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牌世界裡的靈能力者!
卡牌製作。
與信息技術並稱為人類進入二十世紀以後最為重要的工業革命基石。
不過稍微有些諷刺的是,最先掌握這項技術的卻是大清。
當時為了修築“萬園之園”,康熙爺遍訪華夏神州能人異士,便有人進獻了這種技術。
可惜,大清沉醉在盛世的夢裡太久了。
手掌屠龍術,竟然全部用在萬園之園的裝飾之上。
為了所有飾品的標準性,當時大清所有覺醒的“靈能力者”們都變成了製卡的手工藝者。
夢幻泡影,一直到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載著數以千計的靈能力者敲開國門,方才破碎。
但那個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
而等到卡牌製作的技術與概念流入了西方諸位盜賊的手中之後,在十九世紀末二十年代初的這一段靈科學黃金時代裡,製卡學科勢不可擋地崛起了。
有些不是太過複雜的卡牌,自二十世紀上半頁開始,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的量產時代。
而作為技術發源地的華夏,卻因為飽受戰火荼毒,工業體係遲遲不能建立。
一直到如今,華夏在很多領域依然還與西方強盜們有著十餘年的差距。
卡牌一般有三種來源。
第一種被稱為“空腔法”,是最為古老也是最為基礎的方法。
對器物結構進行簡單地分析,製作出可以容納物品的“空腔卡牌”,類似於帶有空間性質的“靈”。
然後就可以使用對應的空腔卡牌,對已經存在的事物進行卡牌化。
由於不需要特彆精細地去進行吻合,因此這也是最早被開發出來的卡牌技術。
好處是簡單而且直觀,同時因為實物本就存在,所以不需要額外海量的氣去搭建複雜的術式回路。
不過缺點卻也是顯而易見的。
這種方式隻能先製造實物,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而第二種方式出現得就會稍微晚一些,一直到了乾隆晚期技術才逐漸成熟。
通過對實物或者是“現象”的構成邏輯、材質等等各方麵進行詳儘的分析,並一一對應地通過繪製“靈”的回路,使其達到相應的效果。
最終在無數回路的嵌套下,形成一張完全由“氣”構建出的卡牌。
這個方法的優點有很多,比如可以通過回路的搭建、堆疊,直接製作出並不存在對應實物或現象的卡牌,大大地拓寬了卡牌的種類與豐富度。
同時,有許多實物製作上存在的工藝難關,往往通過繪製卡牌後再進行具現化,可以直接地繞過。
但缺點同樣明顯。
這種方法對設計者的要求非常之高。
每一種材質的每一種結構,應該用什麼樣的回路去進行對應,全都需要設計者經過反複不斷地試錯才能得出。
而這,也就是製約華夏製卡技術發展水平的根本原因。
不是炎黃子孫不勤勞,而是發展時間真的太短了。
至於第三種方式,實際上隻能算是第二種方式的量產方案。
把彆人設計好了的卡牌回路,拿過來抄一抄完事兒。
不過雖然是這麼說,但有些模板卡牌的回路嵌套太過複雜,沒有一點技術水準也彆想抄得明白。
而有些重要的卡牌,也會在原本正確的回路裡加上許多加密回路。
這樣哪怕是被敵對勢力得到了,也不一定能夠竊取到核心科技。
沉浸在《卡牌製作——從入門到放棄》這一本書中,謝凡索性直接翹了下午的兩節課。
在看這些的時候,他總會有一種自己在設計芯片的古怪既視感。
或者說,實際上卡牌的製作確實就和編程差不多。
一行一行地碼上代碼,然後做一做指針、循環、調用啥的。
等到一定程度之後,將這些回路全都封裝在一起,就會變成對應等級的卡牌。
這踏馬不就是軟硬件工程師在乾的活嗎!
在異世界碰上了老本行,謝凡覺得彆提多親切了。
一個下午就這麼過去,一直到薑瑤發來消息叫他回家吃飯,他才打算借一些書回去慢慢琢磨。
走在巨大無比的校園裡,此時有很多社團活動如往常一般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