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弟,西南那邊你有什麼想法?”
蘇謹搖搖頭:“卡契朱能鎮守了十年,足夠了解當地情況,管招兀吉爾和他配合得當,我的意見是,不要貿然調動了。”
“嗯,朕也是這麼想的”,朱棣笑笑:“不過烏斯藏的衛所,朕得動動。”
蘇謹明白他的意思。
自古以來,吐蕃就和漢家人離心離德,更是大唐的最大外患。
如今雖然早年被洪武爺征服,成為大明的一部分,但卻更多依靠本地治理,更像是宣慰司。
但隨著蘇謹將鐵路帶入大明,這十年間朱棣對烏斯藏的掌控愈發穩固。
到了這個時候,可就不能由著他們繼續實控,必須往裡麵釘釘子了。
尤其是在這風雨飄搖之時,每一個沒有被大明穩穩控在手裡的地域,都有可能成為敵人引火的線頭。
“你準備用誰?”
“調李彬吧。”
李彬是鳳陽人,早期承襲父職成為武將,在朱棣靖難起兵的時候主動歸附,作為前鋒一路南進,頗有戰功。
建國之後,累功又升到都督僉事。
永樂元年的時候,朱棣犒賞靖難功臣,他又以功封為豐城侯,還給了世券。
在洪武時期,這個鐵券不是啥好東西,甚至可能是催命的符。
但朱棣對功臣還算不錯,也沒做什麼殺功臣的事。
蘇謹和李彬不熟,自然也談不上什麼交惡,聞言也沒說什麼。
“孫威這次跟我回來了,讓他帶一個千戶也去烏斯藏吧,說不定有點用。”
朱棣疑惑。
倒不是他信不過孫威,而是有大用。
按朱棣的意思,孫威應該被派去西域或者漠北領軍,才能發揮他的最大能力。
畢竟,孫威可是蘇謹麾下第一陸戰名將,就連朱棣也眼饞的很。
隻給一千兵?是不是太少了點?
蘇謹明白朱棣的疑惑,開口解釋道:“那老小子在我麾下散漫慣了,聽調不聽宣,他到了西域是聽老徐的,還是老徐聽他的?”
朱棣心想也是。
孫威隻聽蘇謹一個人的命令,就連朱棣想要直接指揮他都很難,除非蘇謹放話。
徐輝祖自然在軍中很有威望,孫威也服氣他,但一旦打起仗來,這小子可就有點那麼不管不顧的意思。
與其讓他去西域和老徐置氣,還不如給他足夠的自由,讓他伺機而動,反而能收到奇效。
更何況朱棣麾下不缺名將,朝裡還有那麼多武勳摩拳擦掌等著建功立業呢,孫威何必去和他們搶功勞?
彆以為打起來大家都是一條心,對外自然同仇敵愾,但內裡勾心鬥角耍心眼子的破事也絕不會少。
蘇謹直接把孫威丟去了列城,但列城顯然不是他的終點。
朱棣似乎咂摸出點味兒來:“你該不會...打算滅了天竺吧?”
蘇謹搖頭苦笑:“怎麼說呢,這玩意雖然膈應人,但是他們也是古國,人口不比咱們少,像對交趾、呂宋的那套辦法,放在他們身上未必管用。”
有些話蘇謹沒說。
主要是天竺老的腦回路實在太過清奇,就連蘇謹都沒把握儒家文化有沒有那個威力,能把他們同化。
再想想他們那環境...
蘇謹表示自己沒那本事幫他們治理,還是讓他們繼續在糞坑裡腐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