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總感覺鄔勝男和自己說話的頻次格外的多,有點摸不清楚這新來博後的路數,‘女大三抱金磚,這兩塊半的金磚,有點消受不起啊。’
下午四點多,魏興思出現在216的門口,和眾人說了些“假期注意安全”之類的話,最後表示:
“你們打掃一下實驗室,我先回去了,走的時候門窗關關好,記得五月五號的下午過來,開組會。”
這次的五一小長假,魏興思沒有像之前國慶假期時那樣“掐頭去尾”,而是隻“去尾”,即五月一號到四號休息,五號開始上班。
一方麵是考慮到“看似是五天假期,而實際上隻有一天”,因為包含周六、周日以及節前節後還有兩天補班;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魏老師在假期裡要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去瓊島玩耍。
據吳菲菲透露,魏老師和他老婆是在漂亮國攻讀博士期間認識的,他在國內魔都交通大學獲得的碩士學位,在國外並不被認可,因此額外讀了三年碩士和四年博士。讀博期間,兩人結婚,生了龍鳳胎。兩個小孩是哥哥和妹妹的關係,今年都是八周歲。
算起來,魏興思接近三十五歲的時候才開小號,在當時那個年代算是非常晚的了,畢竟那是一個男女平均二十歲出頭,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就結婚生娃的時期。
魏老師的這種情況,放在現在的科研圈裡也不算多見,現在很多都是博士期間就結婚的,更早的當然也有,許秋的朋友圈都能看到本科生曬結婚證的,晚一點的話博士畢業立馬結婚的也不少,不過也有一些剩下的,那基本就是大齡剩男剩女,可能也都沒有結婚的想法了。
魏老師偶爾會在周末的時候把孩子接到辦公室裡,許秋之前有見過幾麵,長的還蠻可愛的。
目前,兩個小家夥都在魔都綜合大學的附屬小學上學。
像高校教授、中學教師這些在教育係統裡任職的人,後代的教育福利都是非常棒的,從小學到高中基本都不用考慮學區房之類的問題。
此外,雖然他們的孩子也要照常參加高考,但在自主招生、學科競賽等其他路子上有著父輩的資源,會比普通人家的孩子競爭力要高出不少。
當然,路子寬不代表孩子們未來就一定能達到父輩的高度。
原因也很簡單,哪怕家庭因素讓他們的發展上限拔高了許多,下限也提高一些,但是從統計學上來看,大部分的可能性還是落在中庸的結果當中。
就如同實驗測試數據通常呈現正態分布一般,芸芸眾生的命運也是如此,大部分人的未來都是讀一個普通的大學,找一份還算體麵的工作,和一個過得去的對象結婚,平平淡淡過完一生。
單單“精英出身”,並不足以打破這種統計學上的限製。
不過,世界上精明的人還是有的,很多富豪,比如港城的一些大佬們,喜歡多生一些孩子用來避險。
既然是正態分布,那麼隻要樣本數量足夠大,生的足夠多,大概率會出現幾個非常優秀的後代,然後再像古代帝皇選繼承人一樣,從中選擇出合格的接班人。
……
四天的假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許秋的日程規劃是:
五月一日、二日,寢室,宅。
五月三日、四日,出去,浪。
倒沒有回家的打算,因為除了寒暑假兩個長假外,平常小的節假日回趟家路上就得花費兩三天,固定時間成本太高了,隻能給家裡打個電話報報平安。
韓嘉瑩的打算是前兩天回家,然後五月三號返回魔都,和許秋一起外出玩耍,她們特意查看了天氣,三號四號都是晴天。
學妹的家就在蘇城,離魔都很近,之前都是每周回一趟家的,後來變成了每兩周回一趟,前段時間由於連續加班差不多一個月沒回家了,還是有點想家的。
陳婉清的家鄉同樣離魔都比較遠,於是她也和許秋一樣,選擇安安靜靜的當一個宅女。
至於課題組裡的其他人,他們不是魔都本地人,就是江浙滬一帶的,有的選擇回家,有的趁著小長假出去浪。
從生源比例,大致可以窺見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現象。
一個課題組裡,研究生的樣本是比較少,不過本科生的情況,許秋還是比較了解的。
魔都綜合大學每年招生本科生大致3000多人,其中一半是非高考的途徑,包括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國家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港澳台免試招生這些。
另外一半則是高考正常考進來的,大約1500多人,像許秋所在的省份,隻錄取10人左右。
他高考那年,兩種招生方式加起來整個省份一共隻錄取了12人。
綜合下來,省份招生比例不足千分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