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割韭菜!
從錦州到義州,有近百裡路。
盧象升帶了三萬人,屬於大兵團了。
如果隻用騎兵,一天之內可以兵臨義州城下。
但盧象升還帶了火炮手。
攻城必須用火炮手,這是不能省略的。
而且為了規避一路上建奴的探子,盧象升做了一大迂回行軍路線,這樣又拉大了距離,至少要走三天以上。
而此時,德格類部正忙著收拾戰場,撿人頭。
四萬明軍,逃了一萬多人,硬戰而死的有八千人,潰逃被殺的有進兩萬多人。
追殺持續到傍晚的時候,錦州城東麵的平原,鋪滿了屍體,鮮血染紅大地。
從高空俯瞰下去,就像一張巨大的紅色地毯。
風一吹,一層濃濃的血霧在殘陽下飛舞。
他們當中最小的可能才十三四歲。
在21世紀,這個年齡,應該在校園裡讀書,也有可能和隔壁班的女孩子寫紙條。
但在這個時代,他們還沒有長大,就被迫拿起刀劍,衝上戰場。
這是一個生命賤如螻蟻的年代。
建奴士兵正在戰場上興高采烈割人頭,一顆顆人頭像韭菜一樣被割下來。
那些人頭背後是一個完整的家庭,也許是老母親的兒子,也許是孩子的父親,是妻子的丈夫,姐姐的好弟弟。
而對於八旗士兵來說,這些人頭卻是軍功。
還有的明軍沒有死透,他們在屍體堆裡爬行,想要逃出去,被八旗士兵揪起來,砍了腦袋。
德格類帶著他的親衛軍迅速戰場一轉後,回到營帳去寫捷報。
他要立刻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給皇太極。
吳襄的支援失敗,不僅僅是一次戰敗這麼簡單,也不僅僅是死了兩萬多明軍這麼簡單。
這場戰敗,將對明軍的軍心造成巨大的衝擊,引發一連串的不利後果。
例如錦州城的明軍不敢再出城作戰,更不敢與大淩河城的明軍形成對建奴的夾擊之勢。
可以說,原本等待決戰時機,錦州與大淩河城相互呼應的局麵基本上被吳襄給斷送了。
當天傍晚的時候,吳襄抵達錦州城。
吳襄的兒子吳三桂衝著城樓大喊“快開城門!吳帥回來了!”
守城的士兵一看那軍旗,再看軍容,連忙喊道“快開城門,是吳帥!吳帥回來了!”
錦州城的城門立刻被打開了,吳襄帶著剩下的明軍狼狽逃回城內。
在前麵的樹林中,一小隊人正在飛快奔逃。
他們簇擁著他們的主將。
曹文詔身上的甲胄被砍了無數刀痕,有的地方甚至破裂,他的刀也已經砍出無數缺口,他的胡子被鮮血黏住。
在親衛兵的殊死衝擊下,才殺出了一條血路逃離戰場。
曹文詔的神色凝重,一言不發往前走。
天黑之前,吳襄命令關閉錦州所有的城門。
天黑之後,捷報的消息傳到了皇太極那裡。
看完捷報,皇太極興奮得差點跳了起來了。
“好!立刻去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大淩河城內的明軍,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援軍已經全軍覆沒!”
“嗻!”
晚上,袁崇煥正在城內巡視軍防和秩序,突然聽到城樓上一陣聒噪聲。
“發生了什麼?”
何可綱道“督師,卑職去看看。”
不多時,何可綱回來了,麵色有些難看,壓低聲音在袁崇煥耳邊道“督師,建奴在城外說吳襄前來支援我們的大軍已經全軍覆沒!”
袁崇煥心頭一震,神色卻保持著鎮定“告訴所有人,這是謠言,不要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