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戲不在乎票房!
“按照一般的電影劇情模板,父親佩裡先生應該是看到了兒子尼爾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然後兩人達成諒解,可……”居依自己就作為現實題材導演,對虐點劇情掌握相當熟絡。
死亡詩社明顯不按照常理來走,佩裡先生沒有坐下,他冷眼旁觀,站在亨利禮堂最後一排,尼爾在舞台上借助仲夏夜之夢小精靈台詞的祈求原諒,佩裡先生麵若寒霜直勾勾盯著,目光中沒有體諒和欣慰,隻有憤怒,影廳觀眾內心中萌生出不安。
觀眾掌聲,戲劇社的成員們也對尼爾稱讚有加,因為他是今晚的v,佩裡先生一刻也等不及,在觀眾還未散場時,就找到戲劇社負責人,要和兒子單獨聊聊。
他要直接把尼爾帶回家,途中基丁老師還過來稱讚尼爾,表演得很好,很有天賦,一定要堅持,可話還未說完就被佩裡先生蠻橫地打斷“基丁,離我兒子遠點”,說著把尼爾弄上車。
查理或許是最了解尼爾的同學之一,他不停地喊著尼爾的名字,又喊“佩裡先生彆這樣”還想阻攔,但都沒有任何作用,當下這鏡頭寓意很深,尼爾和查理、基丁等人就隔了車窗,外麵大雪紛飛,車內至少能保暖,按照常理來說是車內人環境好。
此刻完全反轉,車內氛圍寒冷,場外想要給予幫助的火熱,透過玻璃窗能看見尼爾麻木的目光,仿佛黯淡的水晶珠。
“我們一直在想,你為什麼會違背我們,但無論為什麼,我都不會讓你毀了自己一生”將尼爾領回家後,佩裡先生的開場白,他安排尼爾明天就從威爾頓學院退學,然後上布萊登軍校。
佩裡先生告訴尼爾,你要上哈弗,你要當博士,所有都安排好了。
尼爾爆發,首次和父親大聲說話“我要告訴你我的感受”,然而尼爾大聲,佩裡先生就更大聲完全將其壓製,他讓尼爾想都不要想演戲的事,並說尼爾有很高的機會,他不允許浪費這樣的機會。
“為什麼不讓孩子演戲?”拉爾塔付雖然不喜歡表演,但對於這種完完全全扼殺孩子興趣的教育方式也極度不讚同。
“控製欲太強,某種意義上的確沒辦法溝通,因為兩人無法達成最傑出的理解,電影通過三個細節展現了佩裡的控製欲。”歐迪亞注意細節,正所謂魔鬼在細節。
首先是尼爾母親在佩裡先生沒有回來時心慌意亂在抽煙,在丈夫回來後,馬上就熄滅端正地坐著,所以在後麵對兒子求救的目光,佩裡夫人也至少暗暗抹眼淚可也隻能等事情蓋棺定論後,才能說兩句不痛不癢的安慰,佩裡夫人也不敢反駁自己丈夫的決定。
其次,睡覺時佩裡先生把拖鞋整齊擺放,哪怕是一兩厘米的小角度也要調整,很明顯佩裡先生有強迫症。並非說有強迫症的人控製欲都強,但尼爾的父親都占。
“有時太懂事了也不好,尼爾清楚地知道自己家裡條件沒有查理家的好,知道自己是父母的期望,所以一直在扮演一個乖孩子,如果調皮一點,結果或許不會如此。”歐迪亞歎氣。
夜晚,佩裡先生和夫人入眠。
尼爾的房間燈火通明,配樂低壓,甚至用樂器模仿出了佛教引磐和誦經的聲音,影廳觀眾屏住呼吸,甚至有人輕聲念出心中所想“彆想不開啊”、“不要尼爾”……
很可惜,影廳的呼喊尼爾聽不見,更可悲的是即便是聽見了也無法挽回,尼爾緩緩地褪去衣物,最後撫摸草冠,仿佛是做告彆。
草冠是帶在頭上,飾演角色的小道具,被父親從亨利禮堂帶走,他手中一直拿著,藤蔓編織,掛著小紅珠,並不精致,但卻是尼爾的驕傲。
他赤條條,戴上草冠打開窗戶,窗沿上白雪皚皚,外麵的冷空氣似鋼刷,刮在肌膚上起雞皮疙瘩,但尼爾閉著眼,置身冷空氣中沒有丁點反應,觀眾們有些疑惑尼爾這動作是什麼意思。
“他是死亡詩人,最後的汲取一切生命的精華。”拉爾塔付不經感歎,他不懂電影,但他認為這一段極好,尼爾這個角色完全立起,可也歎息因為尼爾絕對活不成,不會出現自殺後被救起,然後佩裡先生醒悟的劇情。
在書房拿到家中的手槍,自由美利堅快樂槍擊每一天,即便是五十年代家中也有槍。
“iu!”
