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他這時已經某算著遷升了,這個時候收到這個消息,總覺得讓人不得勁兒。眼看著這個地方即將發達,未來可能就是個富饒之地了,而自己卻選擇在這個時間離開,讓人覺得很不甘心啊?那如果留下不走呢,萬一那個小碼頭不能帶動這裡的經濟,他不就錯失遷走的機會,白某算了?
唉呀呀,真是個難題啊!老天爺怎麼這個時候給他出難題啊。
一旁的師爺看著縣令的臉色變來變去的,結合剛才的信息,心中便也知道幾分。
“大人,何須苦惱。您已在環山縣連任六年,這個地方有什麼產出,您不是清清楚楚嗎?一半都是靠著來往的商隊得以維持生計。如今隻是多個碼頭而已,來往的商隊就是把綠路改走水路,人數有多少依舊是多少,並未有增,又何來的富饒?如果不趁此機會遷去彆處,往後可難說了。”
縣令聽了這翻話,如醍醐灌頂,連忙說:“是我著相了,多虧有你提醒,環山縣實不該再留的。”
為了建設碼頭的客院,河邊的十多畝藥田被清除了。燕妮把能收的草藥都按照李嬤嬤提示曬乾或炮製,不能收的也移到了彆處。
最近收益總是入不敷出,她就想把這批草藥出手了,好歹也能緩解一些。因為量多,怕彆人會把價格壓得很低,燕妮便和陳孝才商量,怎麼才能把草藥賣到更高的價錢。
“臨海城收購藥材的店鋪都不需要多打聽,他們也就是二道販子,價格肯定壓得很低,我們還不如直接找外商賣的好了。”
“可是聽說他們那些人都不太好說話,咱們貿然找上去也不知道能行嗎?”陳孝才有些擔心地道。
“放心吧,這個完全不用多顧慮。臨海城為什麼有那麼多外商常年在這裡收購藥材?想也知道,定是他們國家對藥材的量需求非常大,我們的藥材也是新藥材,品質還不錯,量還這麼大,肯定很容易就能找到買家交易。”
陳孝才平時很大部分事情都是聽女兒的,女兒既然說行那就是行的。他也不是沒主意,隻是他老實慣了,不喜歡鑽研太多。
“行,既然要賣那就儘早賣吧,明天就去臨海城找一找收藥材的外商,省得那些藥材留在手裡保存不好壞了賣不上價錢。”
“爹,哪裡用那麼麻煩,我們把藥材一起裝船拉過去,彆人想看看我們家藥材的品質也能看得到,找到人收購,就立馬可以出手賣了。找不到人,大不了我們在那裡住兩晚也沒什麼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