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達也好歹是個做企業的人了,按照後世估計也要這個“總”那個“總”的叫著了,自然是要乾出一番大事。
買個電影機吧!
也省得村裡人,為跑到人家村裡看場電影,受彆村欺負的,走夜路摔傷的都有好幾回了。大姑娘小媳婦的,也免得再被人家揩油。
到縣電影公司一問,人家的設備根本不賣。需要鄉裡出證明,報經縣文化局批準,還要有經過培訓的放映員。
一番折騰下來,好歹是算把手續跑齊全了,片源又成了大問題。
不是版權的問題,更不是院線排片的檔期調不開。那時候根本不存在這些鬼東西,就一個原因,沒膠片。
最後,武達軟磨硬泡才領了幾盒曆史悠久的膠片。
有近三十歲高齡的《小兵張嘎》、《地道戰》等,最新的片子也是1974年的《閃閃的紅星》。那已經是很高級的,好歹有顏色了不是。
最古董的是1952年,根據老舍原著同名改編的《龍須溝》。這要是放到後世,肯定能當古董給賣了。
看倉庫的隻是隨便看了一下,簽個字,武達就把這些古董膠片和不太古董的放映機帶回了村。
電影院的場地好解決,學校操場嘛!儲存的地方也好找,李老師家裡唄!放映員更好辦,李老師……旁邊的狗蛋。
狗蛋有點兒缺心眼,沒娶著老婆,就一個瞎了眼的老娘需要養活。武達決定,由狗蛋專門負責放電影,每周六周日各放一場,補助五塊錢,夠他吃飯的。另外考慮到他還需要維護機器,每月再加五十塊錢補助。不走公賬,全部由武達自己出。
有眼紅的說酸話,被人家一句話就堵回來了“你也缺心眼?你老娘也瞎了?看不出來,這是村長變著法幫人家嗎?”
缺心眼的人,做起事來,往往都是一根筋。
天還亮著,狗蛋就把幕布撐了起來。幕布的四角被繩子拉得緊緊的,狗蛋還不住地來回跑著,看看幕布是不是掛歪了,測算著什麼樣的距離最合適。
要不是怕浪費電,他都打算先放上一遍,看看有沒有缺失的部分。
天終於慢慢黑了下來。早早地就吃過晚飯的大人們,領著自己家的孩子,搬著小板凳,來到操場上看稀奇。
也不是說以前沒看過電影,但像這麼近距離的接觸,還真是頭一回。以前跑人家村子看電影,晃來晃去淨看人家的後腦勺了。
不像這一回,可以很近很近地看,狗蛋是怎麼裝片夾,又是怎麼不太嫻熟地把膠片掖到那一個個的滾柱上,最後又是怎麼把特意留出來的片頭固定在空片夾上的。
摸,是肯定不行的。
這可是狗蛋吃飯的家夥,摸壞了他是要咬人的。
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光彩的狗蛋,在自己的舞台上——其實也就是個破八仙桌,儘情地展示自己的技術。
在狗蛋一套近乎神聖的操作之後,一道光圈出現在一個人的腦後,散發出神聖的光芒,如同……
“哪個王八蛋,擋住鏡頭了?”
擋鏡頭的臉上一紅,頭一低,假裝不是我的藏進人群中。
片子很老,六三年的片子《小兵張嘎》。
那不知道放映多少回的破膠片,動不動卡殼了,跳片了,把狗蛋忙活的手忙腳亂。電影自然也就放得斷斷續續的。
更可氣的是,還有不知道是哪個不負責任的魂淡,把膠片減掉了一大截。嘎子剛上了屋頂,胖墩家就冒煙了。
就這麼個破膠片,再配合個破放映員,擱到影院裡麵,觀眾隻怕早就罵娘了。眼下的觀眾口味沒那麼刁,脾氣也沒那麼大,對時不時就短片的放映員都寬容得很。
這個說“不急”,那個說“彆弄壞了機器”。
還有不甘心的,就問“今兒個就放這一個片子啊?就不能多放幾個嗎?”
小孩兒其實不是很在意電影的內容。
他們更喜歡的是,跑到幕布的後麵看,人像是不是也像字幕一樣,是反過來的呢?還是頭朝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