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才顯然也明白李春來的心思,晚上他老娘做飯的時候,雖是比以前豐盛的多的多,有好幾個肉菜。
可袁秀才卻是止不住失笑著感慨,‘他讀了一輩子書,到頭來,卻是已經被一個武人算計的明明白白……’
……
就在這等紛雜之中,李春來逐漸把幕府的架子撐起來。
當然,因為種種原因,這是縮水很大的幕府。
原本,李春來的構架中,幕府是能軍方五五開,能對立牽扯的局麵。
可此時,隻能是‘九一開’,幕府隻能是先當做李春來的‘傳聲筒’,去做一些繁瑣的統計與統籌工作。
兩個主官自然還是文師爺和楊德山。
以文師爺為主,楊德山為副。
若是真按能力來說,楊德山明顯還要在文師爺之上,畢竟,這是搞了一輩子實務之人。
文師爺倒是懂得多,卻也沾染了不少讀書人的毛病,太虛頭巴腦了。
但李春來究竟也要‘千金買馬骨’,為此,還做了楊德山好幾次的工作,總算把他哄好了。
因為這顆種子著實是太過渺小了,簡直小的讓人不忍直視。
所以幕府成立的時候,李春來也並未舉辦太大的儀式,隻是小小的在內部搞了一下。
但李春來也並不著急。
隻要幕府真正開始運轉起來,並且他李三爺逐步把一些事務、乃至是核心事務,交到他們身上,他們自然會顯示出他們的存在感來。
幕府的辦公室設在李春來這沂水畔新宅的前院,用一道簡易的牆,單獨隔出來一個小院子,供他們六七十人,工作辦公之用。
當然,麻雀雖小,卻是依然五臟俱全。
此時,幕府雖是集中製,但依然分成了‘士農工商’等數科,李春來也是費勁了心思,逐步讓他們適應這種責任到人的細分工作。
待到以後時機成熟,再搞隋唐時或者後世的那種‘執筆製’。
說到此,不得不說,後來滿清的四阿哥,搞的‘軍機處’還是蠻不錯的,很符合李春來此時的工作綱要。
不過,若李春來要搞,顯然不會跟那位‘無頭皇帝’一般,小家子氣的,一點權利不給人。
抓住核心的便是足夠了。
……
而隨著李春來幕府的正式上線,三個重頭工作便是直接推給了他們。
一是李春來食邑的確切安排。
雖說天啟小皇帝給了李春來食邑這種恩寵,卻是並未給李春來切實的人口。
顯然,他也是明了了李春來與李如柏之間的一些交易。
基本上就等同於他隻開了空頭支票,便是對李春來和遼東李家幾方麵人,來了個通殺。
李春來對此雖略有小不爽,但儼然不可能跟天啟小皇帝去較真,誰讓人家是天子呢?
但李春來此時要把麾下這兩千餘丁口,加之匠戶們的千餘丁口徹底安排妥當,儼然不是件容易事。
一點便卡死所有了。
沂源彈丸之地,究竟還是太小了啊。
不過此時這些問題儼然不用李春來操心了,到底去哪裡開拓,到底去哪裡買地,便輪到文師爺和楊德山去操心了。
李春來此時做的,便是儘可能的為他們更好的條件,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
第二點。
便是後封賞時代的工作了。
前番,李春來雖已經對青州左營的兒郎們發放了一部分先期的封賞,但後續還有諸多事務,都需要協調、總彙。
這也是個極為龐大的工作。
不僅要與軍方那邊牽扯,同時,也要求幕府中的文人們,切身實地的到兒郎們家中,查看情況,做出評估,然後,再給出正確的方案。
第三點。
則是酒廠方麵的事務了。
不僅要幫酒廠解決諸多問題,還要幫酒廠開拓市場,擴大影響力。
儼然也不是個輕快活……
李春來這是真的把人當牲畜使喚了……
不過,雖然李春來對幕府的要求極為嚴苛,給他們的待遇也是真的高。
不僅沒人都有招錄名額,可以將同僚好友之類的招進來,本身的薪水也是極為豐厚的。
單單底薪,便是有二兩現銀,五十斤米麵。
若是做的好,還會有各方麵的獎金。
而出門方麵,基本上是人人都配馬,單是馬車,李春來就給他們配了十五輛至多。
不說還有十幾頂轎子了。
可以說是極儘體麵。
這使得工作雖累,幕府眾人卻是都充滿了鬥誌,一個個都如打了雞血一般。忙來忙去。
沂源上下,時刻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而隨著幕府這邊的工作逐步展開來,李春來也迅速便嘗到了大甜頭,終於可以將他解放出來了……
李春來真的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感,可以稍稍緩緩節奏,休息一下。
但,李春來的好日子還沒過兩天,正忙著與各部軍官交流,準備開戰‘參謀製’的時候。
老娘楊氏,卻是一大早便懟住了李春來,跟李春來談及了一個十分嚴重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