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搭檔是神探!
深夜。
窗外的雨聲已經小了許多,隻時偶爾能聽見雨水打落在樹葉上的聲音。
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於是坐在這裡記下今天,也就是到達琉璃島第三天所發生的一切。
……
今天一早琉璃島下起了暴雨,然而在這場暴雨中,我們在琉璃島的水上屋裡發現了第二位被害者的屍體。
死者名叫馮悅桐,比起仝凱的慘死,馮悅桐的身首異處更加令我驚駭。
事情的起因是我們從昨天下午至第二天早餐時間,一直沒有發現馮悅桐,在查找她下落的過程中,江瑾瑜在水上屋上第一個發現了馮悅桐的屍體。
在那間水上屋裡,迎接我們的是一顆滿是鮮血的頭顱。
馮悅桐的頭顱被凶手殘忍的割裂下來,而且她的頭部跟仝凱一樣都遭受了鈍器的重擊,變得麵目全非。
雖然身首異處,可是屍體並沒有距離頭顱很遠,隻是被凶手遺棄在了水上屋的角落裡。
此外,在馮悅桐頭顱的舌尖上,凶手還留下了一張“血債血償”的紙條。
更讓人震驚的是,從琉璃館到水上屋的路上,必然要經過一條人工沙灘,然而我們在尋找馮悅桐的時候,清楚地看到沙灘上沒有留下任何人的足跡。
我實在是難以想象,凶手會以什麼原因用了什麼手段將馮悅桐如此殘忍地殺害。
或許是馮悅桐猜中了凶手的身份?
但是這種毫無根據的猜測很快被我否定。
我看著室內血腥的畫麵,感覺自己的臉先是忽地漲得通紅然後又變得煞白,呼吸急促,雙唇微顫,隻感到膽戰心驚、渾身無力。
可我畢竟是警察,還是得強迫自己打起精神,儘快調整好心態,儘快破案。
按照凶手這種高效的殺人頻率,在離開琉璃島前他可能還會再殺死一到兩個人。
死者的姓名之前提過,名叫馮悅桐,年齡看上去比仝凱小了那麼一兩歲,估計在二十八歲左右,死者身高接近170公分,身材高挑,栗色短發給人一種精致乾練的印象,總而言之非常標致,有一種難以描述的高級感。
離近觀察時,我發現死者被切割下來頭顱頂部有大麵積的凹陷,麵部大半都沾滿了鮮血,且血液已經凝成血痂。
所以在推斷馮悅桐的死因時,大部分人還是更傾向於馮悅桐跟仝凱一樣,都是被凶手用鈍器擊打頭部身亡的。
至於馮悅桐的死亡時間,還是無法準確推斷出來。
但是和仝凱被殺不儘相同,雖然我們判斷馮悅桐是被類似扳手的鈍器擊打頭部死亡,可是房間內並沒有發現凶手使用過的凶器,而且水上屋裡也沒有類似仝凱死亡時噴濺在地的血漬。
這種反差有些不太尋常,引人深思。
如果是凶手注意到自己第一次作案時犯下的錯誤,比如遺留的凶器和殘留的血跡,於是在第二次行凶過程中予以糾正。
若是如此,那正好可以說明那個可怕的殺人惡魔就在我們之中,而且他回到過現場,發現了自己在第一起案件中留下的紕漏。
可是細想之下,這裡麵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看著水上屋的木質地板,我認為凶手想要擦拭掉地上的血漬根本做不到,因為噴濺出來的血液會第一時間滲入到地板內,根本無法完全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