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他們突然造訪泰州溱潼。此時的古鎮河道上,擠滿了一艘艘貢船,仿佛將人們帶回到了古代的繁華景象。
楊晶晶被老船公畫上了水母娘娘妝,她那原本清麗的麵容此刻更顯靈動。而李一楠則在一旁專心地學習如何紮製菱角燈,可無論她怎麼努力,那菱角燈總是沉底。
就在這時,忽然間,八百艘篙船如離弦之箭一般齊發,場麵蔚為壯觀。
武文彬站在船頭,放眼望去,隻見千朵萬朵桅燈在夜空中閃耀,如同繁星點點。
而在這璀璨的燈火中,他瞥見了陳爽將一片寫著誓言的荷葉輕輕放入了會船的水陣之中。
末程的目的地選在了連雲港的花果山,這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水簾洞前,一道彩虹橫跨在玉女峰上,仿佛連接著天地之間。
劉初夏在媧遺石旁仔細尋覓,終於找到了半截定海神針鐵,然而,當她定睛一看,卻驚訝地發現明代海州知州的題刻赫然在側。
登臨玉皇頂的那一天,雲海翻騰,如波濤洶湧。
眾女們忽然看到七十二洞泛起了紫色的霧氣,那霧氣嫋嫋娜娜,恍若吳承恩殘稿中飄出的墨魂一般,令人陶醉其中。
臨彆之夜,他們的船隻停泊在南通的濠河之上。
狼山的燈塔刺破了江霧,為他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楊晶晶坐在船頭,輕輕拆開了沿途收集的各種紀念品:雁蕩的螢石,普陀的貝葉,徽州的歙硯……每一件都在月光下泛起微微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這段旅程的點點滴滴。
武文彬獨自一人坐在天寧寺的鐘樓裡,靜靜地等待著子夜的到來。
當子夜的鐘聲敲響時,他忽然驚覺,鐘身上的梵文竟然與這一路的景致暗合。
他恍然大悟,原來這千裡江山,早已被鑄成了一口共鳴的巨鐘,每一處風景都是這口鐘上的一個音符,共同奏響了一曲動人心弦的樂章。
清晨,甌江的晨霧如輕紗般在古堰畫鄉緩緩散開,仿佛一幅水墨畫在眼前洇染開來。
武文彬輕輕推開通濟堰畔那扇雕花木窗,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麵而來,他極目遠眺,隻見廿八都古鎮的炊煙嫋嫋升起,與江麵上的點點帆影相互交織,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與此同時,劉初夏正蹲在千年古樟下,專注地拓著石碑。
突然,一陣微風拂過,將她手中的宣紙卷起,露出了北宋年間的分水刻度。
那古老的刻度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清晰,仿佛訴說著當年範成大巡視水利時的點點滴滴,劉初夏不禁沉醉在這殘夢般的曆史之中。
而在坪垟村,楊晶晶卻迷了路。她漫步在鋪滿青瓷碎片的小徑上,這些碎片在陽光下閃爍著微弱的光芒,指引著她前行的方向。
不知不覺間,她來到了龍窯遺址。
窯工掀開匣缽的瞬間,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楊晶晶定睛一看,隻見匣缽內的梅子青釉上,冰裂紋如蛛網般蔓延,而那冰裂紋中,竟映出了章生兄弟鬥瓷的幻影,令人驚歎不已。
與楊晶晶不同,李一楠被廊橋下的藥發木偶戲深深吸引。
火光中,那些躍動的傀儡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它們挑著昆曲腔,演繹著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藥線燃儘時,硫磺的味道與鬆陽端午的茶香交織在一起,彌漫在空氣中,讓人陶醉。
轉場到臨海古城,恰逢戚繼光抗倭紀念日。
紫陽街上,台州府城牆掛滿了狼筅竹陣,仿佛當年的抗倭場景重現。
陳爽好奇地試戴起彩銅絲嵌的臨海絨冠,那鬢邊顫動的珠花,如翩翩起舞的蝴蝶,驚擾了千佛井的倒影,也驚擾了這座古城的寧靜。
...................
在暮色漸濃之際,一群人登上了巾山塔群,極目遠眺,靈江潮水在晚霞的映照下,宛如被染上了一層淡淡的胭脂色,美不勝收。
而此時,武文彬正悠然地坐在一旁,他的指間轉動著一根羊岩勾青茶梗,那茶梗在石板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跡,仔細看去,竟像是《赤城誌》裡所描繪的海疆圖。
蘭亭修禊之日,突然決定造訪湖州善璉。一到那裡,便被苕溪水所吸引,那溪水仿佛染上了湖筆的羊毫白,顯得格外純淨。
在一家筆工店裡,一行人有幸目睹了筆工演示"千萬毛中揀一毫"的絕技,隻見他手法嫻熟,從一堆羊毛中精準地挑選出一根最優質的毫毛。
而在一旁觀看的楊晶晶,鼻尖不小心沾上了一些鬆煙墨,她看著筆尖在澄心堂紙上勾出的飛白,不禁驚歎,這飛白竟與王羲之洗硯池的漣漪有著一種奇妙的暗合。
夜幕降臨,他們又來到了含山蠶花聖地。在這裡,夜宿在一間古色古香的客棧裡,枕著軋蠶花的機杼聲,漸漸進入了夢鄉。
次日,芒種時節,眾人抵達了無錫惠山。
在惠山腳下,二泉映月的琵琶聲如泣如訴,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那聲音漫過天下第二泉,讓人陶醉其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惠山泥人店裡,陳爽用一個惠山泥人阿福,成功地換到了半卷《竹爐圖詠》。
當她滿心歡喜地轉身時,卻意外地撞見了陸羽像前正在煮茶的盲翁。
那盲翁的紫砂壺裡,竟有聽鬆石床的碎影在沉浮,仿佛在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而在寄暢園的錦彙漪畔,劉初夏一不小心失足落水。
當她驚慌失措地從水中撈起一物時,卻發現那並不是紅鯉,而是康熙南巡時遺落的伽楠香珠。
這顆香珠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仿佛承載著那段曆史的記憶。
最令人稱奇的奇遇發生在嵊泗黃龍島,那裡的石屋牆縫中竟然嵌滿了明清海禁時期的碎瓷片。
武文彬在元寶山上偶然撿到了半片克拉克瓷,正當他仔細端詳時,突然看到浪濤中若隱若現地出現了一艘葡萄牙商船的幽靈帆,仿佛穿越時空而來。
楊晶晶沉醉在漁家晚宴的美味岱衢族大黃魚中,而李一楠則從老漁民的口中聽到了舟山鑼鼓的宋元古調,那古老的旋律與鹹腥的海風交織在一起,仿佛釀成了《島夷誌略》的殘章,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寒露時節,眾人翻過浙西大峽穀,劍門關的吊橋上掛滿了蛛網般的雨絲,宛如一幅夢幻的畫卷。
在柘林瀑下,她們竟然發現了吳越國屯兵時使用的銅壺滴漏,陳爽腕間的龍泉青瓷鐲與摩崖石刻上的“鳳棲”二字忽然產生了共鳴,仿佛在講述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