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生死局(1)_暮雲碧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武俠修真 > 暮雲碧 > 第十三回 生死局(1)

第十三回 生死局(1)(2 / 2)

白衣雪心中暗喜“不知楊草大哥是否也會隨同趙瑗,前往明慶寺?”轉念又想“早就聽說趙瑗是一位賢王,今日終有機會能親睹他的風采。”

收拾停當,眾宿衛在端木克彌和牟漢槎帶領之下,直奔明慶寺而去,不過半個時辰便到。明慶寺肇建於唐代,寺內殿宇多為前朝遺構,進入寺內,香煙嫋嫋,梵音聲聲,讓人忘卻塵世的羈縻,儘享佛門聖地的莊嚴清涼。

一番忙碌,眾人剛剛站定各自的哨位,遠處鑾鈴聲響,十餘騎健馬疾馳而來,遠遠地卷起半尺高的滾滾黃土。

健騎馳近,領銜的一匹駿馬翠韉金絡,身高腿長,馬上一人年約三旬,麵瑩如玉,英氣勃勃,正是普安郡王趙瑗到了。來到寺前,他翻身下馬,端木克彌和牟漢槎早已迎上前去,唱喏行禮。趙瑗微笑道“有勞二位了。”

趙瑗入得寺來,明慶寺的方丈湛智禪師立候多時,合十說道“殿下駕臨,敝寺上下不勝榮光。天氣寒冷,還請殿下入內喝上一杯熱茶,消消寒氣。”

趙瑗回禮道“歲寒時節,小王能在方丈寶刹,擁爐以待茶煙,當真是求之不得,叨擾了!”

湛智微微一笑,說道“殿下客氣。”引著趙瑗來到茶寮,賓主分彆坐下。

方丈室內,兩名小沙彌一個正在生爐起火,一個手持碾軸,正在碾慒之中碾壓茶餅,窸窣有聲。

趙瑗鼻中嗅到一股淡淡的花果清香,輕搓雙手,笑道“不知方丈備的是什麼好茶?”

湛智道“回稟殿下,此為龍焙。前些日子,官家禦駕親臨敝寺,曾恩賜了數餅與老衲,老衲有幸品之,味過醍醐,香勝蘭芷。今日殿下駕臨,理當奉侍。”

趙構禦極以來,曾數次乘駕龍輿臨幸明慶寺,並賜匾“法乳流慈”,與方丈湛智深研佛法,交情匪淺,是以這種絕品龍焙,湛智先於貴為郡王的趙瑗嘗鮮,倒也不足為奇。

趙宋一朝,貢茶沿襲唐製,以福建建安境內風凰山的“北苑龍焙”最為有名。為與民間茶有彆,當地的貢茶院采下新葉後,經過蒸茶、榨茶、研茶、造茶、過黃、烘茶等工序,放在瓦盆內磨細,再製入龍鳳模壓餅,印鳳者稱“鳳團”,印盤龍者稱“龍焙”。蘇軾《西江月·茶詞》雲“龍焙今年絕品,穀簾自古珍泉。”

趙瑗道“範文正公有詩曰,‘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雲去。’茶農穿雲涉澗,攀援行走於深山密林之中,終日采擷,也未能裝滿一筐子的新芽,其後更要通宵製茶。這清香四溢的香茗雖好,但其背後的劬勞可想而知。”

湛智合十說道“天地之大,黎元為先。殿下如此體諒民間的疾苦,以民為本,真乃我大宋百姓之福。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趙瑗微笑道“方丈謬讚。建溪的官茶,得山川清淑之氣,乃世間至靈之卉,冠絕天下。”

湛智道“正是。‘破睡當封不夜侯’,官家操勞國事,夙夜不懈,常常用此茶來提神醒腦,這龍焙佳品可謂勞苦功高啊。”說著二人一齊笑了起來。

趙瑗環顧茶寮,說道“小王今日於方丈室廬清坐片刻,還討得了一杯甘露,得以滌蕩俗骨,湔浣塵慮,幸甚幸甚!”

