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娘要回老家,我家婆娘也跟著回來種地。五叔你也知道,俺家現在大大小小三塊地,差不多有十二三畝。讓她一個女人家跟我爹娘倆老人種我不放心。我想著找個生產隊,加進來穩當。”
“這個啊……”曾大興聽了李春紅的解釋,臉上露出了很為難的神色,“春紅啊,不是我不願意幫你,而是我們這個生產隊特彆累。除了種地,我們還打零工,還有給人運貨。那忙起來是不分男女的。你媳婦來了後隻怕是頂不住啊。你咋不去聯係一下農場呢?”
小地主家也沒餘糧。當賺錢的機會擺在麵前的時候,那些拉起生產隊的工頭沒誰會因為辛苦而把錢往外頭推的。雖然這錢拿到手的時候,想想自己受的累受的苦,很多人都破口大罵不值得。可下一趟生意來的時候,他們就又忘了苦累了。
農場則主要是以種植為主,就算還兼顧豆腐坊、油坊、磨坊這些生意,那也是在一個地兒搗騰,不像生產隊,曾大興最遠的時候趕著牛車都把鐵條送到了褒城去,那再往南麵一步就是漢中了。路上彆提吃多少路受多少累了。
曾大興的話讓李春紅忍不住咧嘴苦笑了,他的確是聯係過農場,裡頭還包括軍民公司。不過李家既不是軍人,也不是大地主,還不是正兒八經的官,李家總共的田畝隻有十二三畝,還跟那些公司農場的地界不相搭,就是想加入也加不進去啊。
他們倒是可以用手段‘換地’土地使用權,但是為了一個小小的李春紅,為了區區十二三畝地,值得嗎?既然不值得,那李春紅也就求告無門了,隻能轉而尋起了生產隊。
現在農村變化之大讓李春紅覺得不可思議。不僅城裡麵的工廠搞起了所謂的製度管理,建設工地上講起了紀律,農場也是如此。
在來尋曾大興之前,李春紅先去找親戚了解了一番西仁堡的事兒。他老家這兒一共三個生產隊,曾姓人一個,李姓人也拉起來了一個,還有一個是吳家的,隻是後者的領頭人是退伍兵,還是傷殘軍人,掉了兩根手指頭,那麵子叫一個大,全生產隊的人都進了寶銀線的工地,並且在去年秋天取得了五級施工隊的資格。
跟李家和曾家的生產隊完全是兩碼事。
而再細比較李家人的這個生產隊,籍籍無名,對於後來者不願意再納入,而是隻想著拿到土地使用權。李春紅如果去‘投’,那生產隊肯定很樂意,但這跟過去李春紅家把地租出去,有什麼兩樣?
李春紅現在要的是一個能絆著自己老婆的‘工作’。但這個工作一定不能太累,因為李春紅家裡還有兩個老人和兩個孩子要照顧呢。
也是這個時代孩子學籍建立了之後,要轉學很容易。西仁堡作為寶雞的一個鎮駐地,也正好有著學校。
“娘,爹是不是不要我們了?”
此刻的李家,曾氏正在忙碌著燒柴做飯,八歲大的兒子跑到母親身邊,怯怯的,小聲的問道。
他在學校裡上學就聽人說過,有人就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送回鄉下去,然後在縣城裡又找了個小的。
曾氏哈哈一樂,“你爹要敢有那樣的心,我一巴掌扇的他三天沒臉見人。你小孩子家家的,操什麼心?快去看書去。”
曾氏當然清楚自己丈夫這一回老家是要乾什麼的,但是李春紅把孩子的轉學還有老人都給說服了,事兒都給做絕了,她也隻能順著回家。
不過曾氏一直在心裡痛罵著李春紅,這寶雞城裡擺攤的婦人多了,怎麼就她偏偏擺不得?當個政府公員說起來很有麵子,之前朝廷俸祿未改的時候也真的很高。可是朝廷的俸祿更改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以後這一改,沒了田地的增價,可也不比她天天賣茶葉蛋掙得錢多多少了。
李春紅沒能做一個著落,就不得不回城裡上班了。而他不知道,就僅僅是半個月後,重新用孩子長大了上學要花很多錢為理由說服了李家老兩口後,曾氏挑著擔子從西仁堡出發了,前往十幾裡外的一處工地。
曾氏乾的還是她在縣城裡做的老本行,前後兩個擔子,一個挑著饅頭,另一個挑著火爐煤炭和一盆雞蛋豆腐。
曾氏隻是在親戚裡收了點雞蛋,按照之前的經驗,雞蛋這東西遠沒有豆腐賣的快。
可後來就發現那片工地上的人似乎真的不差錢,她的茶葉蛋居然供不應求了。然後她就不挑饅頭,專門下雞蛋和豆腐皮、豆腐塊了。工地上都有食堂,饅頭可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對麵工地上有四五百號民工,每人一天一個雞蛋的話,累死曾氏也忙不過來。當然這隻是她美好的一廂情願。
不過這茶葉蛋好賣麼,競爭對手也立馬出現。很快曾氏就發現自家攤子對麵出現了個小媳婦,也開始賣茶葉蛋,立馬搶了她一半的生意。
可恨!