沒有槍擊畫麵的呈現,鏡頭一轉是佩裡先生被聲音驚醒。
佩裡先生心中有不詳的預感,這股預感驅使佩裡先生往兒子的房間走去,敲門沒應答,打開門,空蕩蕩的房間開著窗,在家中一個個房間尋找,最終抵達書房。
打開燈,佩裡先生聞到硝煙味,不由臉色大變,目光向裡探發現地上的左輪槍,鏡頭沒有尼爾的死樣,隻有癱軟無力落在地板的手掌,影廳的觀眾們猜測,或許是導演為了讓尼爾最鮮活的一麵停留,這樣一想導演還是挺溫柔的。
“呼——這才是惡魔導演。”居依感覺自己看穿一切,越是輕描淡寫劃過尼爾的死亡,實則越震撼,就像現在,隻能夠猜測尼爾是吞槍自殺,腦中就不知覺地思考。
“華夏文化有個詞語叫留白,這或許就是留白的魅力。”居依說道。
那個性格開朗,有行動力的尼爾就如此沒了,觀眾還未來得及思索,已到第二天。
尼爾去世的消息,傳遍了校園,查理哭了,卡梅倫、諾克斯等人很傷心,最難過的還數安德森。
作為尼爾的舍友,安德森在低落時也是尼爾在旁邊安慰,即便是他拒絕交流,尼爾也從未在態度上有變化。
校園外茫茫雪地,傷心過度的安德森跪在地麵嘔吐。
校園被高大的冬青樹圍繞,安德森叫喊著尼爾的名字衝了出去,好似能夠去往再見到尼爾的地方,最終化作一個黑點,成為白芒芒的點綴。
悲傷的情緒繼續在銀幕中彌漫,小聲的討論和竊竊私語都消失,尼爾死後有誰會傷心,父母之外是基丁。
基丁猶如提線木偶斷了線般,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教室內,老師走到尼爾的座位上,看著尼爾課本扉頁的記錄,“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活得有意義,……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老師終於繃不住,泣不成聲。
“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啊,佩裡先生會認為自己錯了嗎?不可能,但基丁老師一定會自責。”拉爾塔付即便早就想到了結局但仍舊為尼爾感到可惜,扉頁上寫給自己的話語,證明尼爾是想活,想作為一位成功的演員,想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也想不要辜負自己一生。
可惜等等一切,伴隨槍響都結束了。
在禮堂,全校師生為尼爾頌了悼念詞,校長卻說他受尼爾家長的委托,打算深入調查此事。
調查,調查什麼?不是親身父親活活把自己孩子逼死嗎?觀眾們的疑問在接下來的劇情中得到解答。
查理、皮茨、諾克斯、安德森等死亡詩社的成員聚在閣樓抽煙,查理看得很清楚卡梅倫一定去告密了,把死亡詩社的所有事情告知校長。
前麵塑造過卡梅倫更在意的是分數,和從學校安安心心畢業,因此他告密的行為不突兀。
猜想也很正確,卡梅倫告訴眾人,學校、校董會、尼爾家人想要追責的就是基丁。
如果不是基丁老師灌輸這些自由的東西,尼爾還好好的活著,安安心心學化學。
查理忍無可忍揍了卡梅倫,但卡梅倫不為所動,告訴眾人反正校方什麼都知道了,你們救不了基丁,但卻能夠救自己。
如何救自己,說出校方、校董會、尼爾父母想聽的話。
死亡詩社的成員一個個被傳召入校長辦公室,安德森進去了,裡麵不單坐著校長,還有父母。
校長說,是基丁鼓勵學生們成立死亡詩社,而死亡詩社是任性以及魯莽行為的活動中心,而基丁濫用自身作為老師的影響力,鼓動尼爾演戲,簡而言之尼爾的死,是基丁一手造成。
安德森想要反駁,但父母在一旁不停催促他在報告上簽字,而報告上麵已有了皮茨、諾克斯、卡梅倫的簽名,沒有查理。
查理被開除了。
除了簽字,安德森彆無選擇。
“是理想主義的消亡,查理退學,尼爾死亡,其他死亡詩社成員被迫撒謊,基丁估計也會背鍋,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