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後,秭歸兩千軍卒儘皆飽餐列隊。
都不需要趙雲進行戰前勵軍,作夜的養精蓄銳加上今早的飽餐,早讓這兩千軍卒變得士氣如虹。
趙雲提槍上馬,身後向寵、趙融、杜路、劉寧四將,亦是紛紛上馬。
旌旗隨風而起。
兩千勁卒如長蛇般向江陵城蜿蜒而走。
與此同時。
白帝城的劉備也在岸邊跟法正拱手作彆。
法正頭戴白巾,眼中有遺憾也有歉意:“本想與大王同往江陵,如今卻是有心無力。”
“江東雖然儘是小人鼠輩,然而小人鼠輩也最善用奸計,請大王凡事小心謹慎。”
“公衡弘雅思量,籌劃有方,大王若遇不決事,可與公衡商議,莫要因公衡說話坦直而不納其諫言。”
公衡即黃權表字,世人皆知法正為劉備謀漢中,卻鮮有人知道黃權亦為劉備謀漢中,並非法正一人之力。
對於黃權的才能,劉備也是很認可的,在繼位漢中王後,劉備就以黃權為治中從事。
隻不過黃權說話太直,不似法正總能說到劉備心坎上去,故而劉備更喜歡向法正問謀。
劉備見法正病重還在為自己設想,心中更是感動:“孝直,你帶病在身,就不要在江邊久留了。”
“公衡多謀,我亦深知,此去江陵必會多與公衡商議。”
“待解了江陵之危,我必親請仲景先生替孝直診病。”
“仲景先生乃荊南名醫,醫術通神,定可讓孝直無恙。”
法正亦是感動不已,又將黃權拉到一旁:“公衡,我知你為人坦直,最喜直言;隻是大王將兵多年,有些想法和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大王若是不納公衡獻策,公衡莫要有埋怨,若公衡認為大王錯了,一定要極力勸阻。”
“吳人趁虛而來,必有智者隨軍;諸葛喬雖然思慮周全,但這次針對吳人的部署過於依賴各部兵馬的協同作戰。”
“倘若有一部兵馬協同受阻,江陵城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麵。”
黃權疑道:“尚書既然看出了問題,為何不勸阻?”
法正輕輕搖頭:“不是不勸阻,而是不能勸阻。”
“在漢中的時候,大王曾對我說,他想以劉封為世子,我很不能理解。”
“直到這次感染風寒,數月未愈,我才體會到大王內心的無奈。”
“我等看重的是世子是否是大王的血脈,而大王更擔心的卻是他一旦有了意外,誰來繼承複興漢室的大誌。”
“比起孫權和曹操,大王麾下能明斷軍務的本就稀少,且大部分都年過四旬。”
“可複興漢室的大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軍師的嗣子諸葛喬,今年才十五歲!”
“縱觀荊益俊傑,沒有任何人能在十五歲就有明斷軍務之能,也沒有任何人的子嗣能比得上諸葛喬!”
“諸葛喬不缺才學天賦,缺的隻是閱曆,倘若我也如龐士元一般中道而亡,諸葛喬就是能接替我的那個人。”
“故而,我隻能對諸葛喬的部署查漏補缺,而不能去全盤否定他的部署。”
“否則諸葛喬就無法真正的獨當一麵!”
黃權凜然,向法正鄭重一禮:“尚書吉人天相,又豈會中道而亡;尚書的叮囑,我會謹記在心!”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