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葉大龍的人是他媳婦,名叫柳蘭花。穿一件黛紫色的細布比甲,臉上搽脂抹粉的,臉頰上的水鬢也描畫的長長的。
“你這個人,”柳蘭花一邊拉開葉大龍,一邊說他,“咱們今兒來是做什麼的?是來跟細妹說一件大喜事的。可你怎麼上來就惹細妹生氣?”
一邊喝叫他到旁邊待著去,一邊麵上堆起一臉的笑意來,轉過頭跟葉細妹說話。
“細妹啊,你知道你哥這個人,就是個渾人,說話都不過腦子的,你彆跟她一般見識啊。”
可惜她這糖衣炮彈沒有用,葉細妹的臉比剛剛更沉。
“我哥不是個好東西,難道你就是了?”
葉細妹手裡的笤帚還高高的舉著,好像隨時都會朝著柳蘭花打下來。
“彆打量我不知道你和我哥心裡那些見不得人的算計。說什麼姓趙的那戶人家是個富戶,兒子也是個有力氣的,知道疼人。真那麼好的人家,兒子能三十多歲都沒有娶親,看上我這個寡婦了?不定那是個什麼樣的人家,十裡八鄉的都沒有人敢嫁,你們受了他家的錢財,就來哄騙我,要將我往火坑裡麵推。”
說到這裡,葉細妹生起氣來。將手裡的笤帚放下,伸手指著柳蘭花和葉大龍就罵道“你們兩口子可真是黑心腸。十幾年前,我娘剛死,你們兩個就嫌家裡多了我,將我嫁到葉家來。葉家是個什麼樣的人家?兩間破爛房子,癱瘓在床的老娘,還有個隻知道哭的年幼小妹妹。十裡八鄉但凡有閨女有妹妹的人家都不肯讓人嫁過來。你們倒好,給我定了這門親事。成親的那天還告訴我,往後兩家不要再往來。生怕我去你家打秋風,過了窮氣給你們。我心裡記著你們說的這話,這十幾年哪怕我再苦,再累,都沒有上過你家門一次,你們也從來沒有過來望過我一眼。怎麼現在我一死了男人,你們兩個就巴巴兒的找上門來,勸我再嫁?我呸!我現在要是信了你們是真心為我好,替我著想的話,那我才真的是腦子被驢給踢過。”
一篇話說的柳蘭花訕訕的,臉上很掛不住。辯解著“早先是我年輕,不懂事,才會跟你說那樣的話。可是後來我不是主動登你家門,想要跟你重修舊好,你現在”
“那是你看我日子過的好了,想要來跟我打秋風了,不然你會主動登我家的門?”
葉細妹目光不屑的睨著她,“原本我心裡還想著,你們就算再不濟,也是我哥嫂,以前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誰曉得你們倒是一點兒都不知道感恩,也不知道廉恥。我家男人才剛死了半年,你們兩個就過來叫我改嫁。打量我不知道,趙家給了你們五兩銀子呢。五兩銀子你們就要把我往火坑裡麵推?你們可真是我親哥嫂!想想這些年,我男人在的時候,接濟你們的銀子也不止五兩吧?你們兩個現在還有什麼臉站在我家勸我改嫁?”
葉大龍和柳蘭花確實接了趙家五兩銀子不錯。而且趙家也說了,待說成這件事之後還會再給他們五兩銀子。不然明知道葉細妹是個嘴頭子厲害的人,他們兩個肯上門來挨這頓罵?
柳蘭花心裡明明已經動了氣,但想著那十兩銀子,也隻得忍氣吞聲的繼續勸說。
“難道你真的要守著葉家不改嫁?葉家的老婆子和妹妹早年就相繼死了,現在你當家的也死了,你又沒有生養個一兒半女下來,正青春年少,少不得的要往前再進一步,尋個葉落歸根之處。我和你哥也是這般想著,所以才托人四處替你相看合適的人家。這難道也有錯不成?”
說到這裡,她語氣轉緩,開始循循善誘起來。
“那個趙家的兒子,雖說是有些憨直,但人家以前沒有成過親,身上很有一把子力氣。家裡也有幾畝水田,住著四五間大房子,豬牛雞鴨都有,日子儘過得去。你一個二嫁的婦人,這樣的人家還嫌不好。那你想要嫁什麼樣的人家?難道嫁了許秀才那樣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家裡還有個殘廢兒子的人家就好了?”
柳蘭花口中的許秀才,全名叫做許興昌。祖上原不是他們龍塘村的人,父親是個屢試不第的窮秀才,在鄉裡的一個大戶人家坐館。適逢龍塘村的老族長是個很有見識的人,為了龍塘村的子孫後代著想,創辦了一所村學堂。經人介紹認得了許父,很欽佩他的學識,就請他來做了先生,教導龍塘村裡的小孩。
後來許父家鄉發了一場大水,親人全都死絕了,再無念想。許父索性便在龍塘村安下家來,娶了妻,生養了許興昌。
論起許興昌的學識,原也是好的。十七歲上就中了秀才,隻是隨後卻始終沒能再進一步。後來也曾娶過妻。隻是不幸妻子生孩子的時候難產,一屍兩命,做了鰥夫。許父不久也染病,纏綿病榻半年後撒手人寰。
臨死的時候交代許興昌,要將他送回家鄉安葬。還要許興昌接替他,繼續在龍塘村的村學堂做教書先生。
許興昌是個孝子,自然一一的應承下來。
於是等到許父過了七七,許興昌扶柩回鄉安葬好,按照父親的遺願,回到龍塘村做了個教書先生。
其後也有人重新給他說了門親事。但是成親前三天,那位姑娘卻忽然得了個暴病死了,這門親事就沒有成。
村裡漸漸的就有流言蜚語傳開,說這許興昌命硬,克妻,便不大有人再敢給他做媒。許興昌倒也不急,依然閒閒的做他的教書先生。
等到次年他父親忌日的時候,他去家鄉上墳燒香,回來的時候手裡竟然抱了一個孩子。
問起來,他也不知道這是什麼人丟棄的孩子。反正一日趕路,隱約聽到路邊有微弱的哭聲。撥開茂密的草叢近前一看,竟是個尚不足兩歲的孩子。他心中憐惜,便抱了回來要養。還給起了個名字,叫做許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