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想離開越嶲,就是覺得越嶲漢夷的矛盾太大,待在越嶲不僅難有政績,還容易因為漢夷矛盾的問題而波及自身。
一個處理不好,就可能會引發叛亂。
作為越嶲太守的馬謖,要麼死在越嶲,要麼跟廖立一樣見勢不妙就逃跑。
不論是哪種,都不是馬謖願意的。
於是馬謖就寫信給諸葛亮,將越嶲的漢夷矛盾說得很嚴重,又自述不善於處理漢夷關係,希望諸葛亮能念舊日情義幫襯一二。
諸葛喬暗暗鄙視。
馬謖這種遇到困境不去想辦法解決隻想跑路的行徑,跟昔日棄城而逃的廖立如出一轍。
乾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自袁紹開始,都是這群盛名在外的名仕的通病。
馬謖一撂攤子,督益州軍政的諸葛亮就得為此而煩憂了。
見諸葛亮的眉宇間有愁容也有疲態,諸葛喬心中疼惜,對越嶲的馬謖也就更不滿了。
沉吟良久,諸葛喬道:“阿父,我有一計,或許可成。”
諸葛亮點頭:“喬兒既有想法,不妨直言。”
諸葛喬徐徐而道:“越嶲的漢夷矛盾,究其原因在於越嶲的大姓豪族大肆侵占土地,仗勢欺人,讓越嶲的夷人變得越來越貧窮。”
“越嶲的夷人為了生存,自然就會與越嶲的大姓豪族起衝突。”
“越嶲的大姓豪族陽奉陰違,無視大王對越嶲夷人的仁政,又加劇了雙方的矛盾衝突。”
“越嶲的漢夷矛盾,積弊已深,尋常手段已經無法緩和,隻能用一計猛藥。”
諸葛亮見諸葛喬精準的洞悉了越嶲漢夷矛盾的根源,不由暗暗驚歎,問道:“阿喬要如何下猛藥?”
諸葛喬左手托住下巴,嘴角輕揚:“兵法有雲:逼則反兵,走則減勢。”
“阿父可告訴越嶲的大姓豪族,出錢糧金帛招募夷人為部曲,得多者可欒世襲官。”
“越嶲的大姓豪族,並非鐵板一塊。若聞此訊,定會有大姓豪族為求欒世襲官,大量招募夷人。”
“隻要有一家大姓招募夷人,其餘的大姓豪族就會爭相哄搶。”
“越嶲的大姓豪族,自恃偏遠,不懼大王委任的越嶲太守;可若是越嶲人來當太守,那就是火燒眉毛,不得不懼。”
“越嶲的夷人,同樣也不是鐵板一塊。若是聽聞大姓豪族用錢糧金帛招募部曲,定也會有夷人響應。”
“常言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得了錢糧金帛實惠的越嶲夷人,就會舍不得離開越嶲大姓豪族的部曲。”
“可越嶲的大姓豪族也不是善人,為了欒世襲官而招募越嶲夷人,必然也會在得了官職後驅逐部曲中的夷人。”
“騎虎容易下虎難,大姓豪族想過河拆橋,夷人又豈會同意?”
“矛盾加劇,越嶲夷人必反!”
“越嶲夷人若反,越嶲的大姓豪族是壓不住的,他們就隻能向大王求助。”
“大王本就厭惡越嶲的大姓豪族陽奉陰違,正好趁這機會向越嶲的夷人宣揚漢室的仁德。”
“待得時機成熟,則可讓越嶲的大姓豪族拿出錢糧金帛,助大王遷徙越嶲夷人入蜀。”
“待越嶲夷人入蜀,大王則遣專人教夷人耕田地、蓄六畜、織布錦、識律文等。”
“越嶲的夷人在蜀中享受到了繁華實力,又厭惡越嶲的大姓豪族舊日的欺壓,就會倍加珍惜在蜀中的生活。”
“未遷徙的越嶲夷人,若聽聞遷徙到蜀中的越嶲人生活越來越好,就會心生羨慕。”
“一但有新的遷徙名額,不想一輩子貧窮也不想忍受欺壓的越嶲人,就會爭先恐後的響應遷徙。”
“以此計,既可削越嶲大姓豪族的勢力,也可令夷人習王化。”
“漢夷不分家,皆是大漢民。”
諸葛喬的方案,其實就是諸葛亮在征討南中叛亂後的撫夷方案。
不同的是。
諸葛亮是把南中的大姓豪族吊打了一頓後,勒令南中大姓豪族配合執行。
諸葛喬則是有意加劇越嶲大姓豪族跟越嶲夷人的矛盾,促使越嶲夷人反叛。
欲使人滅亡,先使人瘋狂。
打蛇要打七寸。
雖然撫夷方案的具體細節不同,但兩者都是殊途同歸:先吊打大姓豪族,再談如何撫夷。
諸葛亮仔細的琢磨了諸葛喬的撫夷方案,對諸葛喬的奇思驚歎不已:“阿喬此策,可並行於南中諸郡。”
“此策若成,亦可填補漢中人口的缺失。”
劉備不缺地,也不缺耕種技術和手工工藝,缺的就是人!
