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點頭,朱由檢大概明白了。皮島大概是遭到了後金的又一次入侵,然後這些生長在東北山林中的旱鴨子,不出所料地又隻能望洋興歎。然後毛文龍擊退敵人,獲得一次大捷。
至於這次大捷的水分如何,朱由檢暫時沒有功夫計較。讓他膈應的是,好好的一次軍功,卻非得稱頌廠臣,說成魏忠賢的功勞。
風氣敗壞成這樣,讓朱由檢實在痛恨:
若是都像他這樣做,邊關那些武將,還有什麼動力立功?
估計都想著擁兵自守,而非圖謀開拓。
再想到魏良卿封爵的功勞,是從袁崇煥寧遠大捷而來,朱由檢覺得清除閹黨後一定好好整治這種風氣,免得武將沒有立功動力,隻想擁兵守城。
想要批複,又不知道該批什麼。給魏忠賢敘功朱由檢心裡不痛快,不給魏忠賢敘功朱由檢又擔心引起閹黨警覺,最終隻能按例讓內閣、司禮監批複,自己不再理會。
不過,對於毛文龍,朱由檢還是頗為讚賞,知道他的皮島存在,確實有牽製作用——
沒有威脅的話,後金就不會派兵攻擊。
毛文龍的皮島是一個支點,以後朝廷有實力了,可以通過這個支點源源不斷地投放兵力。
隻靠山海關、寧遠那邊的關寧軍,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再次踏上遼土呢!
對明亡後引清軍入關的關寧軍,朱由檢評價不高。知道這段曆史的他,不可能把平遼希望放在這支兵馬上。反倒是毛文龍那邊,值得嘗試一二。
想到這裡,朱由檢問王體乾道:
“孫國禎是什麼人?”
“他能控製毛文龍和東江鎮嗎?”
對孫國禎這個和閹黨搭上邊的巡撫有些了解,王體乾回道:
“孫國禎是萬曆四十一年癸醜科進士,曾在天啟二年參與平定徐鴻儒之亂。”
“立功後轉任福建巡海道參政,和福建巡撫南居益等人收複澎湖,升任登萊巡撫。”
“他是浙江慈溪人,毛文龍是浙江杭州錢塘人,兩人有同鄉之誼,關係還算密切。”
被孫國禎的履曆所驚,朱由檢萬萬沒有想到,這位還是個人才。無論是平定白蓮教叛亂、還是收複澎湖列島,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大功勞。孫國禎雖然在這兩件事中都不是首功,但能連續參與兩次、還因功升為登萊巡撫,可見功勞不小,能力值得稱讚。
這樣一位人才,值得朱由檢在打倒閹黨之後,仍舊將他保下來。所以朱由檢欣喜之下,當即下令道:
“毛文龍宣川之捷有功,可按例封賞,賜尚方劍。”
“孫國禎追敘前功,同樣賜尚方劍。”
《明神宗實錄》:賜尚方劍,總兵以下不用命者得以軍法從事。
《酌中誌》:徐應元,北直雄縣人,於逆賢為同年同官,以兄事賢。天啟七年八月升秉筆,十一月發承天,後降淨軍,調發鳳陽。
按光廟莊妃之封,原因撫養今上,其薨也的係應元氣鬱所致。近聞死於鳳陽,人鹹謂天道不爽也。
李永貞者,通州富河莊民李經之子也。……原欲與徐應元合為一局擯退,逆賢借應元之力,待永貞從新另做世界,此機巧人多不能知之。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