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戲不在乎票房!
媒體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火上澆油,以及熱點跟風,楚舜作為一個華夏導演,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不跳出來分析兩句,還是人嗎?
[僅次於1960年《賓虛》與1951年《彗星美人》的十四項提名,《泰坦尼克號》十三項提名包攬了最佳作品,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四項重要大獎,前麵有影評人說楚舜是隻會拍攝歐洲喜歡的藝術電影,現在楚舜導演對奧斯卡金像獎下手,《泰坦尼克號》是工業時代的挽歌,是人性的音符,學院獎最喜歡探討死亡的電影,配合二十世紀初的背景,將會成為今年奧斯卡最大的贏家。]——《洛杉磯郵報》
認為泰坦尼克號會拿到五個獎項以上的媒體很多,因為沒有經曆過是不知道,大船在二月份的橫掃,基本把白魔導3留下的影響力抹乾淨。
很多小報,基本在半個月的時間,都是寫關於泰坦尼克號的新聞。
並且還有一點,在好萊塢多混跡幾年的電影人都知道,好萊塢雖然討厭高票房電影,不喜歡大眾化,可當一部非爆米花片橫掃時,也會大獲全勝。
《指環王》係列如此,大船也是如此,元地星是沒有指環王和大船,但情況也差不多。
同時看衰的媒體肯定也更加多,歸根結底美利堅娛樂圈華人地位比黑人還不如。
大致算一圈,基本上是屬於三八分,就是三八不是二八,多出來的一分,是有媒體又黑又誇,整的跟精神分裂一樣。
好似《記者報道》,也算是好萊塢流行報刊,一開始說泰坦尼克號有機會打破奧斯卡獲獎紀錄,但第二天又說奧斯卡之夜將會是楚舜導演的滑鐵盧,完全不知道在乾什麼。
美利堅畢竟不是意大利或法國,如果是在兩個情人那邊,基本上百分之九十媒體都會是支持。
[奧斯卡金像獎能夠成為全世界電影評選最高的殿堂,是獨特的價值觀,以及評委組的公平,《泰坦尼克號》獲得十三項提名是實力,無論是最佳導演還是最佳電影,甚至連最佳男主。
是記得曾經在黑客帝國,我還評價了湯姆·瑞亞的演技,我奶奶都比他演得好,但這次的確是超常發揮,影帝提名應得。
可也僅此而已,最佳導演提名中有彼得·韋特,最佳影片也有《代言人》,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們,所展現出來的演技不是瓦倫蒂娜和瑞亞可以比較的,所以《泰坦尼克號》會大獎全部丟失,獲得兩三個配樂、最佳音效剪輯這類似的邊角小獎。
影評人格裡菲斯預測]——《西洛杉磯報》
格裡菲斯很明顯是好萊塢的影評人,多著名就不說了,能夠在報紙上有專欄的其實也挺不容易。
一開場就吹捧了一波奧斯卡,一看就知道是老影評人,魯迅說過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是為了批評,而誇你的話,那他的讚美沒有絲毫意義。
比如“你的文筆還不錯,有點詩意,但劇情太差了”,誇文筆僅僅隻是讓你更能接受後麵的劇情差。
格裡菲斯剛剛的說法就是如此,先泰坦尼克號獲得提名是應得,然後話鋒一轉圖窮匕見。
隻不過彼得·韋特的確是楚舜奧斯卡最佳導演最強大爭奪者,這貨是好萊塢的活化石了,至今八十多歲還在拍攝新片,最關鍵的是導演技巧,也是時刻進步,目前已獲得了一個最佳導演小金人,完全不排除會再給一個。
至於《代言人》是導演弗拉拍攝的影片,也是今年好萊塢口碑最好的電影,故事很簡單未來通過了“人類自由答案”,人有權利在不違法的情況下,能夠拒絕一切不像麵對的事,隨即應運而生了“代言人”的職業,他能夠以你的身份,幫人做你任何不想做的事,似代替你跟另一半說分手,似你靦腆不想上台,代替你上台演講或者是講話。
主角是一位代替師,由於從小就從事代替這一行,最終連自己的事,都需要請彆人幫忙,例如給孩子開家長會。
這部影片思考了很多東西,“身份焦慮”,“溝通本質”以及“人生意義”。
電影是完全反駁了“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你不想做什麼就不做”,和康德的理論有些接近,不過這裡對哲學理論就不展開講了。
很多人都猜測,《代言人》將會是《泰坦尼克號》最大的敵人,因為前者也有八項提名,且大部分都重疊。
媒體討論得火熱,好萊塢的導演們也態度各異。
裘德反應很大,他是美利堅的一名獨立電影人,也獲得很多獨立電影節的獎項,他就看楚舜不順眼。
為什麼不順眼?這還用說,他辛辛苦苦拍戲二十年,連一兩千萬美金的拍攝費用都湊不齊,結果楚舜一部電影四個億,你說他順眼嗎?
再來,好不容易拍攝好,票房不到五千萬,《泰坦尼克號》快三十個億,誰能受得了?
“奧斯卡居然給了十三項獎項。”裘德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一篇文章發布上去,大致內容是在說奧斯卡金像獎越來越失敗。
他真不是第一個,楚舜基本上是成為美利堅獨立電影人的一個公敵了,其實可以理解美利堅獨立電影人,和商業片電影人本身就走不到一塊去。
地球上爆炸貝經常想不開想要拍攝些有意義的電影,也就是被獨立電影人給罵怕了,當然也沒有太大的直麵衝突,因為有好萊塢導演協會壓著。
獨立電影人經常有人說,但它定義實際是有些模糊的,準確來說是“獨立製作電影人”,因為好萊塢的製片人中心製度,往往是拿著製作計劃找合適導演,然後再安排演員,如此一來劇本就並非導演想表達的事。
因此獨立電影人並非是不要彆人投資,隻是不要彆人乾涉,甚至於演員建議也不行,要保持絕對的獨立,逼逼叨的昆汀就是獨立電影人,第一部作品《落水狗》就是和彆人成立的公司。
說起來,按照這個定義,楚舜之前算獨立電影人嗎?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算不算獨立電影人也說不清楚,反正此時楚舜也沒關注媒體的預測,他回了母校北影一趟。
在北影的招生手冊上,楚舜是作為著名校友寫上去的。
招生手冊可不等於百度百科,那玩意誰都可以編輯,大學招生手冊基本上都是年齡非常大的,或是德高望重的導演。
到並非是按資排輩,主要年輕人容易走歪,萬一被朝陽區群眾舉報,或者是沒有管住自己的腦子和下半身,被列為失德藝人,學校不要臉?
然而楚舜現在的名氣,達到了如果北影招生手冊的著名校友沒他,很不科學的地步。
反正除開楚舜這位29不滿三十的導演存在,其餘皆是五十五歲往上的老藝術家。
楚舜直接來到校長辦公室,敲門後傳來扈校長的聲音“請進。”
房間內除了扈校長還有一男一女,男的楚舜還認識。
“扈校長身體看上去還是很硬朗。”楚舜先和校長打招呼,然後才問候熟人“萬哥這麼巧?”
沒錯,辦公室裡的男子是萬一能,以前幫他把《殺死比爾》買到國外去的代理公司老板,趙亮教授介紹。
楚舜記憶如此清晰,是萬一能這名字,讓他印象深刻。
“剛好有時間回母校看看,隨便見見扈校長。”萬一能臉上堆著笑容道“的確是很巧了。”
“楚導我來介紹,這是我老婆小優,她是你的鐵杆粉絲,隻要是楚導的作品,都看過。”萬一能介紹身邊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