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侯夫人喬氏並沒有故意隱瞞此事,那這門親事就容易成了。
趙姨娘故作驚訝的道“啊,原來是看中咱們恬兒了。表哥覺得這件親事如何?”
相伴十幾年,趙姨娘非常了解永寧侯的秉性,恐怕永寧侯並不看好這門親事。
“表妹,恬兒是我唯一的女兒,我自小就待她如珠如寶,李崇這樣行為不端的兒郎配不上我們恬兒。”
若是江恬是嫡妻所出,趙姨娘是永寧侯的嫡妻,她也看不上李崇;
關鍵是江恬是庶女,身份上和高門嫡子不般配,高門庶子分家後家產都沒多少,母女兩都不滿意。
趙姨娘用手在永寧侯的胸前打著轉,漫不經心的道“侯爺,仔細想來,昌平伯世子養外室不過是風流韻事,聽說李世子的文采還是不錯的。”
永寧侯細想趙姨娘的話也很有道理,世家子弟哪個不是三妻四妾,左擁右抱,就連他自己曾經也以為會和發妻喬氏相敬如賓相伴到老,哪想到還會擁有溫柔小意的年輕表妹。
永寧侯擔憂道“我就是怕恬兒覺得委屈。”
趙姨娘知道表哥永寧侯已經被自己說服,趕緊乘勝追擊把這門親事定下來。
趙姨娘點出昌平伯世子李崇最重要的優勢,“何況恬兒若是嫁過去就是伯府世子的結發嫡妻,將來還會是有品級的伯夫人。”
永寧侯之前隻想到了李崇在京都鬨得醜聞,忽略了他伯府世子的身份。
趙姨娘就永寧侯完全順著自己的思路走,再次下一劑猛藥,聲音低弱帶著傷感,“恬兒是個孝順的好孩子,知道侯爺也是為她將來著想才答應這門親事;
要怪隻能怪我這個生母是個妾室,沒有讓恬兒投到夫人肚子裡。”
永寧侯聽到此處,不覺得就對趙姨娘母子三人有些內疚。
他不僅對夫人喬氏愧疚,也對十幾年來為他自甘為妾、生兒育女的表妹也十分愧疚不已。
“表妹莫要傷心,我明日就跟夫人說,為恬兒定下這門親事。”
江啟從唐冰萱經常去的書齋帶回了幾本最近比較在京都流行的話本子,趕緊就送到三夫人的院子。
江疏年有些迫不及待的詢問剛進門的江啟,“如何?”
江啟一路匆忙趕去書齋選書買書,又馬不停蹄的趕回來送到三夫人院子裡,回來三爺的外院書房,還沒有站穩腳喝口水,就被江疏年攔住問話。
江啟心裡苦,但是不敢說
“三爺,小的把話本子送過去,未曾見到三夫人的麵,是知夏姑娘接過去的。”
江疏年看著江啟這不機靈的樣子心塞得很,暗道應該讓江明去送才是,江明這小子可比江啟機靈多了。
“罷了,你下去歇息去吧。”
既然話本子不行,等到買到板栗,還是自己親自過去送好了。
江啟見江疏年一副對自己無語的樣子,頓覺自己沒有把三爺吩咐的事辦好,急忙喝了杯水潤潤喉嚨,趕緊替三爺出主意。
“三爺,知夏姑娘說夫人不耐寒,何不去您的庫房挑些好的皮毛,讓針線房的繡娘給三夫人縫製一件大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