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當球長!
入冬後的蘭州府,再次從四麵八方湧進了大量流民的乞丐,他們來的早的就能很幸福的依托在‘刷新’了一遍後的蘭州城各條街道的各家酒肆商鋪的牆角跟處,捧著個破碗眼巴巴地望著往來的蘭州百姓。r?anen?r?a?n??e?n?`o?rg?一些有經驗的人就憑著自己的口才和淒慘的‘麵相’,乞求著破碗裡偶爾響起的那一兩聲銅板掉落聲音。而更多地還是行動派,用自己一個接一個的磕頭來換取一點點的憐憫。
來的晚的,那就隻能待在城外了。
複漢軍當然在救濟難民,不然就憑現在窮的一逼的蘭州怎麼能養活這麼多的乞丐、難民?早就人間地獄了。而不僅是這些人被複漢軍‘包養’著,就連很多的蘭州本地人也都在這‘包養’序列中。區彆隻在於後者中的一些人有房子住,有親鄰好友在,而前者就是連立身之地都沒有。
複漢軍已經在抓緊時間搭建簡易房了,但‘供不應求’。整個蘭州的樹木都給砍個精光,複漢軍現在都已經在用土坯了,但這一切都需要一個時間。幾十萬人的啊。來自甘肅各地,混亂無比,當中還有滿清的細作。
蘭州城裡的商鋪的生意很不錯,有來風味獨特的犛牛乾,有隴西的臘肉和黃芪,有岷縣的當歸,有兩當的狼牙蜜、成縣的核桃,還有宕昌的黨參。而且隨著甘肅與中原聯係的暢通,蘭州市井上自然少不了來自蘇杭的絲綢、蜀中的茶葉、豫西的鐵器、南京的懷表……
沒錯,後者早就被複漢軍仿製了出來,連帶反映是西洋人從歐洲運來的鐘表、懷表價格都瞬間大落。可以說蘭州市麵上是天南地北的無所不有。商人們撥拉著算盤,小心地在賬本上點著墨筆,不緊不慢地收聚著財富。他們銷售的對象可不是蘭州窮鬼一樣的當地人,而是蘭州城的外來戶。
那麼多當兵的,那些因為大軍彙聚而來到蘭州的後勤人員,還有新近聚集到蘭州的官員,才是他們真正服務的對象。
某家那啥院前人聲鼎沸,老鴇姑娘們今天似乎磕了藥,聲音嘶喊的賊大,扯人拉客的力氣也賊大,隻要從她們門前路過的小白臉或糟老頭子不管願意與否,都先被扯到院門前再說,然後樓上的鶯鶯燕燕們就掀起了一長串嬌滴滴的呼喚。
每一場大亂之後,總是這種行業興旺發達的時候。複漢軍剛剛在蘭州城裡落腳,一邊安排著難民的生活,另一邊還要‘刷新’蘭州城,帶領蘭州百姓和外來難民處理屍體,清掃戰場等等,能夠騰出來‘清理’市井垃圾的精力就很的小了。但這些肮臟的地方總會有一日會被清理的。不是說全部取締,這玩意兒你根本就取締不了,還以為是紅朝啊?隻是認真的梳理一下,至少那個院啊樓啊,有多少姑娘,又都叫什麼名字,年紀多大,是要查清楚滴。
時間走過十月,越來越臨近臘月,大批從陝西和甘肅東部籌集的戲班子開始進入蘭州,秦腔的鏗鏘有力的聲音響徹蘭州城內外。在乾隆年間,秦腔還是挺有名氣的一種戲曲。或者說這個時代就是秦腔最鼎盛的時候。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僅西安一地共就有三十六個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東班、雙寨班、錦繡班等。
而現在這些秦腔班社在戰爭中煙消雲散了一部分,被複漢軍收編了一部分,然後還有一部分依舊留在民間。但甭管是官方還是民間的,所有的戲班麵對文教局下屬的教化宣傳司那都是要跪的。
