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我家來說吧,我家五口人,種了五畝二分地,全年提留款是六百五十元錢,另外還得交納公糧一百八十五公斤,免費的。另外,每年都有數百元的集資款。就今年吧,我們那兒建絲廠,人均交二十元,建電廠人均二十元,還有鎮上修公路,人均六十元。你知道五畝二分地收多少糧食嗎?我們全部按畝產一千斤水稻來計算,一年兩季,就是共收糧食一萬零四百斤,去年的水稻是三角七一斤,五人一年總收入是三千七百元錢,除去應交的款項,全年餘下的不足二千元錢。而這二千元錢還包含農藥化肥種子錢,我們少除點,算五百吧,餘下一千五百元錢,五個人,人均三百元。吃穿住行,人情世故,生瘡害病,全指望著三百元,夠嗎?”
“其實,這土地可真是個聚寶盆。看見沒有,我這五十畝的瓜地,這一季下來就可以收入五萬多元,你們的地裡也可以種這些經濟作物呀!”
任筆友歎口氣,道“你們這地廣人稀,當然好耕種了。我們家鄉人口眾多,土地金貴,人均才那麼幾分地,都是各種各的,小打小鬨,很難形成規模的。這種讓人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態很難留住人的。”
“是啊,我們老家棄家外出務工的人也很多。”李發財明顯的心情沉重,道,“國家對我們農民索要的太多。”
回來幼稚的問道“農民不退休嗎?我爺爺就退休了,每月還領好多錢哩!”
宋金玉對兒子道“爺爺是工人,是為國家建設做出過貢獻的。”
李發財對妻子不滿,道“你一邊涼快去。就工人為國家做出過貢獻?年紀輕輕就退休,什麼也不乾還拿工資。農民就沒有為國家做出過貢獻嗎?農民把自己的兒女送去當兵保家衛國,自己種地還交納皇糧國稅,這難道不是貢獻嗎?婦人之見。”
筆友對回來道“回來,農民是沒有退休政策的,我們家鄉有句俗話說八十老翁撿茼蒿,一天不死要柴燒。農民隻要有一口氣在,就要自謀生路,同樣還要交皇糧國稅。”
太陽漸漸西沉,大地不再酷熱,還生起了一絲絲涼意,筆友於是要告辭離去。李發財挽留他吃晚飯,道“筆友,難得我們都是農民,還是老鄉,咱哥倆一定得喝上兩杯。”他吩咐妻子快弄飯菜,一邊陪著筆友說話。
“我在想,我們農民的問題不解決,我們國家是不會安寧的,至少會影響國家的現代化建設。”
筆友笑道“有時候我會夢到,國家對農民農村農業的問題有了改變,就是農民實行了退休製,而且農民種土地不再交皇糧國稅了。”
”你真是做夢。“李發財笑了,道,“自漢朝以來,農民交了兩千多年的皇糧國稅,怎麼可能就突然不收了呢?”
“也難說,說不定新一屆政府就有這種膽識。”
李發財認為不可能,共產黨也確實了不起,他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了。你們現在的年輕人,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想好還想好。還是安於現狀吧,尤其這邊疆地區,不安定因素太多,我們應該以不變應萬變。和平年代我們種種地,戰時便扛起槍,軍人的最大職責就是保家衛國。
“兩棲軍人。”
筆友點點頭,老百姓明白這個道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隻是老百姓盼望國家在好過了的時候,多為農民減減壓,這隻是老百姓的一種願望,一種純樸的祝福祖國強盛的願望。他說“國家強盛了,收複了香港、澳門,和台灣的回家,我相信凡是有華夏族血緣的人,都會自豪的,我們會拍著胸膛向外人說‘我是中國人!’”
這會兒,宋金玉與回來端著碗拿著筷子來道桌邊。李發財忙道“好了,筆友,我們吃飯吧。”
很簡單的幾樣菜,西紅柿炒雞蛋,一碟花生米,一盤炒土豆絲,還有一大盤蒸餃子。都是普通的菜,筆友卻仍然受寵若驚,自己與這家人素不相識,卻能得到如此待遇,他想,也許隻有生活在這極地的人們才有這種豪情吧。
李發財要與筆友對飲英雄酒,筆友忙道“李哥,我不會飲酒。”
李發財道“在外麵跑的人不喝酒,說什麼我也不相信。來,筆友,隻這一杯,就這一杯。這酒雖然不及你們的五糧液,但也是我們伊寧的本土酒,這酒是通人性的。”
主人的盛情難卻,筆友值得與他對杯。他們喝著酒,撿些閒話兒聊著,宋金玉卻拉著兒子坐在旁邊。筆友納悶,要招呼她們娘兒倆一起吃飯。李發財笑道“我們吃吧,彆管他們,再說,這也是我們這的習俗。”
“你們這還有這樣的習俗?”筆友笑道,“現在可是男女平等哩!我們家鄉就沒有這種陋習,大家坐一塊吃飯多熱鬨啊!”
