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兩個新手套箱隻需要旋塗,裡麵連天平都不用放,隻需要放置一個勻膠機即可,非常的省地方。
但手套箱是存在尺寸極限的,1米1的長度基本上就是雙手套型手套箱的極限了,如果要做的更小的話,兩隻手套就放不下了,隻能做成單手操作的手套箱……
另一方麵,手套箱銷售團隊提出,可以在兩個手套箱之間的傳送艙中部開了一個同直徑,但傾斜45度的“天窗”,這種設計能夠更加容易的取放物品。
還有,兩個新的旋塗手套箱的大艙,也可以選擇不開在兩側,而是和小傳送艙一樣開在旋塗和存放溶劑手套箱之間,同樣用45度的傾斜角開一個“天窗”。
這兩個建議還是比較好的,因此許秋他們選擇了采納。
新的設計圖,相比於之前把大艙分彆設立在兩個手套箱的側麵,采用1米2箱體的舊設計圖,能夠節省大約1米4的長度空間。
這樣,蒸鍍手套箱就可以和三連排手套箱進行“一”字聯排放置了,不用像之前那樣擺成一個大寫的“τ”,看起來更加美觀一些。
敲定了最終的設計圖後,眾人再次返回邯丹,並在魏老師辦公室簽訂了合同,
手套箱公司的銷售助理表示:“我們這邊排期的話,要排到年後大年初八才能開工,到時候我們需要過來把手套箱拉走。”
魏興思沒有什麼意見,然後,這個任務就被交給了家在魔都的孫沃。
孫沃內心:“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送走了手套箱銷售團隊後,魏興思看到實驗室那邊搬家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做的差不多了,就臨時組織了一次組會。
鈣鈦礦團隊首先彙報,錫基二維鈣鈦礦體係,吳菲菲和孫沃撰寫的ACSEL綜述,當前進度為八成,放假前肯定是完不成了。
因為今年寒假長達一個月,所以魏興思非常“善意”的表示:“吳菲菲、孫沃,你們過年回去,抽空把綜述再寫一寫嘛,等假期結束,我們回來再改一改,然後就投掉它。”
吳菲菲和孫沃還能怎麼辦呢?隻好點頭應下。
其實,她們這篇綜述剩餘的工作量也不算大,兩成的話,分配給兩個人,稍微用點心,兩三天時間就能夠搞定。
相比於“多賺了”兩周的假期,這點付出看起來還是值得的。
除了綜述外,這兩周鈣鈦礦團隊實驗方麵的進展幾乎為0。
沒辦法,前半段許秋他們在衝擊疊層效率,占了實驗室所有的資源,後半段又開始整理實驗室,準備搬家,完全沒有開工的時間。
段雲沒有彙報。
魏老師善意的提醒了一句:“段雲、陳婉清,你們的畢業論文要抓緊時間寫,等收假以後,拿給我看看,我來給你們改一改。”
他們兩人,其實現在畢業論文都已經寫好了。
畢竟都發表了那麼多文章,隻需要英翻中翻譯自己的工作,來寫畢業論文,難度非常的低。
也就是說,他們離畢業就隻差一場答辯了。
而答辯這種東西嘛,隻要工作量上去了,還有SCI文章和畢業論文的支撐,一般很難失敗,除非導師從中作梗。
田晴彙報了這兩周關於疊層器件電荷輸運機製的研究工作:
“我已經給瑞典馮盛東、芬蘭Ronald那邊分彆寄送了樣品,不過還沒有收到結果……”
“我自己的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的進展……”
“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故事,仍然需要更多的實驗數據支撐,才能把故事給講出來……”
許秋聽下來的感覺,大概就是“在做了,在做了,但還有做好”,具體完成度有幾成,不是很好界定。
田晴做的實驗,其實還是比較容易的,她直接用許秋他們製備出來現成器件,進行CELIV、TOF測試操作就可以了。
而且,因為許秋改進了實驗室用的ITO基片圖案,所以現在測試CELIV、TOF都比較方便。
像之前用進口的固定麵積的ITO基片,有效麵積隻有0.09平方厘米,在測試CELIV、TOF的時候,就需要反複對光,讓光斑打到器件的有效區域內。
不然,如果激光沒有正好照射到電池器件上的話,就無法得到信號。
現在這種2平方厘米有效區域的電池器件,就不需要對光了。
因為激光斑點的直徑大約是5毫米左右,也就是大約0.2平方厘米的麵積。
隨便讓激光對著器件射就可以,根本不怕射歪。
陳婉清帶來了一些藍河公司那邊的消息。
現在藍河公司已經開發出來了第二代刮塗機器,目前基本調試完畢,打算正式上市,定價相對於第一代機器,上浮了20%。
魏興思沒有打算繼續購買第二代刮塗機器,現在組裡有一台一代的刮塗機器基本上也已經夠用了。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組裡實在是沒多少儀器費可以報銷了。
另外,藍河光電材料公司的近期銷售勢頭果然有所回落。