湛智趕忙起身,說道“茶者,縱千般烘焙,萬遍搓揉,數番湧沸浮沉,而其誌難移。殿下乃人中龍鳳,自是風塵物表,此等佳品,正當奉侍殿下這樣的佳客。”

趙瑗一雙溫潤的眼睛目光閃動,微笑道“方丈咳唾成珠,吐屬不凡,小王今日若能親聆謦咳,必定受益匪淺。”

湛智垂目道“豈敢,豈敢。”

趙瑗道“靈隱寺前有峰怪石嵯峨,相傳天竺慧理瞧見此峰,驚訝道,‘此乃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請問方丈,既是飛來,何以不飛去?”

湛智答道“一動不如一靜。此峰許是息心絕慮了罷。”

趙瑗又道“請問方丈,怎樣才能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湛智微微一笑,說道“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南宗以直指人心為依歸,不拘泥於坐禪、觀定,頓見真如本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虛空能令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儘在空中。自性本無勸搖,可包萬物、生萬境。”說著雙手合十,又道“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淨定。離心求佛,則是魔。”

趙瑗點了點頭,說道“心外無佛,純真本性即是佛。”頓了一頓,再問“三教聖人同住世,請問有何分彆?”

湛智道“虛空不生,虛空不滅;證得虛空,虛空不彆。三教聖人,同歸一理,初始是並沒有什麼分彆的。”

趙瑗沉思片刻,道“小王還有一事不明,請方丈慈悲開示。今日的士大夫,學習孔子,多隻工於文字語言,卻不見孔子之道,不識孔子之心,而釋迦牟尼不以文字教人,直指心源,其境界大不相同。”

湛智道“孔子之道,其文字語言潛心攻讀,亦未能全解,何況其心?《論語》記載子曰,‘予欲無言’。子貢大感不解,問道,‘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道,‘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顏淵聽了,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孟子善養浩然之氣,然而何為浩然之氣?孟子隻得歎道,‘難言也’。”

趙瑗點頭道“故而聖人立象以儘意。”

湛智微笑道“是。所以《論語》中說,君子‘訥於言’,易經上說‘得意忘言’,《莊子·天道》說,‘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或都是此意吧。佛乃弗人,遠離塵世,‘無常迅速,念念遷移,石火風燈,逝波殘照,露華電影,不足為喻。’三世遷流不住,所以無常;諸法因緣所生,所以無常。正因無常,禪宗講不立文字,隻要了解自己的心性,慢慢尋回與生俱來的佛性,也能成正果,是以達摩祖師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趙瑗道“佛門弟子故而原心不原跡。”

湛智微微頷首,說道“法無本法,萬法空相。曾有外道之人問世尊,‘昨日說何法?’”世尊曰,‘說定法。’外道又問,‘今日說何法?’世尊答曰,“不定法。’外道再問‘昨日說定法,今日何說不定法?’世尊笑曰,‘昨日定,今日不定。’世尊嘗言,說法四十九年,實無一法可說。”

趙瑗凝眉而思。湛智又道“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方才老衲對王爺所言,一經出口,已是‘第二義’,說似一物即不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可思亦不可議。文殊師利菩薩言,‘非思量境界中無有文字,無文字故,無所辯說,無所辯說故,絕諸言論,絕諸言論者,是佛境界。’黃老之學則以為,‘至言去言,至為去為。’與我釋門言語道斷,可謂同出一轍。”

趙瑗深深一揖,說道“一落言筌,即非真諦;一經道破,已非真實。是以佛本是自心作,哪得向文字中去求索?多謝方丈開示。”

湛智微笑道“不敢。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其實真正到了無礙究竟之境,有言也罷,無言也罷,皆可一一貫通,又何須刻意分彆?又有何分彆?”

