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
原來自己在彆人的眼中這麼好,這是韓珣自己都想不到,隻不過,就在他以為皇帝隻會簡單的賞賜下一些金銀器具之類的東西的時候,聖旨上的最後一句話,讓他迷惑了。
怎麼會給他封官呢?還是監察禦史,這讓韓珣有些想不明白宮裡麵那位的心思了。
大晉朝的監察體係分為中央監察機構和地方監察機構兩個組織,禦史台是晉朝中央的監察機構,而禦史台又可分為台院、殿院和察院三個機構。
而監察禦史隸屬察院,察院由十五名監察禦史組成,察院主要負責對地方官員的監察,並對地方進行定期的巡按監察。
雖然監察禦史在禦史中的職位是最低的,區區不過八品官,但是權力卻很大,可以越過禦史大夫直接對皇帝負責。
大晉朝的禦史官員在任免時不受吏部的管理,而是由禦史大夫商定或者直接由皇帝親自任命,所以才有了韓珣的這封冊封的聖旨。
梁宜宣讀完畢之後,一臉笑意的看向韓珣,如此年紀的監察禦史,在大晉朝的曆史上從沒出現過,他想到如果不是眼前這位少年立了什麼大功勞,那肯定就是簡在帝心了。
如此人物未來前途肯定不可限量,他看著似乎有些發呆的韓珣,以為對方是太過開心的緣故,他加大了自己的聲音,再次說道“韓世子,接旨吧?”
“噢,韓珣接旨,吾皇萬歲萬萬歲。”
韓珣剛剛也是一時想的入迷了,好像分析來分析去還是沒分析出來一個所以然來,他和仁宗皇帝的交集好像就是救太平公主這一次吧?
但這個原因顯然不夠給他一個官做的,而且還是一個監察禦史。
“既然事情已經辦完了,就不打擾夫人和世子了,灑家還要回去複命,告辭。”
事情已經辦完了,他也沒有繼續留下來的必要了,因此,梁宜起身便告準備回宮了。
“有勞梁首領了。”
梁宜自從上門之後,一直都很有禮,並沒有出現頤指氣使的情況,對此,韓珣也是以禮相待,拱手稱謝後,親自將其送到府門外。
“世子留步。”
“梁首領慢走。”
韓珣將人送走之後,靜立在大門處,又想了想,最終搖了搖頭,將腦海中那些亂七八雜的東西忘掉,頭疼……
回到福榮堂的韓珣發現母親一臉歡喜的看著他,眼中的的笑意都快要溢出來了,對此,他倒也是能夠理解,畢竟,每個母親都有一個望子成龍的願望。
“二郎,快過來,你看看。”
梁宜來的時候,馮玉英猜測對方是因為太平公主的那件事情而來的,可能也就是口頭上嘉獎兩句,賞賜一點東西,也就差不多了,誰曾想到,居然是一則封官的聖旨。
她也是自幼長在官宦人家的子女,自然是知道監察禦史是什麼官職,最關鍵的是韓珣才十二歲,正因為如此,她才為自己的長子而感到自豪。
“母親,這有什麼好看的,你看我現在的年紀像是能做官的樣子嗎?說不定隻是一個名頭呢。”
韓珣倒是感覺還好,相反的,他倒是對院子裡的那四箱東西挺感興趣的,說不定能淘點好玩的東西出來,所以,韓珣笑著說道“幼娘,走,三哥帶你淘寶去。”
“冬梅,去吩咐廚房做些好東西來。”
“是。”
“等等,二郎。”
剛剛宣旨的時候,韓盛全程都在一旁,對於韓珣被封為監察禦史這件事,他也感到很疑惑,因此,他將韓珣攔了下來,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叔父,我要說我自己也不知道,您信嗎?但是,事實上就是如此。”
聞言,韓珣攤開自己的雙手,表示自己也是一頭霧水,都說上意難測,果然如此。
然後,他繼續說道“可能是因為您侄兒的天縱之姿不小心傳到了皇上的耳中,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事情。”
“又在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