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多少事!
轉過山坡,可以看到一大一小初具雛形的兩門火炮,正在裝填火藥和炮彈。
炮彈自然是實心的炮彈,而火藥則是黑火藥。
看上去是那麼的簡陋和原始,但這的確是火藥和火器第一次出現在曆史長河之中。
杜英不再開口,隻是默默地搓了兩個紙團遞給新安公主。
新安公主本來還想拒絕,但接著便又聽到先是“砰”的一聲悶響。
聲音破空,炮彈直躍。
石破天驚,恍若龍吟!
“轟!”炮彈墜地,巨響傳來,大地似乎為之一顫。
她打了一個激靈,默默地將紙團塞進了耳朵,看著遠處的一處土堆直接被炮彈擊碎為滾滾煙塵,半是震撼,半是驚嚇。
杜英自然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他哈哈大笑道
“大炮開兮轟他娘!”
“好······好詩!”沈、張二人尷尬的附和。
然而杜英接著說道
“撼動乾坤三萬裡。九州雄軍齊卸甲,試問誰敢稱男兒?!”
這一下,眾人皆是眼前一亮。
如此粗鄙之語,也能圓回來?
杜英手指著那火炮,想到了後世網絡上的一個梗
“南無大火炮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眾生平等也!”
“哈哈哈!”張玄之等人齊聲大笑。
不得不說,火炮哪怕還有諸多不足和改進之處,如此巨大的威力呈現在麵前,也的確給他們帶來了充足的信心。
這,就是關中問一問鼎之輕重的底氣!
不過······往往理想是豐腴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杜英轉過頭來問道
“目前火炮的產量能夠達到多少?”
沈文儒收起來笑容,沉聲說道
“每月可產出五門,更為穩定的冶煉鍛造工藝仍然還在摸索之中,所以產量難免受到限製,經常會有大量會炸膛的炮管,等到工藝相對成熟之後,產出也會隨之上升。”
“五門啊······”杜英知道這不隻是數量少的問題,而且十有八九這五門之中還多半是那些輕型小炮。
工曹的難處,杜英也能夠理解,本來就是白手起家,最初不過是關中盟各個塢堡以及杜英從桓溫軍中要來的一些隨軍工匠而已,隻會最簡單的打造兵刃。
底子差、什麼技術都得從頭開始摸,這就導致關中在冶煉方麵上一直步履維艱,不得不在麵對任何課題的時候都得投入全部力量攻關。
顯然在此之前,關中冶煉行業的主要攻關對象就是甲騎和甲士的一套隨身甲胄以及如今軍中使用量和需求量都很大的橫刀等。
現在這些課題被解決,工匠們才能轉過頭來攻堅火炮方麵麵臨的問題。
火炮的工藝,顯然又在甲胄和刀劍之上,這對於關中工匠們不啻於一個新的挑戰。
“工學院那邊開辦的怎麼樣了?”杜英順口問道。
針對各行各業,開設所對應的專門課程,甚至設立專門的書院,這是杜英應對關中專業技術人才短缺所給出的解決方案。
沈文儒麵露難色
“工學院草創未久,新招的學生之前對於機械器具多半是一竅不通,而學院和工坊之間的合作也傾向於幫助工坊的學徒們識字掃盲,而學徒們反過來充當學院的先生,教授新的學生們一些基礎知識,顯然還不足以火炮的研發上有所作為。”
杜英會意,工學院現在的授課方式仍然還是采取的工匠上一些重要的課程、大多數課程由學徒代課,最終前往工坊之中實習工作的方式,其實完全類似於後世的高校,而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子,想要能夠在專業行當上有所突破,恐怕還需要多年的積澱。
見杜英沒有開口,沈文儒也拿捏不準杜英是不滿還是另有想法。
畢竟按照杜英的設想,工學院顯然是要取代工坊之中的長期學徒製,變成由學院統一給學子們打基礎,而學子們進入工坊之後,經過短期的培訓就可以轉入正式崗位。biai
這樣的流程,顯然更適合批量化培養和產出適合於現在關中所提倡的流水線生產的方式,但是工坊那邊的態度並非如此。
在工匠們眼中,不需要付薪酬的學徒們,顯然既是免費的勞動力,又是手把手教出來的弟子,是自己衣缽的傳承人。
而流水線化的生產方式,顯然打破了自家壟斷某一條生產流程的可能性,所有的技術都得拿出來和彆人共享,而且手底下短暫培訓之後就搖身一變也成為工匠的書院學子們,顯然也很難說會有什麼深厚的師生情誼。
既然如此,那工匠們自然要擔憂自己的鐵飯碗朝不保夕——自己變成了流水線上重複同一工作的機器,而不再具有一技之長,又憑什麼競爭得過那些更有力氣和朝氣的年輕人?
又如何能夠要求他們在書院中對未來爭奪飯碗的這些年輕人們傾囊相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