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吏!
繼續大章,跪求一發訂閱支持,船多謝了
~~
“什麼?”
“那姓董的從東大牢出來,意氣風發的?”
“是啊,爺,就好像剛撿了銀子一般,必定是在小李三兒那得到什麼好處了……”
“狗雜種,狗雜種啊!!”
……
沒多久的工夫,董爺從東大牢離開後的場麵,便是迅速在沂源上下傳播開來。
在當下的這個當口上,無疑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本就躁動的沂源,陡然又進入到了另一個新的維度。
李春來此時的心情也好了許多。
他終於找到、或者是說終於明白怎麼去操作這等爛局了。
第一點便是必須要將拉攏分化、逐個擊破。
第二點,則是根本就不能把他們當人看。
而第三點,同以上兩點。
特彆是最近一直比較疲憊的李春來,昨晚終於得以不近女色,整個身體狀態也是好了許多。
中午,陪著黃公公吃了頓午飯,又陪他下了半下午的棋,各種消息也開始陸續傳回來。
有董爺和他們董家這個‘攪屎棍’的存在,這個豪強們本就脆弱的聯盟,迅速開始出現各種破綻。
根本就不用李春來發力,盧大捕頭、黃大捕頭、藺大捕頭他們,已經是一路逮捕了近百號人。
這些人裡,終於是有勾到核心的存在了。
但事情到了此時,李春來反而不著急插手了。
他隻要最後的結果便成了。
畢竟現在貿然大開殺戒,不僅不符合李春來的利益,也同樣不符合那些陣亡弟兄們的利益。
隻有穩住目前的大局,李春來才能得到寶貴的發展時間,而陣亡的弟兄們,也才會到最大的經濟補償。
其他的,秋後算賬也不遲。
這畢竟是華夏最古老的優良傳統了。
而通過這件事,李春來的境界,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得到了一定的升華,對於世界,對於未來的規劃和配置,更為清晰且明確了。
李春來在最近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真的有‘自立門戶’的衝動。
自己利用軍屯事宜,建一座新城,完全是自己說了算,直接便開上快車道,高速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但是。
在具體的實踐中,一步步被打磨,讓的李春來也更為清晰卻通透的認識到了現實。
就目前的大環境下,‘自立門戶’是幾乎不可能的。
起碼他李三爺是不可能的。
比如播州楊氏這等少民,那就不在討論之內了。
他李春來想要發展,還是得借助目前青州、沂源這些平台,所謂‘中隱隱於市’。
道理並不複雜。
如果李春來有這種平台支撐,就算依然會上下都有掣肘,但終究是有緩衝餘地的。
換言之。
就比如這些此時站在李春來對立麵上的土豪強,在未來的特定形態之下,未必不會成為李春來的助力。
反之。
倘若李春來興建了新的軍屯城市,花費了海量代價,幾如孤注一擲。
那時朝廷再派來什麼文臣太監監軍,可就不是想糊弄就能糊弄的過去了。
李春來儼然不想吃力不討好,自己給自己找上幾尊爺來伺候著。
特彆是——
李春來知道,這種不太好搞的狀態,怕是用不了幾年了。
……
就在這種糟亂的氣氛中,李春來沒有再繼續摻和其中,把善後事務都交給洪斌和張黃之後,帶著二百多人的人馬,借口軍務,趕赴向青州城。
隨行的,除了越來越得李春來寵愛的陳如意,還有二少奶奶褚采薇,以及她的‘好閨蜜’風娘。
因為此時酒廠那邊的真正成品商品已經出爐了,張二公子和全黑子他們都已經在青州等著。
另一方麵,劉輝在墾利島那邊的油田,也已經采集到了不少的原油,並且,拿出來他們初步精煉後的樣本。
這兩件事,可都是大事。
必須要李春來親自過目、查探的。
李春來也正好借著這個契機,先離開沂源那等必將雞飛狗跳、血濺三尺的爛泥湯子。
已經是八月末的天氣了,天氣漸漸冷下來不說,視野中的諸多綠色,也開始有了很明顯的秋之印記。
不過李春來的旅程還是相當愜意的。
沒事就跟陳如意耍耍,有事就把二少奶奶和風娘也叫過來,一起商議。
特彆是此時二百多人的安保級彆,還有不少已經前期裝備起來的精銳鳥銃兵,李春來也不怕有人不開眼,再來尋他李三爺的晦氣。
七月二十一的下午,李春來一行人抵達臨朐山區之後,天逐漸陰了下來,開始下起了雨。
這讓本就不太樂觀的天氣,陡然越發寒冷。
李春來看了一下,這場雨還不定要下到什麼時候,也不再著急趕路,當即下令,隊伍在一處蔥翠的山坡上紮下營來。
立起大帳之後,火盆燒起來,環境一下子好了許多。
李春來陪著三個女人吃了些飯,喝了點酒,旋即讓陳如意陪二少奶奶去耍,隻留下風娘,話題也逐漸轉移到了正題上。
“三爺,您是說,這種東西,要做的跟,跟小棒槌一般大小,點一下就著,然後人手丟出去,跟炸藥包是一般效果嗎?”
風娘本來以為李春來是跟陳如意膩味了,想跟她嘗嘗鮮呢,還挺興奮。
誰知,李春來這個不解風情的,竟直接說起了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