趙瑗聽了低頭若有所思,隔了半晌,緩緩地道“自我太祖太宗開國以來,以文化成天下。真宗時期,三教並隆,真宗作有《崇儒術論》、《崇釋論》,以為釋家戒律之書,與老、莊、孔、孟、荀,跡異而道同,‘釋道二門,有補世教’,大旨勸人行善積德,諸惡莫作,不雜則仁矣,不竊則廉矣,不惑則疏矣,不妄則信矣,不醉則莊矣,世間之人若能遵此而行,君子多,小人就少了。”

湛智合十微笑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易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孔子提倡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之善,講求的是與人為善,要心懷利他之心,故而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菩薩了達因緣果報之理,不落兩邊,常行中道,逢苦而不憂,遇樂而不喜。是以佛門弟子自利利他,渡己渡人,方是真正的圓滿之道。”

趙瑗說道“以佛修心,以道持身,以儒治世。教雖分三,多有會通之處,萬善同歸,可以一矣。”

湛智笑道“蘇子瞻信奉儒家經世濟民之理想,嘗言自幼喜好賈誼、陸贄所著,他進士及第之後,入仕為官,卻又為何自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他的恩師歐陽修,到了晚年,自號‘六一居士’,又是為何?”

趙瑗恭恭敬敬地道“正要請教。”

湛智道“不敢。說來說去,無非是一個‘合’字罷了。東坡居士自己讀《莊子》,嘗歎道,‘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他的詩句,‘人生憂患識字始’,卻又與我佛門講的識見障,不無聯係。東坡居士在《南華寺》中寫道,‘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可見在他的精神世界裡,佛、老已經打成一片,若說他是儒?是道?還是佛?是焉?非焉?恐怕也沒有個明顯的界限。”

趙瑗道“是。東坡居士踽步於雨中,書就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大有外物不足縈懷之意,詞中不無道家順應自然的智慧。對於寫詩,他體悟到‘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他的詩句,譬如‘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還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些卻又都是以一雙佛眼觀世相了。”

湛智道“西晉左太衝詩雲,‘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李太白則說,‘待吾儘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又說‘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他們既追求經世濟國,也注重個體的修心養性,以求得世間價值與人生價值之兩全,在他們的身上,不妨說三教相濟相化,互融互通,已達通透之境。”

趙瑗沉吟道“凡是為國家和朝廷建功立業的,都不應虧待了他們。”

湛智左手輕輕撚動手中的念珠,含笑道“普安郡王上根大器,春秋正富,將來必能荷擔大事。不知殿下平日裡都有些什麼愛好?”

趙瑗微笑道“小王平素也沒有什麼嗜好,閒暇之日,讀讀書或是寫寫字,聊以娛樂消遣罷了。對了,小王對飲茶也是極愛的,‘茶仙’盧仝不是說過麼,一碗可以潤喉,二碗可破孤悶嘛。”

湛智目不轉瞬地盯著趙瑗,說道“殿下,請恕老衲直言,如今我大宋國勢積弱,外辱頻繁,近年來金主完顏亮更是繕甲厲兵,投鞭渡江,南侵亡我大宋之心,可謂昭然若揭。官家為此夕寐宵興,憂勞不已,老衲瞧他這幾年頭上的白發,是越來越多了。老衲說句不該說的話,功崇惟誌,殿下風華正茂,英銳上智,理當站出來為朝廷多做些事,也好替官家分勞排憂。”

趙瑗沉思片刻,緩緩地道“是。我中原大好河山,儘歸異族,黎民百姓更是生於水深火熱之中,不複堪命,爹爹為此時常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小王每每念及,亦是痛心疾首。他日王師再次北伐,小王定然請命出征,勢要驅逐金賊,廓清中原,還我漢人一片大好河山。”

湛智雙目微垂,心道“都說這位普安郡王銳思聰穎,而又謙恭虛己,今日看來,所言非虛。”合十微笑道“勞謙君子,萬民服也。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最新小说: 星際:被迫繼承療養院的餐廳 重生七零做惡女,拋夫棄子嫁軍長 久久雲和月 第四天災從不相信鋼鐵洪流! 從1984開始的淘金生涯 攜手校花來修仙帶領嬌妻去滅魔 權力巔峰從借調紀委開始 融合萬族基因,從蘿莉蛇到邪神 我,何大清,把傻柱賣給易中海 大廈鬨鬼,你還讓我去做臥底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