所有在陳漢地域中活動的戲班,也就是指民間的戲班了,官方戲班與教化司從來是不存在矛盾滴,主要是民間。每天開台,那就隻要要演一處保留戲目,也就是《金屋藏嬌》、《狸貓換太子》、《木蘭辭》、《梁祝》、《釵頭鳳》、《白蛇傳》、《嶽母刺字》、《秦良玉》……
甭管你是什麼劇種,都要看著居民排戲。
隨著陳漢實力的壯大,這宣傳戲保留戲目的冊子也就越來越厚,早在去年就已經突破了一百大關了。雖然當中有一些是根據已經流傳的戲本改編的,加入了不少‘主體思想’。
對於三從四德,婦女守節寡居,尤其是無子的女子,還有纏足等等原來時代裡天經地義的現象,都越來越露骨的抨擊諷刺著。不止在一個戲本子裡添加了兵荒馬亂當中,纏足婦女逃不能逃,走不能走而下場悲催的;還有天足健婦肩扛手拉,在丈夫死難之後,一個人艱難的支撐起一個家來,撫養兒女長大的事。而對應的例子就是裹了小腳的女人,丈夫離世後,肩不能抗,手不能提,路都走不遠,走不快,自己和兒女生活無有著落,隻能賣身為奴,最後一家淒慘……
還有諷刺封建族權的,那些宗族血親之人借著宗族之力,搶奪孤兒寡母的產業,甚至逼死其母親,隻為謀取女方的嫁妝……
還有害死孩子再強行過繼子嗣,一樣隻為了家產。
種種的醃臢事都添入了這些戲劇當中,在宗族權利極大地南方可引起了不少的亂子的。隻是沒個卵用,強大的複漢軍鎮壓一切。
對於蘭州城裡的諸多難民們來說,如此之日子過的還算舒坦,就是晚上太冷了點。
朝廷每天固定時候發粥,每人兩勺,一天兩次。雖然吃不飽肚子,但也餓不死。可沒有人敢在蘭州‘欺行霸市’,所有耍橫的人都‘被主動’加入了勞改隊。
這些彙聚到蘭州的難民,每天唯一痛苦的時候就是晚上。雖然這困難的日子已經到頭了,整個蘭州城都知道,朝廷已經理順了其他的事情,城外的難民差不多都安置妥當了,就要著手安頓城內的難民了。
趕在第二場雪來臨之前吧,就算是用軍帳,也要把蘭州城內的五六萬難民給安頓下啊。
就在半個月前,蘭州猛地氣溫一低,那天晚上飄下了今年入冬來蘭州的第一場雪。隻是下的很小,除了少數地方連積雪都沒有。
而除了這晚上,對於大多數的難民來說,這日子過的不比往年時候差。之前甘肅老百姓到了冬天的時候,還不見得一天有四勺酬粥喝呢。就算是大海碗,兩勺插筷子不倒的稠粥也能裝大半碗了,一般人都能果腹的。這樣的四勺子酬粥要是放到尋常百姓家,多添兩瓢水,放點自家曬的乾菜,那都夠一家子人晚上嚼用的了。
這稠粥裡頭主要是糙米,另外放得還有花生、黑豆、山藥、土豆,還有魚乾、魚肉粉,配著鹹菜辣椒,頂可以了。吃罷就往牆角一蹲,曬著太陽,除了到公廁拉屎撒尿外,這是強製規定,不遵守的人要受罰的,更要挨餓,然後就是看那些給收編了的戲班唱宣傳戲,這日子挺舒服。往日在鄉下時候,哪有天天的大戲給他們看?
隻有鎮上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請一班人唱兩天大戲。
可惜這樣的好日子已經不長久了。
馬良生喝了一碗甘草茶,鴨蛋,天天唱戲,從早到晚,他們江東班當初在西安城最紅火的時候也沒這樣過。不過現在有吃的有住的,新朝還給分田,自己這樣的戲子竟然也算是朝廷的公人了,再苦再累馬良生也說不出半個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