他撚了個餃子遞給回來,道“來,咱們一起吃餃子。”
回來看看父親,接過餃子咬了一口,突然問道“叔叔,這餃子是誰發明的呀?”
筆友想了想,道“這餃子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大概是始於二千年前的漢朝吧。那個時候餃子叫餛飩,到了唐朝叫做牢丸,明朝叫粉角,北方人讀角為矯,所以就稱為餃餌,變稱餃兒。我們的考古學家在新疆的一座唐朝墓葬裡發現了一碗餃子,形狀與今天的餃子完全相同。這說明,早在唐朝,餃子就來到了我們新疆。”
小夥子一席話將宋金玉也吸引到了飯桌上,眾人愉快地吃著聊著。回來人雖然小,可他的問題卻最多,最無忌,大家剛喝一回酒,他便又問道“叔叔,你說話有點大舌頭,為什麼?”
李發財瞪著兒子,宋金玉也拍了兒子一下,筆友感覺尷尬,他不自然的笑了笑,隨即便哈哈大笑道“這是我小時候愛生病,常吃西藥,損壞了聲帶,令舌頭笨拙,所以說話就有點兒大舌頭。”
“西藥是啥子東西啊?”
筆友道“西藥是外國人發明的藥,用於治病的。它不同於我們中國的中藥,從根本上治好病根。”
“那你為什麼不吃中藥呢?”
“中藥麻煩,西藥方便。”
“那西藥比中藥好哦。”
任筆友笑笑,道“西醫讓人明明白白的死,中醫讓人糊裡糊塗的活!你說哪個好呢?”
回來不甚明白,宋金玉道“如你所說,中藥不科學而且麻煩,早就落後了。西藥是現代科技下的產物,所以西醫更先進更現代化,而且方便,還便宜,肯定是西藥好了。”
仼筆友道“中醫藥不科學嗎?中醫落後嗎?不是的,中醫是後現代醫學,中醫的理論領先西醫數千年,所以西醫根本看不懂中醫。而且中醫是上工治未病,是仁心仁術,仁心是中國儒釋道的中心思想。中醫講究的是未病養生,有病調理,重在仁心,以人為本。西醫是現代科技的產物,它的理論全部來自於動物實驗,是屬於一種技術,是技術,就有其局限性。舉個現實的例子,糖尿病足,要想治愈,西醫就得把這個足割掉,不行就截肢,至到兩條腿全截掉。這就不把病人當人了,西醫從業人員從不感同身受。而且西醫治療的一切病症,都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並發症。”
“糖尿病以中醫證型來講,其初期為陰虛燥熱型,隨著陰虛燥熱的病程加重,導至氣虛,出現氣陰兩虛型,再加重至陰陽兩虛,這是從氣血經驗來辨證,分為這三型。第四型為氣滯血瘀,它在整個病程中一直貫穿的,我們中醫在治療時,都采取臨床辨證。任何病,中醫不但可以治,還可以用中藥進行食療。說白了,中醫治療病體,是重在調理提升病體的免疫力,以免疫力的全麵提升而達到抗擊病毒的過程,這就是冶本,是仁術。這是西醫所望塵莫及的,所不理解的。”
宋金玉道“兄弟,你是學醫的?”
任筆友搖搖頭,道“有接觸過中醫中藥,並沒有係統的學過。”
李發財與他碰著酒杯,道“看你把西醫說的無一是處,應該是個中醫迷了。”
任筆友笑道“西醫也並非無一是處,西醫的檢測手段就很好,所謂的中西醫結合,就是用西醫的技術檢測病體確診,再用中醫給中藥治療。”
宋金玉道“現在的人生病,誰還吃中藥啊,都買西藥片膠囊什麼的,省事。”
李發財道“就是錢貴,一個感冒都得好幾十元錢,有時候還得打吊針,就更貴了。”
任筆友歎息一聲,道“其實感冒根本不用去醫,在家多喝水就行。我每次感冒,就是多喝醋水,兩三天就好了。老實說,我也很少感冒。”
李發財舉著酒杯道“來,筆友,我們喝酒,彆隻顧說話。”
他們舉杯交盞,交談更歡,不知不覺天色陰暗了下來。於是,筆友辭彆這一家三口,悠悠晃晃地朝回走去。傍晚的田野異常的寂靜,很遠就看見了永勝磚廠那幾盞路燈在蒙蒙夜色中散發出慘淡的光芒。在遠處的天空,一輪淡紅微黃的月亮費勁地掀開層層烏雲,吃力地往上攀登著。幾顆星星散落在那廣袤的天空中,顯得淒涼孤獨。忽而一陣軟風吹來,吹散了筆友腦間過剩的酒力,他深呼吸一口,眼前明亮了許多,心中又漾起了層層漣漪。這會兒食堂早已吃過飯了吧,雪芹在乾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