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林中人聲雖小,卻在僻靜夜裡無不聽得清楚。其中那略顯滄桑的正是慕容知府無疑,而剩下的幾人,卻都是江洋大盜之輩。他們之間暗地裡私通往來,那為首的盜寇進獻知府玉佛一尊,就於月下看了。求知府圖謀韓良性命,為他們的兄弟報仇。
知府悄聲言韓良已停官在家,其人清廉,苦無見罪之處可尋。若要圖之,還須造些事故緣由。卻不曾想,韓良正在府邸內隱蔽聽之,大怒之下,將那口腰刀抽將出來,便於月下持刀奔來,怒不可遏的厲聲喝道:“賊子休走!”
那三人見了韓良提刀殺來,不免大驚色變,手起處,飛爪勾上重簷,便帶著三人飛上樓閣當中,消失在了月色裡。韓良見走了大盜,那玉佛尚於庭中石凳上放置。當即提刀直取那慕容知府。知府大驚,彆無遮攔,隻好繞樹而走。韓良盛怒追之,揮刀便砍。卻砍在樹上,刀刃深陷其中。韓良連拔兩次,也未曾拔得出來。
知府驚走,卻有巡夜官兵聞聲到此,眾人一擁而上,將韓良撲倒在地。恰似下山猛虎,按住羔羊。那慕容知府驚魂未定,忙命取百斤重枷釘了,下於牢中。韓良四肢皆被按住,動彈不得。隻張口大罵知府,更沒奈何處。被眾軍士五花大綁,押入死牢。連那口腰刀,都被以為凶器,為證物收訖。
是日,慕容知府公堂沈穩,韓良破口大罵,拒不招供。知府大怒,喝道:“昨夜眾人皆見,你持刀闖入後園,意圖刺殺下官!現有凶刀一口,以為證見。這廝如何不招!”
當廳便將韓良捆翻在地,揀倒刺大棍,連番痛打!韓良咬唇苦熬,任由血流滿地,依舊是不肯對那贓官垂下頭來。直到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之際。韓良吃打不過,命在旦夕。唯有屈招做了:‘見財起意,盜竊府中玉佛。被發覺後意圖殺人滅口’。取長枷重鎖釘了,又用鐵鏈穿了琵琶骨。下在死囚牢中,擇日問斬。
卻說韓良落於牢獄之中,唯有一息尚存。虧得獄中牢子差辦等人平日裡頗與韓良交厚,不忍見他苦痛至此。所以甘願頂著天大乾係為韓良開了枷鎖。將他藏於彆處。
當晚,那幾名意圖謀害韓良性命的江洋大盜,提刀潛入牢中欲殺害韓良。見韓良竟然不知去向,當時驚駭莫名。待到出囚牢之時,卻早有陷坑挖在那裡,三名大盜跌入陷坑當中,被下麵鋼刀戳穿身體,儘數死於此地。
原來,韓良早就料到了三人會來。遂暗自囑咐牢獄中人挖掘下陷坑,內設鋼刀倒豎,但落下者必死無疑。所以除了三名大盜。那眾獄卒不忍韓良喪於知府屠刀下,遂私自將韓良放走。將至囚牢之外,韓良回顧,與眾人灑淚而彆。自去家中取了妻子一同逃向了荊水。
他此番蒙受冤屈,又被眾人放掉,大罪難攝,便是跳進黃河也洗不乾淨。絕不能再於重山城停留了。當即連夜租了一艘快船在水岸邊相候。卻不曾想那派大盜去殺韓良者,正乃知府慕容銀華也,知府於後園中相候,久久不見三人歸來。情知派出去的人出了事情,當即點起城中三千官兵,舉火上馬。來到牢獄中查問時,卻知韓良早已逃遁。
慕容知府當即命關閉城門,挨家挨戶搜查逃犯韓良。另一麵自引兵去荊水之畔追捕。韓良棒瘡未愈,更帶著妻子極難迅速。正行之間,卻見後方喊聲大起,火光衝天,慕容知府親引馬軍,追趕而來!
可憐韓良剛帶妻子甄氏逃上淺灘,自那天際之中,便滾落下奔流的凶厲雷霆之光。千裡荊水於厲雷吼中,儘做沸騰。滂沱大雨轟然落下,電光閃爍的瞬息之際,韓良遙望得不遠處人馬將近。隻可顧得推妻子上舟先走。自己拔刀在手,來擋知府眾人!
卻奈何風急雨驟,不能見物。慕容知府在馬上扣著弓箭,扯滿弦,應著那震絕萬裡的雷聲飛射將去。正中了韓良胸膛,將他射倒在地。隨從眾人見韓良還在於淤泥之中殊死掙紮,當即向灘邊開弓亂射,韓良身中數十箭,鮮血狂噴,已然氣絕,卻帶著箭矢滾入了荊水當中。
翻滾的荊水在聲聲厲雷當中,宛如忘川河水,惡靈複生。在大雨中怒漲洪潮。驚得知府回馬便走,眾人俱都退避。天明時,水上巡邏士卒拿住韓良之妻子甄氏。水淋淋的獻於知府大人。慕容知府因見了甄氏貌如出水芙蓉,當即命送入府中後堂。
是夜,慕容知府欲強占甄氏,甄氏抵死不從,以貼身匕首自刎而死。知府因恐此事傳出,遂將甄氏之屍暗中埋葬於花園一顆槐樹之下,暫且藏於此地以為無人得知。慕容知府自以為遮掩得過,遂不再加以理會,日夜儘歡樽中飲宴豪奢,害民苦吏,非止一端。
卻不曾想於七日之後,慕容知府上下五十餘口,在一夜之間竟被全數殺於府中。鮮血儘被吸乾。卻不知何人所為。街坊傳言,那夜曾有打更人眼見一血衣厲鬼飛出府邸,懷中擁一美貌女屍,遁入荊水,不知所蹤。
世道隻如鐘山城與重山城間相隔一水。形形**世人浮沉其中,清者觀波照影,徜徉自在,濁者沉泥陷沙,無法自拔。
大雨後春風再綠江南,當夜映照過奢室畫堂的,那輪淒絕的孤月不曾於流年後再現。徒留三街六巷中人們偶爾閒談。有長者言道那韓良死後怨氣難平,已化為了最凶厲的屍魔前來索命,一舉殺了害民贓官五十餘口而去,大夥雖是懼怕這個故事的恐怖,卻依舊為之拍手稱快。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