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割韭菜!
時間轉眼就推移到十月下旬了。
收冬稅的時候到了。
冬稅主要是收南方的糧食。
南方在金秋九月開始豐收,一般十月下旬開始交糧,十一月完成,十二月開始存儲、托運。
自從上一次在新稅政裡給稅務部門加了武裝配置後,收稅大概率上來說會順利一些。
崇禎倒是很期待此次的收稅。
今年發生了許多事,北直隸黃冊案、河南公田案、南直隸案,簡稱三大案。
丟掉性命的近萬人。
他倒是要看看,這一次的稅收到底有多少。
他到不在意稅收收上來的這點錢。
南直隸抄出1億兩,他現在有的是錢。
之所以期待這一次的稅收,隻是想看看新農政推行的效果。
最後的數額會直觀反映出行政能力的強弱。
這事他也不急,畢竟要到十二月才有結果。
上午的時候,他將楊嗣昌召進宮裡來詢問最近乾元堂的情況。
楊嗣昌做了簡單的彙報
主要是各個品類的銷量。
例如香皂,月銷量高達10萬個,每一個香皂現在賣1兩銀子,這絕對還是奢侈品。
目前北京城的糧價是08兩每石,一個普通的酒樓夥計一天賺20文錢,而一個香皂就要1兩銀子,1000文錢。
也就是說這個夥計要工作50天,不吃喝不喝,才能買得起一塊香皂。
即便是1兩銀子一個,也月銷量10萬個了。
按照目前香皂的淨利潤,有50,也就是說淨賺5萬兩。
衛生紙呢?
這東西月銷量到了30萬,明顯比香皂要高得多。
這個數字背後,意味著民生的改變,至少民生再慢慢變好。
一份衛生紙的價格需要500文,也就是05兩,即便如此,也賣出去了30萬份。
足見老百姓對這些的需求有多麼旺盛。
牙膏倒是賣的不多,也就1萬份,畢竟古代有自己刷牙的習慣,能對付著用就對付著用,隻有有錢人家才買得起。
香水也是,一份香水10兩銀子,這絕對是大戶人家才會買的東西。
乾元堂一個月的流水20萬兩,淨利潤能高達10萬兩。
楊嗣昌還洋洋自得,覺得自己為皇帝賺了大錢。
一個月10萬兩的淨利潤,一年就是120萬兩。
這絕對夠一個軍鎮一年的軍費了。
崇禎說道“淨利潤控製在20即可,不必貪多,把價格降下來,把產能提上去。”
“朕給你一個目標,明年香皂的價格將到400文一塊,保證淨利潤在20。”
“牙膏的價格保證在500文一份,也是同樣如此。”
“陛下,既然目前的價格很多人願意買,為何還要降價?”
“朝廷做生意,不僅僅是為了賺錢,還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國營商社要為天下商社開一個好頭,明白嗎?”
“陛下聖明仁德,臣明白了。”
“南京城、蘇州城、杭州城、開封、武昌、荊州、成都,都開起來吧,就按照目前北京乾元堂的那一套流程來。”
北京的模式已經比較成熟了。
從前端的店麵,到後麵的製造廠,再到後端的物流供應,再到終端的原材料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