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菲菲繼續撰寫的“二維鈣鈦礦”綜述,計劃書已經被AM的編輯審核通過了,綜述文章撰寫也快要接近尾聲。
她能寫這麼快,主要是因為這篇綜述比較短,“二維鈣鈦礦”是一個剛剛火起來一年多的新領域,相關的文章加起來滿打滿算也就是十幾、二十幾篇,不似許秋之前寫的非富勒烯綜述,需要總結之前幾年發表的近百篇的文獻。
魏興思提了一句:“等你這篇綜述寫完,好好規劃一下自己接下來的工作內容。”
段雲和吳菲菲共同合作的“鈷納米線摻雜的PVDF熱電材料”有了初步的進展,結果一般般。
估計努努力的話,或許可以勉強發一篇ACSAMI或者Small,運氣不好的話,可能結果就是辛苦兩個月,最終搞一篇SCI三區。
孫沃:“上周嘗試了鉛錫混合的二維鈣鈦礦體係,器件效率最高0.66%,在掃描過程中發現了明顯的滯回現象……”
魏興思打斷道:“正丁胺體係,鉛錫比例3:1,效率隻有0.66%,這個體係純鉛的效率,可是能做到10%以上啊……”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要是錫一直做不好,那不是瓦特啦。”魏老師情急之下魔都話都冒了出來,揉了揉腦殼說道:
“同步再開幾個體係吧,我隨意提幾點思路,可以試一試針對苯乙胺、正丁胺、異丁胺標樣體係,進行氯化銨添加劑、DMSO溶劑退火的思路,把二維鈣鈦礦中常用的MAI替換為碘化銫,具體的吳菲菲你和孫沃討論一下,看怎麼個做法,不行的話,也可以再找我討論。”
吳菲菲點頭應下:“好的。”
許秋聽出來了魏興思的言下之意:“既然原創的體係你做不出來,就先跟風試一試吧。”有點類似陳婉清早期做的三元體係。
另外,眾人也品出來現在的魏老師是真的變了,要是換做之前,段雲、陳婉清剛進組的那個時候,孫沃這樣的表現,絕對會被抓著一頓輸出,現在變得儒雅隨和了許多。
而陳婉清和段雲這兩個曾經被魏興思大為輸出的,看著現在的魏老師和孫沃,就有種說不出來的、莫名的感覺。
田晴這周進行了IT4F這一個體係的激子結合能、激子擴散距離測試,並表示HOPG被她用完了,需要再買一片。
魏興思問了下價錢,得知一片700塊,當即直接表示:“買。”
從工作量上來看,許秋知道田晴肯定是劃水了。
正常來講,一個體係的兩種測試加上數據分析,差不多是三四天的工作量。
不過,考慮到田晴目前是研二還有課程沒有修完,且偶爾還要跑跑財務處,去係裡幫忙送個材料啥的。
因此,這種程度的摸魚還是可以接受的,於是許秋也就沒有表露出來。
接下來,有機五人組進行彙報。
大多數人目前的主要工作都卡在了光源數據上,不過明天周二晚上就可以拿到手了,到時候又將是一波文章投遞潮。
陳婉清手上的兩個工作,IEICO4F的工作,擬投AM,這將是她第三次向AM發起衝擊,許秋在下麵暗自奶了學姐一口:“這回應該穩了吧……大概。”
許秋IDIC體係的工作,同樣擬投AM。
另外的IDIC4F體係,擬投《自然·能源》,目前還在進行中。
畢竟是《自然》大子刊,文字方麵還是需要仔細潤色的,包括圖片許秋也打算最後讓田晴好好幫忙修一遍。
這個工作的實驗部分,除了光源外都已經完成,CELIV、TOF、激子結合能和子擴散距離這四項測試是田晴完成的;
TAS和TRPL的數據分析,是瑞典馮盛東那邊進行的,這回馮盛東非常的上心,收到許秋寄送過去的樣品後三天就出了測試結果,五天就給出了討論分析;
其餘的表征數據,包括器件製備多為學妹代勞,莫文琳偶有輔助,比如NIM送檢等。
這個工作的一作毋庸置疑。
雖然許秋看似啥都沒乾,但這個一作給他肯定是實至名歸的。
那麼問題來了,二作該給誰呢,田晴還是學妹?
許秋有些糾結,總不能搞個共同二作出來吧。
嘛,到時候再說吧……
韓嘉瑩J2的文章,擬投EES,之所以不投AM,是因為組裡AM投太多了,需要偶爾換換口味。
這周她準備開始整理J3體係的工作,之後還有ITICTh體係的工作再等著她。
鄔勝男手中的工作也很多,六合一體係的文章,擬投AM。
&nITIC體係的表征測試進行了一半左右,準備開始寫文章,IDICM體係順位往後排隊。
鄔勝男花費差不多兩周的時間就肝出來一篇文章。
博後學姐的戰鬥力還是猛的,這速度都快趕上許秋的一半了。
莫文琳歸隊,因為她上周沒在學校,所以沒有實驗數據可彙報,於是在組會上就賣了個萌,打了個醬油,講了講上周的見聞。
一方麵她帶回來了上周的NIM檢測結果,各個體係的數據和實驗室測試數據的偏差不大。
其中J2:IDIC4F體係,效率13.2%,首個被第三方檢測機構認可的效率超過13%的有機光伏器件誕生。
另一方麵,她的聯合培養手續已經辦理齊全,從此正式成為了課題組的一員,不再是之前那樣“黑戶”性質的成員。
這種正式的聯合培養生,也有學號,同時會按照魔都綜合大學的培養方案進行培養,莫文琳也被鮑偉拉入了班級群中,算和許秋是同一級。
PS:今天雖然是兩更,但字數8000+,算是小爆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