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戲不在乎票房!
“楚舜錯失金熊獎,僅獲得柏林國際電影評審團大獎”——《朝日新聞》
首先第一反應是島國,因為共同通訊社是被邀請參加頒獎典禮的幾大通訊社。
通訊社接到消息是第一時間轉發給了自己國家的大型報社,並不是所有媒體都有駐德記者,最重要是有駐德記者電影節組委會也不一定邀請。
島國第一噴子倉保幸之助看到這新聞,咳嗽了兩聲,然後嘀嘀咕咕“評審團大獎是一個電影節第二高的大獎,什麼叫僅獲?”
“這些記者國文不好,就回學校再讀兩年。”
倉保幸之助作為動畫導演,目前最大的成也隻是獲得了安妮獎的最佳動畫片獎,以及美洲大獎。
先說安妮獎算是能夠和三大動畫節一起並列的動畫獎項,楚舜之前也獲得了安妮獎的最佳家庭動畫獎。
而美洲大獎,看名字像野雞大獎,實際上並不是,美洲大獎是世界a類電影節蒙特利爾電影節的最高獎項。
但仔細來說,美洲大獎在媒體眼中的重要程度,也就相當於三大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甚至於還略帶不如。
所以說,人家的發揮失常,等於大多數人,包括他的巔峰?
倉保幸之助感受到了冒犯,但話說回來,《雅爾塔會議》這部電影的確是黑馬,當然他今年沒去柏林電影節,剛好撞時間,他受邀成為渥太華國際動畫節的評委會主席,瑣事太多。
他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也不評價。
“不過贏了楚舜,哪怕有一定政治的因數,也值得期待。”倉保幸之助變得有些期待了。
和倉保幸之助不同,阪本課長聽到楚舜輸了,那是拍案而起。
彆覺得誇張,就好比足球或籃球,喜歡的球隊輸了,即使不知道對手隊伍的實力,也一定會忿忿不平,再加上阪本課長對楚舜是有一定尊敬,之前《東京教父》丟失安納西的水晶獎,都還專門寫下一篇文章,分析其優劣。
島國推特上更加是神魔亂舞——
[不敢相信。]
[如果消息不是《朝日新聞》發出,我真會質疑是假消息]
[《觸不可及》是我今年看過最溫暖人心的電影,甚至於也是我認為近幾年最好的電影之一,為什麼會輸?]發這條推特的,也就是東寶映畫的人。
[獲悉因為楚桑是亞洲人,歐洲人不希望一個亞洲人把歐洲三大電影節的獎項全拿了。]這是留言中獲得最多讚數之一的留言。
[鬼之舜神居然輸了?並且還是輸給一個新人導演?柏林電影節真的不是想要搞事情嗎?氣得我用了三問句。]
這個留言裡麵有兩個要素,其一是鬼之舜神,彆以為這是那個島國中二網友取的,是東京電視台在一檔節目裡叫出來的。
島國很喜歡,鬼之xx的稱呼,比如號稱戰國第一猛將身高不到一六五的本多忠勝,叫鬼之平八。
另外一個要素是,島國網民上網留言最喜歡的句式就是三連問,拿前麵《東京教父》引起轟動時的留言舉例——“島國政府在乾什麼?東京的民眾在乾什麼?一點也沒有建設精神嗎?”
[我剛剛看一部的功夫為什麼就發生了如此大的新聞。]
一小時足夠讓喜歡上網的島國青年大半部分都參與了進來。
視線回到柏林,因為主競賽單元雖然是最後一個單元頒獎,但還有獨立在單元外的獎項,好似柏林紀錄片獎、柏林攝影機獎、全景觀眾獎、德國人民基諾獎以及費比西獎。
沒有錯又是這國際評審協會,他們也真的是挑事,果斷的把最佳影片費比西獎頒發給了《觸不可及》。
所以四十多分鐘頒獎禮才徹底結束,楚舜長舒一口氣,尼瑪蛋襯衫有點薄,真的好冷。
“我們電影獲得了評審團大獎,叫導演我們一起開個派對。”小蘿莉艾梅麗就想到玩。
貝爾一張黑臉上臉色黑了黑“不要了,我認為楚舜導演不會有太好的心情。”
弗朗、露易絲讚同的點頭。
“一般人獲得第二名了,肯定就會誌得意滿,但天才心中隻有第一名。”懂姨保利娜言辭確鑿道“彆看導演現在保持著笑容,那也隻是修養好。”
艾梅麗恍然大悟,弗朗和露易絲再一次讚同點頭。
觸不可及劇組剛走出電影宮,有一堆媒體攔住楚舜,旁邊一齊走出來的康德也被攔住
“請問楚舜導演,對於《觸不可及》丟失金熊獎,對於評委組是否有什麼意見。”
“作為國際性的導演,輸給一位德國新人導演,您會懷疑獎項的公正性嗎?”
“有評論家認為,觸不可及輸的原因是票房太好,獲得金熊獎、金棕櫚獎、金獅獎的電影全球票房基本不超過三億美金。”
《巴黎時報》、《洛杉磯娛樂寶》、《慕尼黑早報》、《圖片報》、《環球時報》等等。
密密麻麻,吹哥不在身邊,連維持秩序的人都沒有。
楚舜一句話也不要說,在頒獎典禮現場保安的幫助下,上了酒店的車離開,這是在典禮要結束時,讓弗朗打電話訂的。
並不是他高冷,這種情況無論你說什麼,都會被曲解成記者想要的樣子。
哪怕說“《觸不可及》獲得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也是值得慶賀的事”。
信不信到記者口中會變成“楚舜導演暗指柏林電影節評委組不公”、“楚舜導演強顏歡笑,為作品感到不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