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心闕!
皇帝的堂叔,照理是不可能當上“一字王”的,可是寧王柴祿的身份,卻極為不同尋常。
寧王柴祿的親生父親——柴榮,是大周國的開國皇帝,大周鐵桶的江山就開創在他的鐵蹄之下。
而十年的刀光劍影中,充當馬前卒的則是柴榮的弟弟——柴茂。
柴祿和柴茂,本是鄱陽湖的水匪,機緣巧合練成了神功,又趕上了天下大亂,於是業扛起大旗,割據一方。
柴祿穩坐中樞,操控各方;柴茂開疆拓土,殺伐決斷。
十年的時間,兩兄弟把地盤從鄱陽湖一帶,拓展到了江南路、淮南路、湖廣路、山東路,建國大周。
天下是兩人的,當皇位隻有一個。
兄弟二人情同手足,柴榮即位後,當即下詔,自己駕崩後,傳皇位給弟弟柴茂。
柴榮的獨子柴祿,本應為皇儲,但因為這道詔書,注定與皇位無緣。
柴榮言出必行,死後柴茂繼承了皇位。封他的侄子柴祿為寧王,賜金銀無數。
沒過幾年,柴茂也死了。
按道理,他應該把皇位還給柴榮一脈。但是他覺得自己的兒子柴裕,有雄才大誌,才德本領都比寧王柴祿更為突出。
一方麵是,柴茂不想給,另一方麵,柴祿總覺得皇位這事自己不應該主動提,叔叔自然會還給自己的,所以也沒主動要。
但是,柴裕沒這麼矜持了,在他眼裡皇位可不是孔融讓梨,你禮讓、我客氣的。
柴裕是一心想辦大事的人,竭力拉攏朝臣、將領,在朝中聲望極高,幾年內又的確做了幾件大事,使得大周的國力大增。
其實,在那個時候,柴祿對於柴裕還是百分之百支持的。朝中多數還是老皇帝柴榮,也就是柴祿父親這條線上,但是柴祿極力促進了這幫老臣子和新皇帝的融合。
同時,他又將自己的門人——賀降龍推薦給了柴裕,那時候賀降龍還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賀降龍隨柴裕南征北戰,很快就被提升到了驃騎大將軍。
直到柴茂死的時候,柴裕的人望已經到達了,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民間,都認為他是皇帝的不二之選。
殊不知,柴裕的諸多功績的背後,都有柴祿鞍前馬後,不辭勞苦的謀劃出力。
柴裕繼承皇位,做為堂兄的柴祿,雖然吃了一個啞巴虧,但也沒有太多抱怨。畢竟,柴裕的能力在那裡擺著,一個精明能乾的君主,對國家到底是一件好事。
為了顧全大局,柴祿選擇一如既往地支持柴裕,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大周。
可是,換來的卻不是柴裕對他的信任,更彆提皇位的事兒了!
寧王柴祿先是被外調湖廣、接著是蘇杭,雖然都是不多的地方,但卻使得他遠離了朝廷中樞。
然後,將他手下的門生故吏,將軍校尉紛紛打散,安排到大周的天南海北。到了大成三年的時候,他的老班底祿字軍,已經完全不成編製,支離破碎了。
最後,大成五年的時候,柴裕決意滅吳越國。柴祿興奮不已,毛遂自薦,願為征南大元帥,領十萬禁軍出征。
可是,他的一腔熱血,或者說是一廂情願,柴裕根本不領情。
反而,任命了柴祿以前的門人,如今的驃騎大將軍——賀降龍為征南主帥。
奇恥大辱!毫無疑問,對一個在皇位左右搖擺的人來說,沒有比這件事更為恥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