讓南中夷人入蜀,不僅能讓南中夷人習王化且得到實惠,緩解漢夷矛盾,也能讓劉備征募跟多的勁卒強兵。
諸葛喬可是記得很清楚,無當飛軍就是諸葛亮遷徙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
分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
由於蜀中繁華,南中貧瘠,而南中的夷人又素來敬重勇士。
故而無當飛軍每有空缺的時候,南中夷人就會奔走相告,刺血踴躍,以加入無當飛軍為榮。
而南中的戶口,牂牁郡約兩萬戶,建寧郡約兩萬戶,朱提郡約八千戶,興古郡約四萬戶。
一次性調走了一萬戶能征慣戰的夷人,這夷人少了,這土地引起的漢夷矛盾自然也少了。
再加上諸葛亮對無當飛軍的器重,南中大姓豪族也不敢再恣意欺壓夷人。
南中夷人能世代感念諸葛亮,那是因為諸葛亮是真誠的在替南中夷人謀福。
有了解決南中漢夷衝突的方案,諸葛亮的眉頭也舒展了不少:“喬兒剛回成都,就給我送來如此大禮,我心甚慰啊。”
“隻可惜,喬兒你終究太年幼,倘若能再年長幾歲,我必向大王舉薦,讓喬兒你來督辦南中諸事。”
“這功勞,如今落不到你身上了。”
諸葛喬笑道:“我有獻策之功就足夠了。我並無實際理政的經驗,若真讓我來督辦,反而會弄巧成拙。”
“南中策隻能由阿父你親自來督辦,才能事半功倍!”
諸葛亮大笑:“喬兒你莫要妄自菲薄,雖然你不能親自督辦此事,但也不能因此而懈怠。”
“明日你就跟我去公署,協助我處理益州的軍政諸務。”
諸葛喬聳拉著臉:“阿父,我剛回成都!好歹讓我休憩幾日啊!”
諸葛亮一臉笑意:“等你的吉日選定了,我會酌情考慮,許你幾日成婚的假期。”
諸葛喬仰麵長歎:“早知如此,我就應該跟大王一道歸來!大王可不會讓我如此辛勞。”
諸葛亮大笑起身,也不理會諸葛喬的長歎,徑直就走。
“怪不得曆史上的諸葛喬,也是累死的。”
“有個工作狂父親,壓力還真是大啊!”
諸葛喬起身,伸了個懶腰。
嘴上雖然吐槽,但諸葛喬並沒真的覺得諸葛亮的安排有什麼問題。
諸葛喬不去幫諸葛亮分擔,那諸葛亮就得更操勞。
若諸葛亮再因操勞而累死,那諸葛喬就真的難辭其咎了。
“眼下的時機,正適合解決南中問題。”
“否則今後北伐,誰知道這群南中的大姓豪族會不會跟孫權勾結,又來個背刺。”
關羽未死,劉備未死,北伐大業肯定不會再等到曹丕死後。
那麼在北伐之前,2.0版本隆中對中“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就得加快進程了。
尤其是“南撫夷越“,跟是重中之重。
諸戎目前隻能和睦共處,但夷越有前人栽樹,安撫後是可以直接並入大漢版圖的。
白帝城。
法正的病情越來越重了。
張仲景的弟子,醫術並不差,難就難在法正現在有心病。
心病不除,藥石難醫。
而導致法正心病難除的,就是孟達的叛變!
北方已經傳回消息,魏諷密謀誅曹,但因長樂衛尉陳禕向曹丕告密,曹丕令孟達和潘濬引兵平叛。
魏諷被斬,連坐而死的數十人。
這其中就有王粲的兩個兒子,劉廙的胞弟劉偉,張繡的兒子張泉,以及宋忠的兒子等等。
死的人幾乎都是荊州士人!
而協助曹丕鎮壓的人,其中一個就是法正的好友孟達!
這讓法正的處境變得極為凶險。
雖說北方的荊州士人投了曹操,但現在棄暗投明要誅曹操,那依舊是漢室忠臣。
結果這群漢室忠臣,被孟達和潘濬率兵鎮殺了,讓劉備麾下的荊州士人如何看待法正?
當初你法正可是信誓旦旦的舉薦孟達,結果孟達不僅讓劉備險些讓上庸三郡得而複失,更是背劉投曹殺害漢室忠臣。
如今孟達受曹丕器重身居高位,你法正會不會也有反心?
倘若法正有賈詡那樣的心胸氣量,必然不會受流言蜚語的影響;可法正偏偏就是個睚眥必報的。
當初得勢的時候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本就得罪了不少人,現在力薦的孟達卻叛變了。
法正幾乎可以猜到,今後將遭到怎樣的謾罵指責。
“孝直還是不肯見我嗎?”劉備在院中長歎。
得知劉備來到白帝城後,法正自覺羞於見劉備,一直躲著劉備。
哪怕劉備來到法正床榻,法正也是背著身子麵對劉備。
眼見法正越發的身形消瘦,劉備這心中也如滴血,心中對孟達的恨意也更濃了。
“孟達賊子!”
“我誓殺汝!”
因為沒存稿,第二章現寫,時間發布就,,,寫完就發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