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多少事!
藍田之戰,是桓溫率領北伐晉軍和氐人的精銳主力之間進行的一場注定持續日久、能夠直接決定現在北伐攻防態勢的戰鬥。
不能說戰鬥了,或許用戰役更合適一些。
桓溫需要做的,是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犧牲拿下藍田。
關鍵時候,時間比犧牲更重要。
而對於氐人來說,當然是能拖多久拖多久。
可是在這基礎上,雙方又不可能真的拚儘全力。
真正的惡戰,注定還在未來的長安。
但是現在的藍田之戰,應該是秦國所能夠儘全力和桓溫進行的最後一戰。
一旦被桓溫打到長安城下,那麼就單純的是秦國想辦法拖延時間、固守待變了。
這樣的大戰,以關中盟的這點兒兵馬,當然是沒有能力在其中發揮什麼作用的。
杜英所能做的,其實不多,但是又其實很多。
因為他現在所能指揮的隻有關中盟不假,但是他所能影響的,已經不隻有關中盟了。
謝奕、司馬勳,他們麾下的晉軍必然要想辦法進攻長安或者藍田,而不管向哪個方向去,都不可能繞過關中盟。
司馬勳或許對關中盟無感,但是謝奕是不會也不願意繞過關中盟的,必然要拉著杜英一起。
所以杜英就可以和這一次一樣,直接影響謝奕的判斷,甚至還可以借助謝奕,影響到司馬勳乃至於桓溫的判斷。
除此之外,杜英的背後,到底不是一無所有。
杜陵杜氏,自家老爹,就是最大的靠山。
有杜氏撐腰,杜英也可以催動涼州兵馬繼續給關中的氐人施加壓力。
聊勝於無吧。
王擢那個樣子,也不用抱有太大的希望。
不過終歸涼州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拖後腿。
另外,杜英作為涼州的代表和使者的身份,顯然也讓他不隻是一個地方塢堡聯盟的盟主。
或許桓溫可以忽略一個小小的地方塢堡聯盟,但是必然不可能忽略涼州。
自己能夠影響和代表這些力量,這正是杜英對自己能夠參與到藍田之戰的信心。
至於怎麼操作,還需要好好斟酌啊。
————————————
“啟稟丞相,前方道路上發現了陷阱三處,都已經被我們的斥候標記出來。”一名氐人小頭領拱手彙報。
“還真是陰魂不散!”苻菁恨恨咬牙,看向旁邊一言不發的苻雄,“叔父,不如讓小侄率軍,先把這關中盟蕩平!”
旁邊的幾名氐人將領都流露出“殿下,你實在是太天真”的神情。
這也不怪苻菁,因為苻菁並沒有跟著苻雄一路南下,當然不知道苻雄他們這一路上到底都經曆了什麼。
真是噩夢一樣的一天一夜啊。
苻菁的這個想法,他們也不是沒有過,可是問題就來了,他們到底應該派出多少兵馬呢?
藍田告急、長安空虛,此時他們這三千騎兵縱使是人人帶傷,卻也必須要抓緊前進,至少先抵達長安,以幫助苻健先穩定住長安浮動的人心。biai
現在不隻是很多羌人和漢人官員開始有了彆樣的心思,一些氐人勳貴們也覺得此戰不可為,所以一直嚷嚷著要撤離關中。
因此一支可戰騎兵的存在還是很重要的。
這三千兵馬,不可能此時全都去進攻關中盟。
而如果隻抽調幾百或者千把人呢?
恐怕從這裡往原野縱深中去,還會有連綿不斷的“驚喜”。
之前他們就曾經吃過虧,上百名騎兵回來的隻有半數,而且一個個也都如同驚弓之鳥,萬萬不敢走在前麵了。
雖然大家不知道他們真正經曆了什麼,不過從潛意識中,他們並不傾向於此時去找關中盟的麻煩。
這些狡猾的漢人,可真難對付。
看著苻菁義憤填膺的樣子,苻雄也隻能開口說道
“你若動他,則如跗骨之蛆。你若不動他,他又有什麼本事來動我們三千人呢?”
苻菁登時瞪起眼睛,忍不住嗆聲“叔父,這豈不是太憋屈了,吾等好男兒······”
“好了,爾要違抗軍令麼?”苻雄冷哼一聲,已經有些不滿,不過終究還是儘可能的讓語氣變得緩和一些。
他知道,苻菁此時心中憋著一口氣。
此一戰,他麾下三千兵馬苦戰連日,最後幸存下來的不過四五百人,是苻雄麾下各部中損失最大的,所以怎麼可能不憤怒?
關鍵是這一戰,他們敗了。
所以現在苻菁想要一個發泄的地方。
或者說,找一個軟柿子捏一捏。
謝奕和司馬勳捏不動,此去長安注定是冷板凳,讓他安心整頓隊伍,而若是去藍田,又注定是惡戰。
一個軟柿子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