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多少事!
這年頭,能夠吸引諸多目光的,還是世家。
尤其是在這其中,郗家和太原王氏,都不是什麼小不點。
而韓伯背後所代表的殷家,也是曾經叱吒風雲的存在。
可以說這幾家,都是被王謝兩家壓製住的舊貴豪門,而江左世家的格局從當初的各家爭鳴,到現在的王謝兩家逐漸獨占鼇頭,自然也讓類似於殷家和郗家這樣的家族越來越多。
一旦殷家和郗家帶頭,那麼其餘的家族就算對於關中缺乏了解,也會開始泛起來一些想法。
杜英微笑著說道
“關中自然是歡迎諸位前來。之前餘就曾經和巴蜀、荊州等地的世家、商賈商討過關中能夠給予的優惠,而且實不相瞞,早前餘也曾經和右軍將軍商議過給予江左來的商賈優惠,隻是不知道為什麼,最後右軍並沒有想要找太守府申領這個提議。”
韓伯和郗曇臉色頓時微變,齊齊看向王坦之。
江左能夠從關中的貿易之中獲得多少好處,他們是心知肚明的,畢竟這是一片全新的市場,而且之前涼州的戰馬、西域的金銀器等等,也都是可以通過河西走廊前來關中的,這些若是轉賣到江左的話,能夠狠狠地賺一筆。
但是王家不接受這樣的優惠,到底是什麼心思,韓伯他們也能夠揣測到。
王家的手,已經遮蓋了整個江左,因此就算是沒有和關中以最優惠的方式進行貿易,王家的損失也沒有多少。
關中是一塊肥肉,可是王家早就已經在江左吃的滿嘴流油,這塊肥肉吃不吃得下,問題都不大。
但是同樣的優惠若是落在郗家、殷家等等的商隊身上,那麼他們可能會瘋狂的擴大和關中的貿易規模。
有了關中的輸血,這些被王家壓製的小世家們,就有翻身的可能。
這顯然是王羲之不願見到的。
因此他寧肯不要關中開出的優惠,擺出來一種大家不是敵人,但也不是朋友的若即若離姿態,也要避免關中成為江左那些世家起死回生的跳板,並且王羲之顯然是向其餘人隱瞞了他和杜英會談的細節。
眾人隻知道沒有掀起什麼波瀾,隻道是雙方不歡而散。
哪裡料到杜英竟然曾展露出來這般誠意?
王坦之淡然說道
“這是右軍離開之時就定下的,餘既沒有勸阻,也沒有推波助瀾,王家在這邊的家業也不是餘負責打點的。”
郗曇頓時皺了皺眉,凜然道
“話既如此,也就是說,文度之前是知道王家拒絕了此事的,那為什麼沒有告訴我們?”
其實他還想問一問杜英,既然王羲之拒絕了,那怎麼不問問我們其餘各家,他們王家看不上的,我們可眼巴巴饞著呢。
不過這種質問的語氣,郗曇自然說不出口,隻能把怒意都落在王坦之的身上。
王坦之登時一攤手
“就算是之前讓你們知道了又如何?王叔平代表王家前來關中,爾等還不是環繞在左右????biai
若是當時的中丞,知道了王家如此刻意的阻斷江左和關中的貿易往來,那麼又會作何感想?”
郗曇啞口無言,若是當時······大概自己隻會說一句“右軍英明”,而且恐怕心中還會想到很多理由來說服自己。
王坦之看郗曇的眼神變得飄忽,輕輕歎了一口氣
“所以呀,讓你們親眼看到了杜刺史的手腕,看到了關中的實力,你們才會靜下心來思考和關中的合作,而不是取而代之。”
郗曇輕輕哼了一聲,雖然被王坦之這個小輩用這種語氣教訓,讓他有些不爽,可是又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有道理。
而韓伯則鄭重的對著王坦之一拱手
“當局者迷,多謝文度兄指點迷津。”
王坦之一擺手,看向杜英
“餘也不過是後來才幡然醒悟,當然這也得益於刺史的功績,讓餘意識到,刺史是真的有可能帶著我們這些流離失所之人,重返故土的豪傑人物,否則恐怕也會和王叔平之輩同流合汙。”
說到這裡,王坦之已經起身
“之前曾助紂為虐,曾冷眼旁觀,也曾懷疑刺史是否能夠平定如此內亂之局,未能攘助一臂之力,還請刺史恕罪!”
說著,他有模有樣的拱手行禮。
杜英打量著王坦之,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杜英自然也不可能深究王坦之冷眼旁觀的罪過,更何況人家本來就是王氏的人,選擇站在刺史府這邊,已經是棄暗投明
“文度客氣了,有文度在,有康伯(韓伯表字)在,刺史府愈發井井有條,我府上掾史不多,但也不能少了兩位!
日後王師東出潼關、北定中原,更是需要兩位為臂助。治國安邦,杜某還是需要諸位班班大才。”
杜英也不得不承認,雖然王坦之和韓伯這些人擺明了要當牆頭草,現在自己力壓王凝之,他們也跟著倒過來,但是至少他們之前在本職工作上並沒有太大的差池。
儘職儘責稱不上,但是好歹是有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