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對於家庭老師教育的內容過問不多,一個剛八周歲的孩子適不適合讀《過秦論》,他也不在乎。反正每一季家庭老師的教綱都是要呈給他看的。陳鼎口中的錢先生,也就是錢大昕,本身也是一個挺了不起的人。此人出生嘉定,以學術為論,與紀昀有“南錢北紀”之譽。
他在三年前就棄了官職,因為他父親從嘉定逃到江北後就臥床不起,錢大昕由是請歸。當時他是翰林院的侍講學士。
陳鳴對錢大昕還是比較認可的,此人訓詁治學,推崇漢儒,批宋學。對於理學頗有抨擊。
由於‘眼界’的原因,錢大昕批判宋明理學末流的空談,與顧炎武有所不同。顧炎武的目的是為了總結明亡的曆史教訓,提倡經世實學,而錢大昕更關注辯明學術是非,恢複儒家忠孝節義的倫理學說。再直白點來說,錢大昕對宋明理學一套哲理化的理論是不滿的,他所極力傾向的,是把理學家大力鼓吹的儒家倫理綱常的說教,具體化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準則。可以說,他對理學“性”、“道”等範疇的駁難,貫穿的都是這樣的思想。
對於一個現今這年代的讀書人來說,能把書讀到錢大昕這個地步的人也是難能可貴了。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係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清亮的童聲回響在浮碧亭裡。陳鳴不需要知道年紀小小的陳鼎由這篇千古名篇中吸取了什麼知識,一個八歲的孩子能把整篇文章語句清晰的背誦下來,比八歲時候的他就強多了。什麼事都要一步步的來。
當初討論陳鼎的教育問題的時候,不是沒有大臣提議從滿清故策。康麻子定下的規矩bt歸bt,但至少很有用。平心而論,雍正皇帝很不錯,乾隆在位前三十年,還沒有來得及拔起和珅的乾隆皇帝,再給他評價,也不能說他是無道昏君。
自從雍正繼承皇位以來,九龍奪嫡的事情就已經在民間流傳,比如那‘十’和‘於’。雖然很胡扯,但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不然雍正寫《大義迷覺錄》的時候乾嘛把康熙時諸皇子爭奪皇位和雍正得位的一部分細節披露呢?
隻不過隨著此書廣行天下,人儘皆知時,雍正這種自逞筆舌之能,撰文辟謠的結果,反倒弄巧成拙了。老百姓對清代皇室,更感興趣的不是“義正言辭”,而是類似於“傳位十四子和傳位於四子”的傳說。
更搞笑的是,上台後的乾隆把他老爹寫的這本書列為了。
可是從另一個方麵也能突出康麻子手下皇子的成才紀律之高。一二十年的儲位之爭,一個個嶄露頭角的滿清皇子,那都是康麻子製定的那套bt版的教學法規給出品的。
陳鳴那個時候是很堅定的否決了。要不然,現在的陳鼎日子過的會更苦逼。一年隻能休息五天,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自己生日,此外連除夕都不能放假。跟雍正、乾隆小時候的生活作比較,陳鼎的小日子過的幸福死了。
……
劉文帶著滿身疲憊的回到了家中。要過年了,一年的工作彙總都要給出個具體的定論,他是天天披星戴月。文教部算是個冷衙門,即使現下的新聞出版署、教化司等後世獨立部門都掛在文教部名下,對比財政、司法、建設等部門,文教部就是冷衙門。
這跟原先的禮部一樣,說起來‘禮法’很重要,但是比起吏部、戶部、刑部、兵部等衙門,禮部又算什麼呢?就是工部也掌管著營造工程事項,土木興建之製,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無不歸屬工部。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
過去的禮部,現在文教部,那就是標準的不能再標準的冷衙門。油水不多,人情更少。
可劉文很滿意這個位子,他覺得自己就是乾這一行的料。從最早期的小南溝,到後來的乾部學校,他早已經熟悉了文教部的工作,而且他很有自知之明,如果不是因為他的資格,就憑他的能力能做到副部長嗎?換一個新的地方他能拿得起工作來嗎?如此那還不如就在文教部紮下根。老老實實的待在文教部,勤勤勞勞的做著自己的活,在一摞摞厚厚的資料中扒紮著。殿下也虧待不了自己。
回到家中,草草了用了點飯,劉文就去了書房。現在他手中握著一個項目,明年時候就要陸續的投入建設。他一定要把工作做到紮實了,因為他現在的這份報告是明年文教部開衙後第一要做的大事,如果出問題了,他本有的爵位也要完蛋了。
劉家兄弟的爵位都是伯,伯爵下麵已經沒有爵位了,陳漢封爵體係中沒有子、男,但是開國伯爵隻傳一代就完蛋了,那樣就有顯得苛刻了。
最後的結論是伯爵可以傳三代,縣伯、鄉伯和亭伯,就是把漢末時候的爵位拿過來改一下。
劉文劉武兄弟全部都是流爵,劉武死的時候應該會有個殊榮,讓他多傳一代。
但即使如此,劉家也是新朝的一流豪門了,一門雙伯。
劉文他這些年給陳鳴辦的事,先期的基礎,後來看著乾部學校,然後又在文教體係中大張旗鼓的跟儒教鬥法,看似不顯山漏水,陳鳴卻很看在眼裡的。
“民間辦學,技校學院……”
書房裡的燈火亮到十二點了才熄滅,劉文直接睡在了書房。他手中的事情就是私人辦學。
陳漢在中國的統治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現在滿天下的人沒有幾個傻逼認為滿清還能卷土重來,東山再起了。陳鳴決定開放民間的新式教育。
從基礎到高等,隻要學校可以拿得出足夠的人才,不管是中是洋,隻要能通過中國官方的資格考試,拿到相應的證書,那就承認你的教育資質。
與國立的基礎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發展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師資,還需要大筆資金做後盾。中國地域廣闊,高等教育需要政府作出表率,起到帶頭作用,政府出資建立一批公立高等學府。比如說各省的師範、司法、政治和財經四所保底的高等學府,但這一宏偉計劃現在還遠遠沒有完成。其他的就更不需要說了。
民間投資籌辦私立初等到高等的專業學校,可以在一定情況下彌補國家高等教育師資力量的不足,這就是明年文教部所要大力提倡的,但其中關鍵問題不是資金而是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