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心闕!
“哦?是嘛。”謝瑜心中十分好奇,麵前的這條小道會通到什麼地方,實在是看不出有什麼特彆的地方。
唯一能說的通的解釋就是,雨水沿著旁邊的石壁,衝刷下來,形成了一個涵洞,而恰巧在涵洞之下,就有個隱秘的密室,不知何人所築,恰巧就被滑落下的李鐵發現了。
眾人側身沿著狹窄傾斜的通道,緩慢的向洞內移動,洞內土質鬆軟,又極為潮濕,沒一會兒,大家渾身都沾滿了黃泥巴。
這段狹窄的通道大約隻有幾丈的長度,到了儘頭,隻聽李鐵一聲喝道“大夥擔心啦,小心彆摔個四腳朝天!”
說著,李鐵沿著通道的末端,順勢往下一跳,進入了一個較為寬敞的空間。
四周依舊是礫石土壤,可以看出明顯人工挖鑿的痕跡,但極為簡陋,沒有用磚塊和條石進行加固。
“謝老弟,咱們往這邊走!”李鐵在前麵張羅道。
謝瑜一邊走,一邊觀察周圍的環境。雖說比入口要寬敞了了些,但同時下來了十幾個人,還是會顯得比較局促。
“這是什麼?”謝瑜感到腳下踩到了什麼東西,非常的堅硬,於是低下頭來一看,竟是一柄斧頭!
這個斧頭半身埋在泥土之中,僅斧頭的背側暴露在地麵上。謝瑜躬身將斧頭取出,仔細一看,不僅咋舌。
這是一把短斧,斧柄長約二尺,通體漆黑,沒有一絲鏽跡。而斧頭則是成半月型,斧刃犀利如新,吹毫斷發。
斧頭的背側厚約三寸,側麵上有一條條的弧紋,似海浪的圖案。
謝瑜將短斧握於手中,隱隱感覺到其分量極重,有開山劈地之勢。謝瑜單手拿起短斧,朝身旁一塊木桶大小的石塊劈了過去。
斧刃和石塊接觸的瞬間,石塊裂成兩半,其切口平整如修。
“好一把利斧!烏金鋼所煉而成,其打造工藝實屬不凡!也不知出自哪位大師之手。”謝瑜心道。
“就在這裡了!”李鐵指著前方說道。
謝瑜朝前方看去,借著火光才能看到,左邊是黑壓壓的一大片,而右邊確實銀光閃閃,如星火點點。
眾人連忙加快腳步,朝前走去。
“啊!這麼多的鎧甲?!瞧,這裡還有各式各樣的刀槍劍戟!”
隻見剛才黑壓壓的一片竟是一層層碼在一起的黑色鎧甲,有重有輕、有薄有厚,竟找不到兩件一樣的。即便是外形相似,也在種種細節上有所區彆。
在看明晃晃的那一邊,使各種各樣的武器,把右邊的牆上掛的滿滿都都是,甚至是地麵上都橫七豎八的躺了一大堆。
謝瑜隨便撿起幾件兵器一看,沒有一件是市麵上能夠尋常看見的,無論是材質上還是鍛造的工藝上,都堪稱一流。
謝瑜心中暗自忖度“這些武器鎧甲,定是出自鍛造大家之手,隻是為何會聚集在這荒山野嶺的地方?而且看起來放置的非常倉促。
每一件武器,拿到外麵去都價值白銀千兩,可在這類連個擺放的架子都沒有,爛糟糟的堆積在一起,就像陳年廢物一樣,未免太暴殄天物了。”
“大當家的,我大致瞧了一下,這兒的盔甲有一百來套,武器有二百多件,咱們是全都拿回去?還是先拿一部分啊?”陳大眼道。
“留著下崽呀?當然是全都搬回寨子裡!一趟拿不完就兩趟,兩趟不行就三趟!”。
李鐵一聲令下,手下的人就開始忙碌起來,摩肩接踵地把鎧甲兵器往洞外搬,有些長杆重武器、厚鎧甲,甚至需要兩人合力才能挪動……
這時,謝瑜注意到在地窖的另一頭的牆麵上,顏色有點異樣。
“這是一道石門?”謝瑜走過去,用手拂去牆上的泥灰,發現是果真是一道兩人寬的厚條石大門。
“難道說這裡才是這個地窖的真實入口?可這道石門後麵是通向那裡呢?”
謝瑜嘗試用力推動石牆,幾次下來,石牆紋絲不動。謝瑜又左右尋找石門開關的機關……
“謝老弟,你在找啥呢?時候不早了,東西也搬了七七八八了,咱往回返吧?”李鐵道。
謝瑜心想,後麵還有許多要緊的事情處理,眼下不能在這裡耽誤太多的時間,石門在這裡也跑不掉,等以後得空再來一探究竟。
於是跟隨眾人原路返回黑牛寨中,連夜將搬回來的武器陳列在練武場四周的雨篷裡,並讓將要出征的八十個兄弟,從中挑選趁手的武器。
“真實便宜這些鱉孫了!三腳貓功夫都沒有,還能拿這些上好的兵器!”李鐵嘀咕道。不過他這話說得也不錯,就連荊南宿衛的裝備也比不上眼前的這些。
“真是人靠衣裝馬靠鞍啊!你瞧,咱們弟兄穿上這身盔甲,哪個不是神氣十足,威風八麵?!八十個人列陣在一起,那個氣勢,就連皇家衛隊也比不上啊!”謝瑜滿意地說道。
李鐵道“不錯不錯,謝老弟,你的這個注意好!寶貝疙瘩放到地窖裡,不拿出來用著實可惜!咱們這一用上,可就是改頭換麵啦!哪個還敢說咱們是綠林草莽?!”
李鐵自己選了一套玄鐵鳳翅甲,挺起胸膛走到練武場的眾人麵前,儼然就像一個大將軍一般。
“諸位弟兄們,臨陣殺敵,光憑家夥好還不行!還得要自己有真本事!
諸位都是從咱們黑牛寨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是寨子裡麵冒尖的。但是,咱們畢竟是泥腿子、魚販子出身,根專門吃這口飯的人比起來,還差點意思。
怎麼辦?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現在就有一個大好機會在咱們麵前。
小王爺謝兄弟的本事,大家都知道的吧?現在,他親自教各位功夫,怎麼樣?要不要學?要不要用心學?”
“要!要!……”
“明天想要少流血,今天就得多出汗!練的好的,我這重重有賞!”
……
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從最基本的開始,所以謝瑜專門教一些近身攻防的技巧,其間又融合中的招式,大大的增加了戰鬥力。
謝瑜將八十人分成了四組,每組設立一個管帶。又以十人為一小隊,小隊之內各人使用的兵器又不儘相同,有長有短,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