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膀手練手、眼、身、腰、馬,屬於外功,傷敵與否全看你自身氣力如何。內膀手練心、神、意、氣、力,屬於內功,傷敵與否全看內勁使得如何。外膀手易練,內膀手難練……”
李知恥卻有些神遊物外,內心無語至極,這麼多我哪裡記得住啊!
而李守義仍在自顧自的說“練習不得法,往往會傷身,所以太祖長拳總顯得威力不大。我主公,趙雲將軍曾傳我一套呼吸運氣法門,憑此練習,事半功倍,但切記,隻能在十八歲之後練內膀手,否則容易傷害臟腑。”
李知恥隻記得了一句,十八歲前不能練,自己這老爹,在這方麵有時候實在讓人恨得牙癢癢。
李守義絮叨完了後,說“我再給你打一遍,你看你能掌握多少。”
一套太祖長拳李守義打得是行雲流水瀟灑至極,不少百姓都圍觀叫好起來,李守義沒那心情理會這些閒人,滿懷期待的看向自己兒子,問道“學會了嗎?”
李知恥無奈的攤了攤手,聳了一下肩,說道“眼睛會了。”
李守義一開始沒反應過來,有些大喜過望,覺得自家兒子簡直是武學奇才啊,這自己學了那麼多年的功夫,這麼快就學會了?
然後就留意到自家兒子所擺的姿勢,登時回過味來,一時之間也有些氣結,這練武藝,哪裡有這等速成的法子?
隻好凝神苦思,過了好半晌,才說“我武藝已算大成,這麼些年,總結出來,天下武功無非就是重力量或是重迅捷,一力可以降十會,卻也有‘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的說法。”
這是李知恥點頭了,顯然是聽懂了,這個道理很好懂啊,後世武俠小說那麼多,武學理論自己肚子裡一大堆呢,就是沒法理論結合實際。
李守義反而一陣驚喜,問道“你聽懂了?”
李知恥一臉無語,說道“很難懂嗎?”
李守義道“那就好辦了,剛才我所說的,全部都是在武藝大成時,才可以去追尋這等返璞歸真的法門,你千萬千萬要記好了!主公教我的運氣法門,便可以增加你的力量和你的速度,但一定要在十八歲後搭配著太祖長拳練習!而在此之前,你隻需要打熬力氣便可!晚上我把運氣法門背給你聽,你要牢牢的記下來。而打熬力氣的法子,是你六歲那年提醒我的,還記不記得,就練那些就行!”
李知恥登時回憶起來了,自家父親時常在院中紮馬步,紮在那可以一個時辰一動不動,一個時辰過後,李知恥問了“累嗎?”
他爹回答“不累,還能在紮一個時辰。”
當時這一句話把李知恥給噎得不行,蹲倆時辰,那就是四個小時,這練的有什麼效果?
然後李知恥就把後世健身時,深蹲練腿的法門告訴給了他,然後便騎在他脖子上讓他蹲腿。
李守義那鍛體的法子隻是鍛煉腿部肌肉的耐力,持續保持一個姿勢,還沒有額外的負重,根本沒法增加自身的力量,扛著李知恥在肩膀上後,沒蹲到三十個就開始累了,連續蹲了五十個就開始顯得有些蹲不動了。
當時的李知恥沒再搭話了,即使蹲了這麼多下,也根本沒有把腿上的力量孤立出來練習,但是當時的他隻是個六歲孩童,旁敲側擊一番沒問題,深入指點那就有鬼了。
經過了自家兒子的提醒,李守義琢磨出來還有這樣打熬氣力的方式。話說李守義當真是個武學奇才,對武學舉一反三能力極強,連帶著上肢便也找到了鍛煉的法子。
李守義繼續道“氣力若是打熬得足了,你便可以無視掉一些招式,用足夠快的速度和足夠強的力量,直接擊打對方要害便可,知道什麼是要害嗎?”
李知恥見李守義還要絮叨,連忙道“知道知道,打哪裡會讓人死,我都知道。”
李守義點了點頭,繼續說“下麵說刀法,這刀法是你爹我,結合太祖長拳,結合那運氣法門,再結合戰場搏殺後自創的,一共隻有七式。此七式極為簡單,但是極重氣勢,氣勢不夠,便無那等威力。”
然後李守義就拿起那滕刀演練了一邊,此時周圍身遭沒有敵人,李守義不敢把精氣神注入到刀中,害怕嚇到路人,揮起來就有些軟綿綿的,圍觀眾人一看,登時走了一大半,滿臉的“你這耍猴戲呢”。
不僅百姓不屑,李知恥都很無語,心想你這是在搞什麼鬼。
李守義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他能學能悟,就是不會教,隻能不停地說“李家七刀,掃、劈、撥、削、撩、斬、突,你把它們牢牢記下來就行,記好氣勢,李家七刀,首重氣勢。”
就這樣一個教的糊塗,一個學的糊塗,李知恥隻是背了一肚子的太祖拳法要訣,以及李家七刀刀法要訣,實際的武藝卻是一星半點也沒學到。
真是奇怪的理論知識又增加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