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武大郎!
032??隔壁村的港商
武達如此驚豔的出場方式,驚動了同樣住在縣委招待所,也準備在開發區建廠的周小福先生。
據說,這位周小福先生是著名珠寶大亨周大福的弟弟,家族實力雄厚,資金龐大。
與偏愛珠寶的哥哥不同,周小福先生偏向於實業,特彆是對服裝加工情有獨鐘。
大陸改革開放後,周小福心念故土,就準備在家鄉興辦服裝加工廠,振興民族服裝業,讓每一個家鄉父老都能穿上漂亮的衣服,擺脫那種非灰即藍的單調服飾。
成品製衣廠,在魚梁縣絕對是個新鮮事兒,比武達的蘑菇廠要高級n倍。
蔣英宇沒倒台的時候,是當成招商引資的頭等大事來抓的。對其號稱上千萬的港幣,也難得的沒有動壞心思。
不為彆的,隻看人家那幾個黑西服大墨鏡的保鏢,還有那帶個方向盤標誌的豪車,就知道是個惹不起的主兒。
這位周小福也是個妙人兒,金筆、外煙不要錢似的到處撒,很是受到大家的歡迎。
甫一下車,就宣稱與此地有緣,正是自己尋找多年的投資地方。
大家都知道,港埠那邊的人,都有點神神叨叨的。現在也不是,嗯,打擊封建迷信的時候。有緣就有緣吧,總比沒緣分強。
老戲裡麵不都唱嘛,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邊掉下個周先生,也不是不可能嘛。
至於本地投資環境的惡劣,資源的匱乏,交通的不便,種種不利的因素,似乎都可以用緣分來解釋了。
有緣歸有緣,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真到了撥付款的時候,周小福又提出了條件。開發區交通不便,水電路都不是很通暢。為了讓本公司能夠更好的發展,周小福提出,他要機械廠那塊地。
機械廠在前幾年的時候,也是曾經紅火過幾天的。後來,乾活的越來越少,拿錢的越來越多,生產線上的幾台破機器,也年久失修。
產品的質量也就越來越差,老百姓情願去買外地的農機,也不願意支持本縣的產品。
東西賣不出去,就沒錢發工資,沒錢更新設備。到最後,連維修設備的錢都沒有了。
一到發工資的時候,那些退了休的老乾部、老職工就到縣裡鬨。把縣裡的幾個領導煩得,是不要不要的。
蔣英宇在前些時候,一力主導了撤並機械廠的工作,被市裡的領導稱讚為“有魄力的同誌”,才順勢扶了正。
機械廠關停了,周小福許諾的二百萬的安置費以及購買地皮的錢,卻遲遲不見蹤影。
人家的理由也很強大“我係服裝廠,不係修理拖拉機滴,要那些工人做什麼?要我投資,也不是不可以的啦。地皮折價五十萬,縣裡再出資四百五十萬,總計五百萬,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我出資一千萬,才占百分之五十一,很吃虧的啦!”
非常優厚的條件,非常公道的價格,要不怎麼說是愛國港商呢!覺悟很高啊!
可問題來了,縣裡沒錢!
地皮無所謂,也就是一紙合同的事兒,就歸了周小福的“環太平洋投資公司”了。剩下的四百五十萬,縣裡是真的拿不出來了。
這個月給了周小福,下個月,全縣的乾部職工都得喝西北風去。壓力太大,蔣英宇扛不住啊!
被逼得要上吊的財政局長出了個主意,咱們沒錢,銀行有啊!
蔣英宇一想,對啊!銀行嘛,有的是錢啊!要不從他們那裡先拿點?
到銀行一問,人家倒是沒說銀行也很窮啊之類的鬼話,就說要抵押,要請示。
抵押好辦啊!縣委的公章就可以作數的。
請示就難了,一層層請示,一層層批準,一直等到蔣英宇同誌去“學習”了,最後的批準也沒有下來。
周小福先生也著急了,我這分分鐘幾十萬上下的貴人,怎麼能窩在這窮鄉僻壤的?你們再不拿出合作的誠意來,我就要撤資!
這不,臨時代理全縣業務的縣長,就把主意打到了本縣第一富翁,武達的身上。
也不好說是借,更不敢說是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