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楊德望進入薩克森王國,這也是因為法國人的牽頭搭線。
作為德意誌諸邦中的一員,薩克森王國現如今已經被牢牢地綁在了法國人的戰車上。
薩克森國王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一世兼任著華沙大公,在1806年被普魯士拋棄之後,薩克森王國果斷抱上了拿破侖的大腿。現在他們抱大腿的行為為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一世贏來了豐厚的回報。
薩克森的韋廷王朝早在四十多年前就被波蘭的眾議院確立為波蘭的世襲王朝。隻是當時的薩克森肩膀太單薄,扛不起這副重擔,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一世主動放棄了波蘭王位。然後沒過幾年,波蘭就被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來了一趟大瓜分。
作為一個封建君主,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三世的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一世非常反感憲法和革命,但他性格保守,都沒有在皮爾尼茨宣言上簽字。
皮爾尼茨宣言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夏爾,所通過了一份反對法國革命,支持法國君主製的公開宣言。這份宣言被看作是對法國大革命的宣戰書,是歐洲戰爭的導火索。
如此一直到第四次反法同盟,薩克森才與普魯士結成同盟,向法國宣戰。然後普薩聯軍在耶拿和奧爾施塔特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普魯士自身難保,果斷拋棄了薩克森。薩克森公國由此納入了拿破侖的勢力範疇,加入了萊茵聯邦。這一轉變換來了不俗的彙報,薩克森與巴伐利亞、符騰堡一同升為王國,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三世變成了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一世。他還得到了華沙大公國。這一次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一世沒有再拒絕。
陳漢現在相同波蘭的‘革命者’建立一種正規渠道的聯係,那必須是要經過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一世的。再白癡的國王也不會把主動送上門的好處拒之門外,雖然這讓薩克森徹底上了拿破侖的戰車,但現在的拿破侖帝國可一點沒有翻車的可能。
就在楊德望在華沙與波蘭人會晤的時候,歐陸上的戰爭再一次爆發。奧地利人徹底按耐不住了,第五次反法同盟成立,戰爭迅速開始。
這場戰爭幾乎是法國和奧地利的單挑,英國人還沒派軍隊登陸,普魯士就是個空殼。
但既然是戰爭,那就短期內結束不了。可這場戰爭卻讓楊德望的行程被迫停滯了下來,因為他與波蘭人的商談,也需要等待這場戰爭的結果。
如果拿破侖處境不利,波蘭人的遭遇可就慘了。那麼,主力陷在西班牙的拿破侖,有能力擊敗奧地利嗎?
而就在這個時候,就在楊德望吃著波蘭鱈魚,喝著紅菜頭湯,嚼著波蘭餃子的時候,一道勁爆的消息突然從英國傳來——倫敦發生了恐怖的自殺式襲擊。發生地點是英國人的國會大廈,一名愛爾蘭激進分子先是拋灑傳單,下一秒就拉開了導火索。被他捆在身上的炸藥立刻爆炸,當場將近在咫尺的斯賓塞·珀西瓦爾和他的政治對手喬治·坎寧,以及政府中斯賓塞·珀西瓦爾最給力的支持者——卡斯爾雷子爵,給炸上了天。他們剛剛從大廈中走出來。是的,這次襲擊造成了凶手在內的六個人死亡,另外有十一人受傷。
一刹那裡,英國人就喪失了波蘭特公爵內閣實際負責人和英倫兩位非常優秀的外交官,喬治·坎寧和卡斯爾雷子爵,兩人在波蘭特公爵的內閣中一位任職外交大臣,一位任職陸軍大臣。三個重要人物的死亡和其他多人的受傷,可以說英國的內閣一下子癱瘓掉了。
英國人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代價。
要知道中國的政府部門外沿可都配有警衛人員的,隨著級彆的升高,那警衛的數量和範圍也在直線增大。英國的國會大廈,就算比不上中國的內閣工作地,也比資政院要重要的多吧?資政院門外三十米距離內都拒接閒雜人等靠近,尤其是開會期間,那一百米外就戒嚴了。
英國人倒好,一點也不防備,讓愛爾蘭人背著炸藥包直接走到大廈的台階下。
結果咣鐺一聲,驚天動地。
整個歐洲都因為這件事兒驚呆了,包括正準備帶兵出擊的拿破侖。愛爾蘭人的表現,真的……很猛。
這件事兒連同第五次反法同盟戰爭開打的消息被一塊送到了中國,隻是與這件事兒一塊被送到陳鳴手中的還有另外一個火爆消息——阿根廷革命。
是的,就在西班牙被中國打出狗腦子來的時候,他們家的後院失火了。
阿根廷爆發了革命,雖然這並不是真正刀槍相見的革命,而是一種和婉的獨立。可對於西班牙人來說也是一種致命的傷害。
阿根廷為什麼要獨立呢?表麵上是民族和自由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新老移民的利益之爭(半島人和土生白人),是中央集權(馬德裡)和地方自治(布宜諾斯艾利斯)之間的矛盾。
在阿根廷,這兩派人的爭鬥一直很凶的。
之前智利沒有被陳漢奪取的時候,大名鼎鼎的白銀貿易,馬德裡控製下的官方路線是先從銀都波多西到秘魯的利馬裝船,海運巴拿馬,轉道哈瓦那,由海軍護航回西班牙。而民間的走私航線呢,則是從波多西由拉普拉塔河順流而下,至布宜諾斯艾利斯,海運歐陸。
為何走私?因為官方壟斷。為何不申訴?因為內重外輕然並卵。布宜諾斯艾利斯開港可是阿根廷土生白人爭取了好久的鬥爭結果,而且那也是重稅以及諸般限製,商船從布宜諾斯出海,必須先返回西班牙裝卸,再分送其他歐洲口岸,等於一雞兩吃,南美出港一次,返歐通關再一次。
克裡奧爾人(土生白人)群體當然不服。這就是阿根廷革命的起源。
而拿破侖的侵西戰爭和中西美洲戰爭也給克裡奧爾人送來了天賜良機。
西班牙人的力量都被抽調一空了。
雖然掌權的半島人主張追隨馬德裡,抵抗法國對本土的侵略,抵抗陳漢對南美的入侵。但在野的克裡奧爾人抓住機會,他們現在趁機革命,不是搞獨立戰爭,而是要勤王,擁立流亡巴西的葡萄牙王後(西班牙長公主)攝政。實際上是要踢開西班牙的阿根廷總督,玩地方自治。
當然,阿根廷在對華態度上還是很堅定的站在西班牙人這一邊的。普拉塔臨時政府宣布成立之後,立刻就派出了海軍的科克倫將軍給北方輸送了一批軍火輜重,同時派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簡稱聖馬丁,在庫約省練兵,一邊絞殺當地的印第安人,另一邊就積極籌備著收複智利。向北朝秘魯進擊!
“破鏡難圓。再好的補鍋匠也不可能把裂縫修的完好如初。”
陳鳴對阿根廷並不了解,不知道曆史上正是阿根廷的革命才引發了整個南美的解放戰爭。他現在有的隻是高興,甭管阿根廷再如何的立場堅定,革命後的阿根廷跟西班牙怎麼可能還一心一意?
而且現在的西班牙,要是連阿根廷都丟了,他們還剩下什麼啊?
整個南美北部都快被中國給拿下了,東秘魯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都有戰火燃起,再沒了阿根廷,西屬美洲就成為了過去式,就完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