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吏!
在俞瑤這邊開拓了思路、又探知了家底之後,李春來的執行力還是很快的。
兩三天的時間,竹筒製手榴彈和定裝火藥都是排上了日程,並迅速進入到了測驗階段。
因為這兩樣的技術難度水平都不高,本身材料也不是稀缺材料,成果還是很喜人的。
又過了三天,各項論證、實驗,基本上都已經沒有紕漏了,幾乎直接便可以進入量產的節奏。
不過,李春來還是忍住了。
還是要再經過十天、十五天,乃至是一個月的進一步強化試驗。
畢竟,這種東西可不是好玩的,此時如果不把事情考慮全麵,一旦用的時候出了問題,怕是大羅神仙也無能為力了。
但實驗歸實驗,青州左營各部的操練,卻已經開始朝著新技術的方向轉變了。
就在這種疲憊卻又興旺的過程中,日子過的很快,很快便是來到了九月中旬。
這天,李春來好不容易忙裡偷閒,正準備去東大牢找黃公公喝個小酒吹牛皮呢。
京師方向,噩耗陡然傳來。
剛剛登基一月的泰昌皇帝,駕崩了……
饒是早就對此有著一定的準備,可真正聽到了這個消息,李春來還是有些懵,一種無法言說的懵……
這裡麵,有驚恐,有畏懼,有不知所措,卻又有著……一種不太好言說的興奮……
時代,又變了啊……
……
天子駕崩,儼然是天下間的頭等大事。
饒是距離老百姓很遙遠,但不可避免的還是要對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一些影響。
畢竟,該避諱的東西,總是要避諱的。
李春來原本想找黃公公喝完酒,再去找秦玉奴的,到此時,儼然隻能是作罷。
不過,事情雖是重大,對此時沂源老百姓的影響卻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畢竟,就在不到兩月之前,他們剛剛經曆了‘雄主’萬曆皇爺的駕崩。
思慮良久,李春來也做出了決定。
此次泰昌皇爺的駕崩,他便不去京師湊這個熱鬨、當戲精了。
一方麵,李春來想去‘扶柩’,究竟還是不夠資格。
另一方麵,饒是即將即位的朱由校仁厚,但自己究竟還是太年輕了,這般去‘要賞’,儼然有點著相了。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大戰在即,便是李春來,說沒有壓力又怎的可能?
便是南京的花魁大賽,李春來都是放棄了。
好在此時陳如意和秦玉奴都已經與李春來很穩定,有著李春來的強力支撐,兩女對此倒也看的淡了。
當然,她們更害怕的是,李春來若是去了南京,再給她們找回來幾個姐妹怎個辦……
但沒多久南京方麵便傳來消息。
因為天子駕崩,他們的花魁賽也搞不成了,隻能是拖到明年。
隻是到來年這個時候,陳如意和秦玉奴怕是想去也去不了了……
陳如意現在已經確定是有喜了,秦玉奴那邊雖還沒有動靜,卻是想來也快了……
總不能,她們兩個,到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去參加吧……
……
就在李春來埋頭苦練基本功,穩步提升的時候,時間過的也是很快。
跟李春來預料的差不多。
泰昌皇帝的突然駕崩,的確給大明的朝政運作帶去了不少的壓力,一切卻還是在軌道中。
畢竟,大明的整個框架還是很完善的,長幼有序。
就算其中有著什麼幺蛾子,誰又敢跟整個體製作對?
眨眼,時間便是到了臘月,李春來部青州左營主力,戰力已經是初步成型。
而隨著‘沂源春’這個白酒新牌子,逐漸在大明打開市場,李春來也是收獲頗豐,糧草輜重補給,也都是日益充盈。
這個過程中,遼地那邊的動向也是愈發清晰。
後金韃子已經是厲兵秣馬,大乾一場的跡象,儘顯無餘。
臘月初三,朝廷方麵終於是發來了公函,要求李春來即刻率本部主力入遼,準備參與接下來即將展開的大戰。
饒是李春來一直在精心準備此事,可真等事情來臨,還是不免有些手忙腳亂。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相比於明軍其他諸部,李春來他們青州左營的各種輜重,著實是多了一些。
而這段時間,遼地也發生了許多事。
一些細節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其中最核心、也是直觀李春來利益的一大變動,便是熊廷弼已經去職,取而代之的是袁應泰。
不過,這位爺或許其他方麵水平還不錯,但是軍事方麵……怕就不太能讓人信服了。
隻可惜,這是朝堂鬥爭的結果,李春來此時也發不上什麼力。
兩天之後,李春來部已經全部準備就緒,隨著李春來大手一揮,青州左營五大營合計戰兵四千餘人,輔兵近兩千人,民夫兩千餘人,近萬人的龐大隊伍,便是直接出發了。
而這時,李春來也給新皇朱由校發了一封密報。
事情的核心,自是奇襲老寨的戰略規劃。
說白了,到此時,李春來已經不想跟遼地那些大爺們玩了。
畢竟,跟他們混在一起,除了浪費時間,勾心鬥角,生一肚子悶氣,還能有個鳥用呢?
乃至,李春來都不怕未來的天啟小皇帝不批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