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在你身邊!
人生就像一張空白的書卷,我們麵對的其實就是一道道檢測自己的試題,等待著我們用智慧去填寫,等待著我們用巧手去描繪。
人生本來就是充滿荊棘和坎坷的,在漫漫長途,要給自己信心,給自己希望,給自己拚搏的勇氣,給自己點一盞燈,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人生是晴天,又是陰天;是雨天,又是雪天;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當你掉入泥沼之中,彆老是想著靠彆人,要知道那擺渡生死的小船正握在你的手中,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戰勝自己,擺渡出去!
人生是我們走過了這一輩子所經曆的回憶,猶如一部自編自導的電視劇,有喜、有憂、有哭、有淚,在這部紀錄片裡,收藏著自己的點點滴滴。
總之人生是一個有生有滅的過程,我們順應自然,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個人的能力謀求發展,做事情,自身具備的條件達不到要求的,不要勉強自己,事物總是呈階段性發展的,當這一階段結束,就要識時務,自然地轉到另一個階段,不要強求自己蠻乾。
人生是短暫的,我們要有良好的心態和愉快的心情來度過此生
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心態的不同必然導致人格和作為的不同,因而也會譜寫不同的人生。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議論心態這個問題,常常會就某一件事議論這個人的心態好或者那個人的心態不好。心態,不言而喻,就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換言之,就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心態決定心情,好心態帶來好心情,壞心態帶來壞心情。一個成熟的人應該理智麵對外在環境的變化,不管外部環境如何,都要保持自己情緒的平和愉快。就像向日葵花一樣,永遠麵向陽光綻放燦爛的笑容。即使陰天下雨也不氣惱抱怨,更不灰心氣餒,總是對未來報有堅定的信念,相信總有雨過天晴、陽光普照、明媚燦爛的時候。好心態的人,即使遇到挫折坎坷,也不陰冷絕望。不斤斤計較一時的榮辱得失,大度寬厚,豁達從容,虛心學習彆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經驗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有了好心態就會有好心情麵對人生每一天!~~~
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當時隻是抱著姑且看看的心態,但在看完後帶給人的震撼,卻絕不是筆墨可以表達、言語可以形容的,這篇文章分享給每一個在為夢想努力奮鬥的你,提醒我們在努力追求夢想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最初的本心。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寫了一本寓言故事集《呆子伊凡》,裡麵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個老魔鬼看到人間的生活過得太幸福了,他說「我們要去擾亂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個小魔鬼去擾亂一個農夫。因為他看到那農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卻少得可憐,但他還是那麼快樂,非常知足。
小魔鬼就開始想,要怎樣才能把農夫變壞呢?他就把農夫的田地變得很硬,讓農夫知難而退。那農夫敲半天,做得好辛苦,但他隻是休息一下,還是繼續敲,沒有一點抱怨。小魔鬼看到計策失敗,隻好摸摸鼻子回去了。
老魔鬼又派了第二個去。第二個小魔鬼想,既然讓他更加辛苦也沒有用,那就拿走他所擁有的東西吧!那小魔鬼就把他午餐的麵包跟水偷走,他想,農夫做得那麼辛苦,又累又餓,卻連麵包跟水都不見了,這下子他一定會暴跳如雷!
農夫又渴又餓地到樹下休息,想不到麵包跟水都不見了!「不曉得是哪個可憐的人比我更需要那塊麵包跟水?如果這些東西就能讓他得溫飽的話,那就好了。」又失敗了,小魔鬼又棄甲而逃。
老魔鬼覺得奇怪,難道沒有任何辦法能使這農夫變壞?就在這時第三個小魔鬼出來了。他對老魔鬼講「我有辦法,一定能把他變壞。」
小魔鬼先去跟農夫做朋友,農夫很高興地和他作了朋友。因為魔鬼有預知的能力,他就告訴農夫,明年會有乾旱,教農夫把稻種在濕地上,農夫便照做。結果第二年彆人沒有收成,隻有農夫的收成滿坑滿穀,他就因此而富裕起來了。
小魔鬼又每年都對農夫說當年適合種什麼,三年下來,這農夫就變得非常富有。他又教農夫把米拿去釀酒販賣,賺取更多的錢。慢慢地,農夫開始不工作了,靠著經濟販賣的方式,就能獲得大量金錢。
有一天,老魔鬼來了,小魔鬼就告訴老魔鬼說「您看!我現在要展現我的成果。這農夫現在已經有豬的血液了。」隻見農夫辦了個晚宴,所有富有的人都來參加;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點,還有好多的仆人侍候。他們非常浪費地吃喝,衣裳零亂,醉得不省人事,開始變得像豬一樣癡肥愚蠢。
「您還會看到他身上有著狼的血液。」小魔鬼又說。這時,一個仆人端著葡萄酒出來,不小心跌了一跤。農夫就開始罵他「你做事這麼不小心!」「唉!主人,我們到現在都沒有吃飯,餓得渾身無力。」「事情沒有做完,你們怎麼可以吃飯!」
老魔鬼見了,高興地對小魔鬼說「唉!你太了不起!你是怎麼辦到的?」小魔鬼說「我隻不過是讓他擁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這樣就可以引發他人性中的貪婪。」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所以我們拜佛的時候,必須要恭恭敬敬,不可以東看看、西看看、前望望、後望望,不可以這樣。
你這樣,那就是沒有誠心,沒有專一。
你拜佛就一心拜佛,持咒就一心持咒。好像我們在佛堂這兒拜佛、誦咒的時候,不要聽見樓上有一個什麼聲音,心就跑到樓上去了;
樓下有一個聲音,又跑到樓下來了;街上有一個聲音,心又跑到街上去了;門有一個聲音,心就跑到門那兒去了,不可以這樣跑。
不要管閒事,因為你拜佛比什麼都重要;你誦經、持咒也比什麼都重要。
除非特別叫你管理事情,你再去管理事情;沒有叫你管理事情,你不要管閒事,這樣子你就能專一,這才是真正地供養佛,真正地禮拜佛。
真正的專一就是用一個心來拜佛,來誦經、持咒,才能有感應道交的力量。
所以各位說「我拜了這麼多佛,念了這麼多經,持了這麼多咒,啊!我修行了這麼多年,一點什麼成就都沒有!」
你想要成就什麼?你在那兒拜佛,盡打妄想,盡想入非非,一邊拜佛,一邊打妄想,一邊管閒事,這怎麼會有感應?
所以修道必須要專一其心。
我以前對你們說過,我讀書的時候,在我的旁邊或者有打鼓、打鐘的,都不能擾亂我,我不被這個鐘聲、鼓聲所轉,能專心致誌來讀書。
那麼說這鐘鼓的聲音,我是不是聽不見呢?不是的,也聽得見,但是就不被這種聲音搖動讀書的心。我們現在拜佛,也應該這樣,一心拜佛,不被其他的閒雜聲搖動我們的心。
拜佛的時候,應該念這幾句偈頌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諸佛菩薩影現中
我身影現諸佛前頭麵接足皈命禮
「能禮所禮性空寂」,能禮就是指我們,我們現在是一個能禮拜諸佛的眾生,我們「所禮」拜的就是十方諸佛,我這個能禮拜的眾生和我所禮的十方諸佛,這兩種都是空寂的。
那麼說「空的就不要禮囉!既然空,還要禮他做什麼?」不錯,本性是空的,無為是空的;但是你想要證得無為法,先要從有為上做起。
所以你沒有證到空寂這種空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