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說“買那山頭要不少錢呢!那地也不肥,要是這蜂沒養好,就虧大發了。”
“娘,不虧的,你想咱們在村子這麵山腳下養豬,在山上種一些果樹,不指望果子賺錢,再養上多多的雞,在山的另一麵養蜜蜂保準能賺錢”
“唉,這倒是不錯的注意,養豬養雞的簡單,我一人就能做好它,就是那些個蜜蜂,我就不參與了,你們伺候吧!”
這句話把家人都逗笑了,兩個小的逗她說“娘,你這大個人還怕小蜜蜂嗎?那小蜜蜂會采蜜多可愛呀!”
“就是就是,有蜂蜜吃還能賣錢。”
“娘,這豬可不是像家裡養個一兩頭,要養也要養幾百頭。雞也得養一千來隻,你確定能乾得來?”
李氏被這話震驚了,“這……,要養這麼多嗎?咱一家子也伺候不來呀!”
陳孝才也被驚著了。
“攤子鋪太大了,咱們是摸著石頭過河,還是一步一步來的好,穩妥些總沒錯。”
“如果要買那小山頭我估摸著咱家的錢還差一點,明個兒我進山四處尋尋看,有沒有沒發現的蜂窩。”
“爹你記得嗎?上次張叔叔好像說過,蜂蜜要在蜂窩裡有一段時間的才能采割,時間不夠長的話蜂蜜不能長時間保存,容易壞的。”燕妮擔心陳孝才因為缺錢會采不成熟的蜜,就忽悠道。
“張兄弟說過嗎?我不記得了,上次去賣蜜的時候董管事倒是說了。”
陳孝才這次進山收獲不大,才搖出十六斤的蜂蜜。
因為要準備買山,當初借的錢就要先還了,不然看到有錢買山都不還錢,擱誰心裡都不好受,能在落難時伸把手的,都是自家的恩人,不能把人心磨涼了。
因為地方偏僻貧窮,買賣山和田地的事是沒有專人管的,所以他們就隻能找村長大伯了。
還了錢第二天一早,陳孝才就去鎮上買了好酒好菜回來,請了村長大伯和老爺子來家裡吃午飯,要商量買山的事。
他們聽說要買那個小山包,都說那山頭土地貧瘠,又隻有零星的幾棵樹沒有啥木材,不值當。
後又聽說是做養殖場的,都覺得可以一試,就說好的第二天爹和村長大伯去鎮上的衙門申報。
事情進展的很順利,爹回來的時候買了好些吃食酒菜,說明天衙門就來人測量麵積,到時候要開幾桌,把爺爺三伯和七叔還有村長大伯都請來做陪。
早上九點左右,丈量土地的人拿著工具到了村長大伯家,同時村民們得知之前還背著大筆債的陳孝才家要買山,這消息在村裡炸開了鍋,導致他們去丈量的時候,後麵呼啦啦跟著一群人。
今天算是陳家的好日子,三伯母張氏大清早就來幫忙,李氏對之前紅臉的事還有些介懷,對她的態度有些淡淡的,熱絡不起來。
七嬸也來了,不過她帶著不足兩歲的堂弟,還挺著個大肚子,李氏叫她坐下聊聊天就好。
這次的菜量做的很足,就像人家擺酒席那樣有十大碗,做了很菜除了雞肉其它的吃完還可以再添。
把三伯家七叔家和村長大伯家一起叫來,加上自家和衙門來的人,熱熱鬨鬨開了五桌。
衙門的人走後,三伯陳孝全還留下來向爹打聽錢是那裡來的,還說村裡的人都說,我們家一月前還借了一大筆債,怎麼這麼快又有錢買山了?還勸陳孝才不要走啥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