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府裡,永樂隻想把此事忘個乾淨,將養了一日,宮內又來了個小太監,說她的母妃聽聞公主傷了,特意來交代“少走動,勿亂言”
看著小太監遠去的背影,永樂隻覺得自己骨髓深處都有了冷意。她這一生,千嬌百寵。封號曾被父皇定為國號。父皇仙逝後,皇兄又許她不和親,在京中賜了宅子。這般蜜罐子裡長大的人,原是不諳世事。
可縱是不諳世事,又哪能聽不出個中威脅意味。
永樂本是任性慣了,哪裡能藏得住這種恐懼,駙馬當晚就有了疑心,一年多的耳鬢廝磨,她正要開口說與枕邊人。卻猛的記起,駙馬姓黃,正是淑太妃的母家。
幸好當日燭火已熄滅,沒人看到她臉上表情。不然…
這一夜輾轉反側,皇兄登基兩年的大小事件皆在眼前,當時不覺,此番回味。就樁樁件件都不對,太巧了,世間之事怎會如此之巧,怎會如此之巧?
若她聽到的,是真的。魏塱,不是要送無憂去死,是要送薛家,是要送西北。那場生靈塗炭,既是她是個公主,也刻骨銘心。
若是真的,魏塱不會放過她。
一時之間,永樂不知找何人商量,她怎麼看駙馬,都覺得是魏塱的人。太子已成廢人,三哥四哥難保沒參合此事。朝中大臣皆誇魏塱是個明君。
她甚至不敢再進宮去找母妃說道,生怕給母妃也惹禍上身。
進退維穀的時候,蘇府竟送了魚來。永樂就記起了蘇夫人。她從未想過要問責魏塱,起碼不是現在。相反,她想的是如何讓魏塱相信自己什麼也沒聽到。或者說,聽到了也不要緊。
思前想後,就愈發覺得蘇夫人合適解答這個問題。她自出宮結識了這位蘇夫人,就真心真意的覺得蘇夫人雖是個商賈,卻不遜那些達官貴人。見多識廣又八麵玲瓏,於她既像個好友,又像個娘親。平常有什麼事兒難做決斷,問問蘇夫人總有好方法。
於是等廚房送了魚來,永樂當場就掀了桌子,說這魚吃著有問題。佯裝怒火把自身恐懼一並藏了起來。
沒想到,來的不是蘇夫人,竟然是其兒子蘇遠蘅。永樂打發走他,又陷入恐懼裡。
明天,明天蘇夫人究竟會不會來。她急需一個人,來告訴她如何打消旁人疑慮。舉國上下,再也找不到比蘇夫人更合適的了。
可她並未等來蘇夫人,蘇府送來那一千金的時候,永樂終於從驚慌中反應過來,是她一急,就亂了方寸。蘇夫人何等七竅心,她不會再來了。
駙馬府裡,永樂公主捏著那本書卷來回踱步,今天駙馬被皇兄叫進了宮,傍晚還沒回,這使她更加不安。
隻覺得自己處處都做的不對。她不該去偷聽他人談話,這世間多少見不得光的事兒。
她原該像平常般差人直接鬨上蘇家門去,或者就把蘇夫人直接請過來。起碼在外人眼裡,她倆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前後都得一起蹦躂著。
可惜,時不再來。
暖閣裡爐火未弱過,永樂看了兩眼,便將手上書卷拆成一頁頁的放了進去,煙霧繚繞,惹得丫鬟都忍不住問“公主這是怎麼了,燒書撕卷也該到寬闊些的地兒去,這兒熏著了可不好。”
“沒事,怪好玩的”
是夜,永樂公主落水,撈上來已人事不醒,就一口氣還沒出完。
駙馬爺發了性,將其一眾貼身婢子打殺了個乾淨。
可惜丫鬟不識字,認不出永樂公主燒掉的繪本子,是一冊《鄭伯克段於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