原本曾氏還滿心指望能靠壟斷經營,賣茶葉蛋賺它個盆滿缽滿。五分錢一個的茶葉蛋太便宜了,應該賣到一角一個最好了。可現在有了小媳婦出來了,美夢瞬間破滅!
就當曾氏想著是不是跟對麵的小媳婦商量一下,兩家聯手漲個價。不說一角一個,好歹六七分一個啊!可她就發現這聰明人太多了一個月不到,工地周邊賣茶葉蛋的冒出是好幾個。
之前沒人向著來工地買吃的,因為寶雞人都知道工地的食堂吃得好。可沒有人細細的想過,有的人吃了好的後就希望吃的更好,特彆是這些人手裡有了錢後。
在這個時代,不是說你手裡有銀子就能天天在工地吃香的喝辣的的。
不要說是肉了,雞蛋這東西就是在軍隊,也不可能保證每個士兵一天吃一個呢。
全中國有這個保障的隻有童子營的一個階梯編隊和成均公學等少數幾家重點院校,國家補貼學生,一天一個雞蛋,一天一塊鹹魚鹹肉。
彆看沿海地區的罐頭產業和海產品乾貨做的生氣蓬勃,產量不斷在加大,但這些量要是深入到內陸幾千裡地,放到兩萬萬這個基礎數字上瞧,看看平均量才有多少?
本來就隻是四五百人的一個工地,兩家三家茶葉蛋還有的錢賺,可以說五六家七八家那就差勁了。
曾氏不是個沒誌氣的,她在賣茶葉蛋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工人們嘴饞的這一事實,轉頭就大膽的不賣雞蛋了,她村子裡收雞蛋都越來越難收了。因為就在這一倆月時間裡,不僅僅這一個工地的邊上出現了小商販,整個寶雞的外延工地都有這種小攤位出現。
供需立刻就顯得緊張起來。
曾氏進行了產業升級,人家改賣天水雜燴了。
寶雞跟天水民間聯係還是很緊密的,天水的美食在寶雞名頭也一樣響亮。那正宗的天水雜燴是把雞蛋清和蛋黃攪勻,攤成薄餅。取鮮五花肉剁碎,放入鹽、粉麵、花椒後拌勻,加在兩層薄蛋餅中間壓平,上籠蒸熟,切成條形,便做成夾板肉。以夾板肉為主,配以響皮條、丸子,澆上雞湯,撒上蔥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湯盆,量足湯多,葷素搭配,邊喝邊吃,不油不膩,味道鮮美。
曾氏沒那個途徑天天要新鮮的五花肉,那是腸子肚子下水,什麼都用上。配料能有的就有,沒有的就換彆的,還特彆弄了輛車子,天天把這炊事車拉到工地上。服務熱情,顧客至上,生意立刻做大了。
當曾氏把自家的炊事車再次升級換代,靠著西仁堡的官道辦了一家酒店的時候,並且不再隻是李春紅一家人,李家的親戚朋友也紛紛攙和進其中之後,歡呼李春紅回家的呼聲就越來越高。更湊巧的是,正好政府也有了政策,要進一步加大個彆重點鄉鎮的單位機構……
可是讓縣城的公員主動地回歸鄉鎮地方,這談何容易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