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有人驚鴻一瞥,也未必在人頭攢動之中看得真切。
所以,一路山還算很是順利。
唐僧隨著眾人到了南門,從大開的城門中,踏過吊橋,出了南門。
此時的南門外,也是人山人海,一條並不筆直的官道一直向南延伸,官道兩旁站滿了百姓夾道歡迎。
這些百姓身上的衣著並不算有多好,但是這已經是他們每個人最好的衣服了。
有的人挎著籃子,裡麵裝著茶壺和茶杯,還有的人在旁邊架著鼓,旁邊有鼓手,還有吹喇叭的匠人在一下一下調著音,發出了吱吱呀呀的聲音,聽起來並不十分好聽。
這裡的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春風一樣的笑容。
把官道讓開,卻是往南方探著頭,翹首張望。
唐僧也隻是在城門附近的官道上站定,並未再往遠處去。
這種場麵,如果他走動得太多了,肯定會被人認出來,到時候那些百姓若是跪拜下來,就有點喧賓奪主了,恐怕會搶了三皇子的風頭。
此時,三皇子那邊的情況,唐僧的神念已經觀察得清清楚楚。
六七萬人的隊伍,行進得並不快。
百姓歡迎的隊伍已經排列到了十裡之外,三皇子並沒有坐在馬上,而是下了戰馬,牽馬而行。
一邊走著,一邊同夾道歡迎的百姓打著招呼。
其餘的軍士也是,同樣徒步而行,不停地向百姓揮手示意。
六七萬人隊伍,往隊尾看去,一眼望不到頭。
現在的三皇子所帶領的這些軍隊,與唐僧離開銅峽關之前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唐僧很清楚,這是一支雜得不能再雜的雜牌軍了。
有三皇子的嫡係敢死營的人,還有金牌打手青川營的人。
裡麵有大皇子一派的降軍,還有二皇子一派的降軍,有銅峽縣的守軍,那些人同樣是二皇子一派的人,但是後來投靠了三皇子秦風。
還有一夥特殊的人,那些便是從京城離開的禦林軍,他們同樣在隊列之中。
因為原來所屬的陣營不同,身上的軍服也各不相同。
銅峽縣城的守軍,是地方軍,所以穿著地方軍服。
從浮雲關、紫金關和龍虎關回來的人,屬於邊軍,穿著邊軍的軍服。
而禦林軍的軍服更為靚麗顯眼,是所有軍隊中軍服最好的一支,他們則是穿著專屬的禦林軍服。
及時這樣一直雜牌軍,卻全部規規矩矩地更在三皇子等人身後,看樣子極其順從。
雖然是降軍,但是卻絲毫看不出來降軍應有的那種無奈和沮喪神情。
反而這些人精氣神十足,好像原本就是三皇子的嫡係部屬一樣。
而且,唐僧也注意到了,無論是大皇子一派的降軍,還是二皇子一派的降軍,他們並不是集中列隊行進的。
而是這些人全部打亂,青川營和敢死營的人夾在其中,沒有按照完整的編製行進。
也就造成了這樣的現場,大皇子一派的幾個人中,有青川營的人,裡麵還有二皇子一派的人,原本不同派彆之間的軍士似乎看起來並沒有任何不和諧的地方。
仿佛原本就是一起的,唯一作為整體行進的,便是跟在三皇子身後的禦林軍。
而這些人,原本也是二皇子一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