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吏!
感謝太平山三境劍客兄弟的捧場,船多謝了
~~
次日一早,縣城城門剛打開,李春來便收到了趙剛被連夜帶走的消息。
這讓李春來不由直神清氣爽。
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
如果真論個人能力,便是李春來,也是相當佩服馬哨子的。
從挖煤窯的奴隸,一路生生混到此時,說雄霸一方都不為過,他已經無需再向任何人證明什麼。
但能力是一回事,發展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李春來雖從未真正見過馬哨子,沒與他有過什麼真正的接觸,可通過這些時日對馬哨子所作所為的了解——
李春來已經是捕捉到了馬哨子的很多東西!
包括一些核心信息!
像是馬哨子此時這般,看著是牛逼哄哄、誰也不敢招惹,便是丁公公這等人物,真想對他動手,那也得好好思量思量。
可真算起來,馬哨子就像是那籠中鳥、池中魚,局限性太大了。
換言之。
他平台不夠,而且是嚴重不夠!
尤其是馬哨子這種行為模式,有點‘以戰養戰’的意思,許多很多‘活水’,那肯定是不進則退的。
現在丁公公有了過山風部的功績在手,已經穩下來,開始采取這種‘禁錮’般的方式去擠壓他的生存空間。
他怎可能好受了?
再直白點說,‘恐怖分子’馬哨子想要破局,那就必須要搞出大事情來,讓沂源三地震動,乃至是讓朝廷都震動,獲得足夠的影響力。
之後。
還得成功扛過去朝廷的圍剿,讓朝廷一時都奈何不了他,他這才能真正的紮下根來,搜羅更多的亡命徒為他賣命,獲得發展。
這玩意兒。
單單是說都讓人覺得累,更彆說去做了。
而馬哨子就算實力不弱,可想攻克一座縣城,那肯定還是有著相當難度的。
可這般狀態,滅個村子、鎮子的,又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不好滅……
他此時能選的最好的方式,便是~~,逮著官軍的大人物,或者是李春來這種有影響力的‘刺頭’來滅了。
彆人李春來說不上。
他李三爺此時這般狀況,儼然不怕馬哨子派人過來偷襲!
哪怕沒有此時李春來已經逐步構架起來的諸多消息渠道,李春來也不怕馬哨子搞陰招。
說白了,來的多了,他們的人過不來,來的少了,跟給李春來送功績又有啥區彆?
特彆是李春來已經與大老爺薑胖子達成了一致!
隻要薑胖子能老狗般縮在縣衙裡,做好他的安全防衛工作,其他任何人出了事兒,李春來都不虛!
而隻要丁公公和薑胖子不出事,李春來便能在最大程度上,保全並且發展他自己的利益。
這便是‘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紅利。
不理會給馬哨子種的這堆草。
簡單吃過了早飯,李春來便帶著洪斌、陳六子、張黃、田景、馬五、劉輝等二十幾號人,囂張跋扈的直接來到了縣衙附近的一座小校場。
此時,這裡已經有一百三四十號漢子等著了。
他們都是符合李春來按照篩選的清白人家,都是有家有口、二十到三十五歲之間的壯年漢子。
從昨天李春來把消息放出去之後,他們有人昨天便是到了縣城,也有今早剛剛到的。
卻是無一例外,每個人都是緊張又期待,希望能到李三爺的賞識,到那位李三爺麾下效力,享受那高薪與風光。
“三爺,三爺……”
李春來來到這小校場,小校場的人手都是恭敬對李春來問好。
場內一眾呆萌的漢子們,這時也發現了李春來這群氣勢洶洶的虎狼們,都是止不住偷偷看過來,又止不住的緊張,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到底是如何。
李春來簡單與眾人寒暄幾句,便是將目光掃向場中,很快,他的嘴角邊便是掀起高高弧度。
神州這片土地,著實是太過富饒與肥美了。
不僅是物產,也包括人口!
就比如眼前。
這一百多號漢子裡,肯定是有著一部分‘雜質’,但是至少七八成,都已經很入李春來的眼。
李春來在研讀戚大帥,包括融彙那個靈魂許多知識的時候,也一直在思慮。
為何?
被後世譽為‘軍神’的戚繼光、戚大帥。
會選擇‘吃力不討好’,寧肯自己培養一群隻會扛鋤頭種地的農夫,也不願意在官軍精銳中選拔人手,直接撿現成的?
剛開始的時候,李春來是覺得戚大帥有點犯二的。
畢竟,李二當年那句名言著實是太霸道了,‘天下英雄,儘入吾轂中矣’。
合理利用現有資源不好嗎,何必要舍近求遠?
可隨著李春來一路走到此時,特彆是一些挫折與成功經驗的不斷交彙與撞擊後——
讓的李春來逐漸明白過來,戚大帥,真他麼太牛匹了……
後世有一句看似很玩笑的話“車與老婆不能外借。”
粗一看看似玩笑,可真要細品,其中便著實有些深奧了。
不是你自己帶出來的兵,你用著能踏實,能舒心,能他麼如臂使指嗎?
大明自前幾年的薩爾滸開始,這種模式的文臣領兵,褲衩都已經被女真韃子撕下來了好嗎?
幾個老邁文臣本來就菜,下麵將領又一個比一個滑溜,推脫責任一個個都是影帝級,可真要打攻堅,卻一個個比孫子還慫!
就算裡麵真有一個半個真想死戰、為國建功的將領,在這一群豬隊友的牽連下,除了悲壯而死,還能做些什麼呢?
還是後世李中堂把話說了個明白“老子不用人唯親,難道要用人為疏?”
再牛逼的兵,老子指揮不動,不聽老子使喚,那又有個毛線用?
再說回官軍‘精銳’。
許多有戰場經驗的老兵,那確實是極為寶貴的財富。
他們凶悍頑強,又富有機警,根本就不是普通的新兵蛋子可比。
可李春來透過他的切身體會,親身對秦軍和京營的經曆,包括對沂源三部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