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寫個折子,交我過目。此事需報於皇上知曉。”高晉的聲音裡都帶著三分虛脫。這樣的折子抵到乾隆麵前,那完全就是高晉自己的怯戰的‘借口書’了,乾隆即使也會為這一‘事實’震驚,也定會對高晉大感失望和不滿。做出這個決定對於高晉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但高晉覺得自己隻要能保住一條命,那就比定長要強。反正高家少了他也有彆的頂梁柱在。
幕僚撰寫了一份奏折後,高晉看了一遍,自己親手抄擬了一份,交給人快馬報於北京。然後整個人回到睡房的時候,就恍如大病了一場,渾身的力氣、精氣神都被抽走了,神色渾渾噩噩。
失去了權利的官場之人就是如此。特彆是高晉少年得意,平步青雲,權傾一方幾十年,驟然放棄了官途,放棄了權利,人頃刻間就衰老了好多。
天下間沒有人知道,這一天兩江總督,兼江蘇巡撫,兼漕運總督高晉,臨陣做了逃兵。全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在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的徐州。
五天前混元教義軍用穴地之法炸塌了宿州城牆,攻破了宿州城,現在大軍直進徐州。這個時候的徐州城是在黃河的南岸,彎曲的黃河水在徐州城這裡扭了個‘幾’字,那‘幾’字兜在中間的地方就是徐州城。清軍打河南戰場調集的步騎兵也追到了義軍的背後,其中的馬隊更是早早就與義軍展開了戰鬥。
黃正綱在安慶複漢軍北進合肥的情況下,依舊抽調了三千人北上,還有黃河對岸的山東綠營民團,背後殺到的河南清軍,清廷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在黃河邊上一舉將混元教義軍剿滅。
高平山得到陳鳴命令,全力牽製皖北清軍,他自己親自提兵打桐城北上,攻占了廬江,直逼廬州府城合肥。可是這一路之上行軍迅捷的複漢軍卻一門大炮也沒攜帶,高平山殺到了合肥城下也隻能對著城池內外的清軍束手無策。至少短期內他打不下合肥。
現在南京的複漢軍與對麵的清兵處在一個暫時‘均衡’的態勢,揚州、高郵的的複漢軍也是如此,甚至安慶和豫西將軍府扣除了郾城戰場外的全部戰鬥,都處在一個暫時‘均衡’的態勢。複漢軍整個體係裡,就隻有郾城的大軍和九江的陳永生部,在現在這個時候還與清軍在激烈戰鬥之中。
郾城的戰鬥沒什麼好說的。整體上複漢軍占著很大的優勢,清軍調集了大批兵力去絞殺混元教義軍,而且郾城戰場清軍的後勤補給也沒有了,軍心士氣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複漢軍的左副都督陳二寶,不分日夜的指揮著隊伍對著清軍的沙河聯營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炮聲轟鳴。
當然,這樣的進攻也不是不顧惜士兵死活的死衝硬打,而是憑著優勢兵力和炮火力量一點點啃下清軍沙河一線的一座又一座營壘。郾城戰場的清軍的人數並不少,而且處於守勢中,有著一定的優勢。但複漢軍的優勢更大,尤其是飛雷炮和近戰搏殺,穿著甲衣的複漢軍太有優勢了。
所以,郾城戰場上勝利的天平在一點點向著複漢軍偏移,隻要河南戰場其他各部清軍騰不出手來幫陳輝祖一把,郾城戰場的清軍是敗定了。就是損失有多大的問題。
雖然陳二寶的攻勢在陳惠眼中一點也不犀利迅捷。他調集兩萬大軍到郾城,圖的可是一個迅若雷霆般的速勝,然後大軍就可以趁著清軍露出的缺口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勢掃蕩了陳州城,牽製歸德的清兵,進一步為混元教義軍的轉移製造有利條件。結果陳二寶根本沒做到。郾城之戰被他打成了磨嘰仗!
複漢軍各部戰場中隻有九江之戰處於絕對的劣勢。清軍兵分兩路,一路拿下了北岸的黃梅,另一路在瑞昌登陸,一路東進,迫使兵力不足的陳永生先後放棄了城子鎮和瑞昌縣城。
鄱陽湖內,臨靠著梅家洲的一個湖灣中,被複漢軍收攏來的,成百上千的船工、木匠正在這裡辛勤勞作著。這裡就是複漢軍設在鄱陽湖中的造船廠了,除了往來送用料糧食的運輸隊外,禁止任何人進出。每一組船工木匠大師傅都有屬於自家的任務和船塢,如限時完不成造船任務,他們白白勞動一個子的工錢也拿不到。進度拖延過後,還要受懲罰。如果木料被燒,或船隻質量有問題,所有人都處死。嚴厲的法度是催動造船廠準確人數超過三千的船工木匠辛勤勞動的鞭子,是一艘又一艘有質量保障的內河戰船接連下水的保證!
複漢軍把這些船工木匠和造船師傅從武漢、安慶待到九江、湖口,從揚州、南京送到九江。湖口,為的可不是讓他們磨洋工的,而是要確確實實的出效率,見到戰船下水。
“五天,最多五天。南京過來的水兵、船炮已經到了彭澤,用不了兩天咱們的水師營就正式成立了。”九江的知府衙門裡,陳永生對著下方一幫帶著硝煙氣的營官興奮的說道。
九江造船廠已經成立兩個月了,幾千工匠和複漢軍沿江收集來的船料、桐油、帆布、繩索等等,這可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甚至於九江的複漢軍麵對上遊清兵的進攻,兵力不足,也是因為相當一部分士兵被拖在造船廠的緣故。
現在兩個月的辛苦終於換來成果了。水師營就要成軍了。楊世金、陳岱和許友若帶著兩三千轉職為水兵的水手船夫,以及數百門大小船載炮,和海量的彈藥,已經進到了彭澤馬壋。最多兩天,南京過來的水兵、船炮就都能到位,之後三天的時間足以讓水師營成軍。
然後裝備著六十艘大舢板的水師營主力,就能配合著十二艘一個月前就已經下水的快蟹船、長龍船,橫卷長江水道,把江麵上配合著湖廣、四川的清軍一塊殺到九江來的那數百艘雜船一掃而光。
陳永生自然感到振奮了。水師營成立,造船廠肩負的重任就能卸下了七八成,他布置在造船廠裡的兩個老營,就能抽調來戰場,頂多再還回去一個新兵營頭。手中的戰力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兩個老營的生力軍啊,他當然精神亢奮。雖然水師營的統轄不會歸到他手中,在解了九江之圍後,這批戰船還要迅速回到南京一線。
梅雨季不會一直都在,等到雨水停下,江南的大戰也就要上演了。複漢軍橫跨江南江北,可卻不得不戰船助陣。
大舢板,梭型,槳十二人,柁二人,頭篙一人,炮手六人。炮置船首尾,旋而發之。速度疾快。
長龍船,槳二十人,櫓四人,炮手八人,載一大兩小船炮。速度要慢上很多。
快蟹船體積最大,長及七丈,槳三十人,兩桅,一大一小,櫓八人,頭、柁各二人,炮手十二人。載兩斤炮、三斤炮各兩門。
有了這水師營,陳鳴和複漢軍,如虎添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