這也很正常,除了市場暫時飽和,競爭對手反應了過來這些原因外,可能也和高校陸陸續續開始放假有關。
許秋組會沒有彙報,《科學》文章寫好投出,自己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本來他還打算在放寒假前寫幾篇關於Y係列材料的文章,然後投出去呢。
現在看來,時間完全不夠,根本寫不完,隻能等收假過後再說了。
可能很多科研人的願望,就是可以完完全全不考慮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當中。
但在現實中,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非動用鈔能力,比如聘請一堆科研助理之類的幫忙乾雜活。
不過,大多數課題組並沒有這個實力,不得不把各種各樣的雜事分攤給學生。
韓嘉瑩除了幫許秋製備疊層器件外,自己的工作也沒有落下,PTQ1工作的文章,目標期刊AM,已經寫好投出。
鄔勝男已經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了Y係列材料上,她現在既負責之前許秋開發的Y1Y4材料,又負責自己合成的Y5Y7材料的各種表征工作。
她在組會上彙報了一下最新的進展情況。
需要到課題組外進行的大部分表征數據,除了光源等比較難測的以外,都已經拿到了手。
而在課題組內部就能進行的表征測試,也都補充的差不多了,包括光吸收、能級測試、光電性能測試等等。
當然,這些數據都隻是初步測試的結果,在實際撰寫文章的時候,可能還需要重新測試。
目前,性能最佳的體係還是許秋的J4:Y3體係,被鄔勝男做到了14.60%,而她自己設計合成的三種體係,效率仍然普遍停留在13%14%。
文章的話,鄔勝男暫時還沒有開始寫,因為要同時負責七個體係的表征測試,時間上還是比較緊張的。
其實,現在大部分的數據都已經有了,故事也不難講,完全是可以直接開始寫文章了,偶爾缺一個表征的影響也不大,先把文章寫好了,之後再把表征補上就是了。
就是不知道博後學姐是打算拚一把,過年的時候爆肝,還是打算收假過後再寫了。
或許,現在拚一把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
之所以說努力不一定就能成功,是因為不同時期的努力,獲得的回報率是不同的。
換言之,在大多數的時候,努力對於個人來說的收益率非常低。
而在現階段,鄔勝男在許秋手下努力乾活,就屬於高效的努力,乾的越多,科研成果方麵的收獲也就越多。
雖然肯定比不上那種大佬課題組,“坐牢四五年”穩定一篇CNS,但猛乾兩年,換六七篇SCI一區,單從科研成果上,也能超過90%以上的副教授了。
最後,莫文琳沒有彙報,這段時間她主要都是在幫許秋進行《科學》文章相關的實驗。
幾位本科生都已經提前回家了,沒有參加組會。
畢竟,今天都臘月十九了,過幾天臘月二十三就是北方的小年,再到臘月二十四,就是南方的小年。
在一些家庭的觀念裡,到了小年,就已經算是正式過年了,需要一家人團聚了。
範文堂堅持到現在還沒有回家,魏興思便也讓他準備了一下,彙報近期的結果。
說起來,範文堂過來的這段時間,基本上一直是處於散養狀態,沒有很多的和魏興思直接交流過,都是許秋或者韓嘉瑩帶他。
因此,他也比較虛,現在有了一個在導師麵前展示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範文堂總結並彙報了這段時間他看的有機光伏相關的文獻,主要是課題組裡的,因為文章作者們都在下麵坐著,他稍微有一些緊張。
許秋聽下來,感覺範文堂對有機光伏領域,ITIC類型非富勒烯體係的理解,在大方向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雖然偶爾有一些小的偏差,但也隻是小的瑕疵。
對於一個準博士生來說,他表現的還是非常過關的。
魏興思對範文堂也還是比較滿意的,就是在最後點評了一句:“範文堂,你這彙報時間以後可以適當縮短一些,一個人講的時間比其他人加起來都要多了。”
“好的,我以後一定注意。”範文堂有些尷尬的點點頭,主要是他不太清楚魏興思課題組的規矩。
他原先課題組的組會被安排在了周六的上午,然後是一個月開一次,一次開一天,這個月做了什麼,需要像寫日記一樣,說的清清楚楚。
每個人可能都要彙報半小時,合起來就是從早開到晚,因此他就是參照之前課題組的標準,準備了一下PPT。
組會結束後,魏興思給每人發了個紅包,大概算是年終獎?
每個人的紅包厚度都不儘相同,許秋手裡的那個紅包,看起來是最厚實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