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朱由檢用自己身為天子的權力,壓下其他觀點。避免民間有人議論紛紛,冒出什麼讖言。
不止如此,朱由檢還把民間俗稱的皇曆,正式定名為黃曆,以便民間更容易接受黃帝紀元。後來流傳過程中,人們更多地把黃帝紀元年份簡稱為黃曆年份,黃曆這個詞語,成為了黃帝紀元的簡稱。
這些變化自然不是如今的朱由檢能知道,在確定黃帝紀元之後,朱由檢當即命令翰林院,編纂《中國編年簡史》和《世界編年簡史》,以中國的視角,記錄世界曆史。
翰林院的官員聽到,頓時興奮異常。他們之所以支持新的紀年法,不就是為了青史留名嗎?如今朱由檢讓他們編撰史書,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機會。
就連內閣的幾位大學士,也忍不住這個誘惑,紛紛主動請纓。
雖然知道四人並不是理想人選,朱由檢為了回報他們輔佐自己登極的功勞,還是命令黃立極、張瑞圖主持編纂《中國編年簡史》,施鳳來、李國普主持編纂《世界編年簡史》。讓他們儘快編纂出第一版簡史,爭取年內定稿。
四人覺得困難,都覺得難以完成,朱由檢道:
“不求麵麵俱到,隻要有大事即可。”
“所有事跡務必源自信史,有存疑者可暫時舍棄,留待以後增添和編纂全史。”
聽到還有全史,四人更是欣喜。因為他們已經聽出來,隻要簡史編得好,以後很可能由他們編纂全史。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一輩子的事業。
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用時十九年,他們我們編纂時雖有這些史書參考,但因為史料更多,用時可能會更長。
兩部編年全史,完全能讓他們修到老死!
難怪陛下讓他們先編纂出第一版簡史,以後繼續完善。
明白了皇帝的想法,四人躬身領命,一時君臣和諧。不管以後如何,隻要這兩套圖書編纂出來,君臣五人都可以留名青史。在後人編纂的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如此一來,君臣間的默契自然提升許多。其餘朝臣對皇帝也大加稱讚,畢竟編纂史書是在彰顯文治,他們作為參與者,也是與有榮焉。
所以修書的活動一展開,朱由檢感覺朝臣看自己的目光,都尊敬了許多,自己的皇帝位子,自然更加安穩。這讓他更加熱衷於編撰圖書,打算在以後財政寬裕時多找出些項目,給那些朝臣找事做,不讓他們老是盯著自己。
朱由檢的皇位穩當了,那些閹黨之人,則是更加不安。尤其是參與逆案,又曾在建造信王府時大肆搜刮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李永貞,在次日便提出告病,想要出宮閒居。
對此心懷疑慮,朱由檢召來徐應元、王國泰兩人,商議如何應對。
黃帝紀年又稱道曆,道教多有使用。和基督紀年換算方法是西元+2697,西元前+2698。
看到中國曆史用西元紀年後麵加上一月、十二月的資料要注意。有的年月日都被轉換成西元曆法,有的直接是用乾支紀年轉換年份、但月日沒有轉換。要仔細分辨是哪一種,分清是前一年還是後一年。
西元1626年:黃帝紀元4323年,丙寅年,大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八月病逝,皇太極黃台吉九月繼位)。
西元1627年:黃帝紀元4324年,丁卯年,大明天啟七年八月天啟皇帝病逝,崇禎繼位),後金天聰元年。
西元1628年:黃帝紀元4325年,戊辰年,大明崇禎元年,後金天聰二年。
西元1629年:黃帝紀元4326年,己巳年,大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該年十月發生己巳之變)
西元1636年:黃帝紀元4333年,丙子年,大明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大清崇德元年。皇太極黃台吉由後金大汗進位大清皇帝。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