烽煙不止馬蹄疾。
永樂六年注定是一個被銘刻在曆史的年代。
人類總是在毀滅自己的道路上疾行不止,為了一時的野心,給後世子孫帶來無儘的痛苦和災難。
災難不僅綿延給了後世子孫,同樣還有身處這個時代的人。
絕大部分的平民,注定被權力和欲望裹挾,湮沒在戰爭的洪流之中。
西域、漠北、亞西南,東海、南海、天竺洋。
野望的爭鋒從來沒有媾和,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
從永樂六年初夏,直到寒流再次從漠北南下,烽火從沒有停息過。
雖然現在爆發的戰爭還停留在小規模的局部衝突,英或大明還沒有親自下場,卻並不是因為彼此保持善意。
而是彼此在沒有確鑿的把握之前,克製著沒有選擇動手。
聯眾軍的部隊,在半年後仍舊沒有完成對莫臥兒的圍剿,甚至腳步一度隻能在邊境停留。
有了大明的武器支持,以及在西征大軍的虎視眈眈之下,莫臥兒的邊境線就好像長滿刺的骨頭,讓這些鬣犬無從下口。
聯眾軍固然有百萬之眾,但倉促成立的軍、政利益體,因利益走到一起,卻也因利益彼此掣肘。
誰也不願意拚儘全力作戰,總想留有最大的餘地去做船上的漁翁。
然而他們卻從沒去想,對麵的是萬眾一心隻為守護家鄉的戰士,帶著以血換血的決心,背水一戰,寸土不讓。
儘管威爾斯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催促著聯眾軍迅速拿下莫臥兒,好對大明完成合圍。
可他卻低估了人心,和自私的人性。
朱棣同樣也很難受。
他恨不得今晚就登上前往西域的列車,明日一早就親自指揮大軍作戰。
可理智卻告訴他,冷靜,一定要冷靜。
貿然開戰對大明是最壞的選擇,他需要做的是繼續審時度勢,運籌帷幄。
永樂六年,就即將在彼此摩擦又彼此克製中度過。
直到十一月的某個清晨,一封加密卻沒有署名的密函,被狗兒呈上他的案頭。
“十年燈火為誰明,望斷歸鴻萬裡程。幾度花開還又落,西風不解又複生。”
看著那熟悉的猶如狗爬一樣的字跡,朱棣樂了。
“狗東西,你果然沒死,就是這狗爬字什麼時候能好好改改?”
“十年燈火為誰明?”
喃喃著幾句言簡意賅的打油詩,朱棣望著嗶啵的燭台陷入了沉思。
暮色漸入夜,終將緩緩明。
直到天邊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欞沒入殿內,朱棣方驟然驚醒。
“好!”
他狠狠一拍桌案,終於下定了決心。
“宣蘇根生、陳顯、楊士奇來見朕!”
“讓太子帶內閣諸學士,在武英殿候著!”
“宣朝中五品以上要員,明日一早奉天殿大朝!”
本就在武英殿和一眾同僚議事的蘇根生和楊士奇,聞訊腳步匆匆向禦書房趕去。
恰在門口碰到同樣一臉迷茫的陳顯,三人攜手而入。
一個多時辰後,幾人臉色有些古怪的離開禦書房,回到武英殿,帶著一眾內閣輔臣等候陛下的禦駕。
翌日一早。
當朱棣將他最新的決議宣布,朝中除內閣要員外的大臣,無不露出古怪之色。
陛下...這是不打了?
按照朱棣的最新旨意,倒也不是不打了,而是要求對外戰線全部開始收縮。
在敵人不主動對大明動手的前提下,絕不主動出兵。
同時在沒有開戰之前,將軍費的開支大幅度縮減,保證正常防禦即可。
而縮減下來的那一部分軍費,一部分轉移到工部,用於基建和民生。
另一部分則撥入專款,用於寶船廠、軍器局、煉鋼廠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