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當球長!
而就在第二師、教導師聯軍殺到延安府城的時候,一隊由山西的複漢軍組成的部隊也開到了陝西最北端的榆林府最東南的葭州剋狐寨外。r?anen???.?r?a?n??e?n?`o?r?g?
榆林府與延安府之間還夾著一個綏德,左有長城,右是黃河,地形呈一個三角狀。
葭州在榆林府的東南,南麵與綏德的米脂相接,西麵隔著黃河與山西的臨縣對望。
這個地方看似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但境內事實上卻是山丘連綿,州內主體山脈就有兩條一條由西北自榆林入境,沿佳蘆河岸,向東南延伸二百餘裡於縣城落脈;另一條始於榆陽、米脂,分趨於西北、西南境內。零碎的山嶺更是多的不可勝數,與兩條山脈溝、澗、坡、梁、峁縱橫交錯,地形極其複雜。
整個葭州的人口還不足七萬人,那麼大的麵積,總耕地數量還不足二十五萬畝。在複漢軍沒有起兵前,葭州的畝產均量不足四鬥,那是整個陝西都有名的窮地方。乾旱是這裡農業發展和民生延續最大的敵人。
山西的複漢軍打臨縣而來,後者位於黃河中遊,晉西黃土高原呂梁山西側,是呂梁地區人口最多的縣。因為山西的道路實在過於艱難了些,出現在剋狐寨黃河對岸的複漢軍的人數並不多,還不到四千人。
但這已經讓整個葭州慌張一片,人心晃動。
對於山西的複漢軍來說,連綿的大山和困難的補給,是比對麵的清軍更難應付的敵人,可是對於葭州的清軍來說,複漢軍突然的從這裡殺到,而不是走草原叩榆林關,那就是震動人心的。
出現在剋狐寨外頭的複漢軍,是有一個騎兵營,一個輜重營,一個加強團和隨行炮兵組成。大炮隻有十二門,臼炮也是十二門們,可每一門炮的炮彈儲量連百發都不到。
士兵手中的子彈、手榴彈等等,也都隻在兩個基數左右。
複漢軍隊伍裡,最新的儲量單位,紙彈是五十發一個基數的,手榴彈是五發一個基數。
對此他們唯一能夠感到欣慰的就是,對麵的清軍必須麵臨‘兩麵夾攻’。他們出現在這裡,本身對於清軍就是一個極其頭疼的問題。
而且新組建的騎兵第二旅已經繞過毛烏素沙漠,即將從塞外開到榆林府的左側。當複漢軍的大股騎兵出現在恩多爾拜山的時候,那就狠狠地撥動了清軍的神經。後者那時候才會恍然大悟,原來不是複漢軍沒有走榆林關,而是人還沒到。
陝西實際上是多麵受敵。陳鳴都不需要真的打,隻要大軍動一動,做做樣子,清軍握緊的拳頭就必須散開才行。那接下來他們也就要完了。
延安南二十裡鋪,複漢軍南路主力大軍的指揮部所在地。
充當指揮部的是一個不大的宅院,有十幾間青磚瓦房,寬敞、乾淨,半點說不上豪華,但在這個窮鄉僻壤的地方也算是難得的好地方了。這本是當地一個財主的宅子,現在被征用了。後者沒被清算,被複漢軍征用了房子,都感激涕零的。
二十裡鋪位於延安城南二十裡處,一條官道直通延安府城膚施。
可彆小看這二十裡路,順著官道直衝猛打還好,但高平山為了儘可能的殲滅延安裡的清軍,還派出部隊從左右山地裡穿插前進,那真心是望山跑死馬了。雖然海印手下的清軍在重點部守延安南麵後,對左右一重接著一重的山嶺山頭也是想防禦而兵力不足,連綿的山嶺溝壑也讓兩翼包抄的複漢軍累成了狗。
這塊地方除了城池一帶是平原,彆的地方都是一個山頭接一個山頭,平地幾近於無,是很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區。整個延安府城的人口跟遼闊的葭州差不多,城鎮加村落,總共六七萬人。對於這麼大的一片地方而言,生存環境究竟是如何的惡劣就可見一番了。
站在指揮所,遠處戰場的槍炮聲隱約可聞,這裡的保衛力量是非常充分的。除了一個團的警備兵力外,指揮部裡還有一個守備營,後者每一個士兵都配著手銃,還有炮兵和火箭部隊,火力強悍,足以保證高平山和指揮部所有人的安全。
距離二十裡鋪十裡外的三十裡鋪是複漢軍的軍需儲備地,兩者間間隔甚短,可相互照料。
每日拂曉時分,整個二十裡鋪就是一片沸騰,上千名官兵出操練兵。聲音喊得震天響涼!
每到這時,高平山就會一身戎裝,帶領幾個貼身衛兵,到一旁觀操。
而就在複漢軍抓緊時間進攻延安府城的時候,距離延安二百裡之外的府境最西段,一支大部隊正浩浩蕩蕩的沿著官道向西方寧夏府推進。
青色的號褂與那土色幾乎融為了一體,隊伍所過之處黃塵漫天,遠遠望去。猶如一股土龍,滾滾而下。
這就是永瑢帶領的清軍主力了,在留下海印堅守延安的同時,永瑢已經跟斷尾求生的壁虎一樣早早的帶著隊伍向著寧夏府奔去了。
由於複漢軍的動作過於快速,這支部隊西去的也很匆忙。步兵與騾馬混雜一起,人喊馬嘶,一片沸騰。
此刻,永瑢就騎在一匹白馬之上,立在路邊土坡上,臉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頹廢,俯視著從麵前開過去的那些部隊,身邊簇擁著他手下的諸將和親隨。一名八旗馬甲兵策馬飛馳而來,在土坡下將一封急報交給一名親衛,然後又撥轉馬頭,策馬飛馳而去。
親衛立刻將信件交給了永瑢。
“榆林府急報,山西陳逆大舉出動,一路兵馬與葭州隔黃河相對,另一路騎兵已經到達了鄂爾多斯。”
永瑢臉上似乎毫無反應,但眼睛中的頹色更濃了。
“轟轟……”
炮彈的爆響,碎石飛濺,土木崩齏。可這如同連環暴雷一樣的炮聲並沒有壓下戰士們奮勇的呐喊。榆林城外的長城已經被複漢軍不戰而下了,滿清和蒙古之間沒有連綿的戰爭,長城喪失了最基本的作用,年久失修,很多地方沙土堆積,打塞外縱馬就能直接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