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羅本!
茲沃勒市位於荷蘭東部的艾瑟爾省的首府,這個城市最著名的三個景點是夏季如同油畫的羊角村,經常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的阿姆斯特朗運河,以及遍布十五世紀哥特式建築的水壩廣場。
讓羅本感覺匪夷所思的是這座城市隻有不到12萬人口,但是茲沃勒隊的主場卻能容納14萬人,這是誰給他們的勇氣。
這種小城鎮能來7000個球迷,球迷基礎就相當可觀了。
和精英隊一樣,茲沃勒也是從荷乙聯賽升晉級的升班馬,隻是主場氣派了太多。
如果不是提前了解到茲沃勒是個小型妖人加工廠,羅本甚至會懷疑這座城市的政府為了政績才建造的這座球場。
看到大俱樂部培養孩子賺了錢,很多荷蘭小俱樂部都開始蠢蠢欲動,像茲沃勒、海倫芬這樣的球隊也做起了下遊生意,他們培養出來的小孩賣給荷甲三強就算是成才了。
前世如果不是海倫芬在下遊接住了亨特拉爾,就憑他的臭脾氣和自私的踢球風格,能在荷甲混就該謝天謝地了,哪怕混出來也已經老大不小。
出售年輕球員很有講究,小俱樂部通常要在一名球員20歲前就把他送到大俱樂部。
這個年代一名球員想要去歐洲大俱樂部,必須得去各國聯賽中最好的球隊,然後去歐冠聯賽鍍金,這是球星生產線的正常流程。
這一套流程折騰下來,一名潛力新星加盟大俱樂部的時候通常22歲到24歲,如果一切正常,這名球員在豪門的使用壽命大概能有8年,中間還能給二道販子一次轉手空間。
一名球員超過24歲後提升空間越來越小,這個時候如果不出手很容易砸在手裡。
在這個網絡不算發達的時代,球員的展示空間遠不如後世。
雖然像阿森納這樣的俱樂部逐漸把球探網絡係統延伸到歐洲各地,但俱樂部的全職球探有限。
很多地方都要委托當地的兼職球探,他們如果覺得球員不錯,俱樂部才有可能派出球探來看情況。
這就有很大操作空間了,如果兼職球探對球員有主觀偏見,那委托他的俱樂部基本就錯過了。
所以溫格總是買法國球員,談論一名法國以外球星的時候,他的常見台詞是“我當時關注過他,可是xx俱樂部在抬高市場價格。”
他這麼說基本上就等於承認下手晚了。
老爵爺弗格森也培養了不少年輕人,但是他的球探網絡也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和愛爾蘭。
出了這個範圍他基本上也是抓瞎,所以他既買來了c羅,也買來了貝貝。
雖然培養孩子成本低,忠誠度高,但次品率太高。
與其這樣還不如買一名在歐冠聯賽中發揮穩定的年輕球員,這種類型的球員通常年紀輕輕就有很豐富的比賽經驗,哪怕水土不服也有轉手空間,絕不可能變成廢品。
對於茲沃勒這樣的小俱樂部而言,加入流水線遠遠比等貴人要靠譜。
因為布魯金克的腳踝扭傷需要休息兩周才能恢複修煉,他空缺的位置有3名球員可供希丁克翻牌子。
老頭兒第一個排除的就是巴西人埃德諾,這小子自律性很差,生活也不檢點。
現在隻要有人可選,希丁克基本上不願意給他機會,況且他1米8的身高也踢不了中鋒。
中鋒位置上有恢複訓練不久的海塞林克和亨特拉爾可供選擇,按理說前者正值當打之年,無論是經驗和實力都比亨特拉爾強,可希丁克最後還是選擇了亨特拉爾。
主教練選隊員這個事有時候也很迷,他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除非這個球員真的是一坨爛泥,否則大部分都能練出來。
看了兩支球隊的出場名單,羅本一臉玩味的笑了笑,茲沃勒隊的球員平均年齡超過24歲,比埃因霍溫隊還大。
要知道球隊中前場有很多球員都是20歲出頭,而茲沃勒很多想要展現自己的年輕球員球員比起來都是老男孩兒了,有些事真的很傷人。
金字塔的頂端部分就是這麼殘酷。
比賽開始後,茲沃勒隊踢得很務實,除了個彆年輕球員踢球有炫技的嫌疑,年齡稍大的球員踢得都很務實。
成年人的第一要務就是保住飯碗,沒那麼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羅本今天成了防守隊員的重點照顧對象,他發現自己遇到包夾的時候,隊友的接應總是慢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