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戰爭持續到現在已經有近三年的時間了,那背後付出的是國防軍、七汗國軍隊數以萬計的傷亡,幾次攻防戰兩邊都打的不用‘屍山血海’不足以形容戰鬥的激烈。
一個隊連上去,一倆小時裡就直接打空,一個營上午拉上去,到中午就打不動了。
麵對著彼此堅固的堡壘和防禦,火箭彈幾乎不起作用,攻城拔寨靠的全都是六角炮持久轟擊,再一個就是突擊隊貼近了,用一個個炸藥包開道的。
去年寒冬來臨之前,戰爭打到最後,各項儲備物資消耗一空,不管是火藥還是炮彈,都嚴重短缺。甚至於連紙彈都不再是製式的了,而變成了一寸五的紙張、火藥和大塊的鉛錠,後勤上的運力太過緊張了,同樣大的空間裝載紙張、火藥和鉛錠,明顯比製式的紙彈量更多。
那時候,兩軍之間的陣地上,一具具殘破的屍體,血色的肌肉,發白的脂肪,慘白的斷骨茬,甚至是淡黃色的腦漿,伏屍遍野。
不管是國防軍還是俄軍,都有些強弩之末的味道了。
幸好緊接著就是漫長的寒冬,兩邊在大雪遍地的戰場上雖然也有交手,卻次數有限,規模有限。除了在北高加索地區的騎兵戰外。
兩邊都在利用嚴寒的天氣,儘可能的在前線儲備物資。
陳鳴才不會小覷了俄羅斯。老毛子的韌性,他是知道的。想想希特勒在蘇德戰場上的悲劇,就令陳鳴萬分驚懼。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必須一棒打死。絕對不能給它喘氣的機會!
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殺的時候,肯定也在後悔當年的戰略失誤。但陳鳴覺得,德軍最大的戰略失誤不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也不是啥‘戰爭戰略’上的,而是精神層麵上的錯估。鋼鐵大叔鈦鋼了!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莫斯科戰役是德軍失敗的前兆。但這兩場戰役說到底兒,那都是紅俄軍民鋼鐵一樣堅韌精神贏得了勝利。不如沒有那堅強不拔的韌勁,就像花生米政權那樣,紅俄早就崩塌成一堆廢墟了。二戰的走向也會是另一個結果了。
就在陳鳴漫步在玄武湖畔的時候,羅斯托夫的城頭上,俄羅斯的旗幟已經凋落。
四萬餘軍隊在奪取了米列羅沃之後,繼續向著羅斯托夫攻去。
那是一場很艱苦的戰鬥,現在的俄軍已經有了足夠的兵力開拓北高加索地區,俄軍是不願意放棄羅斯托夫這座被他們收回的重要城市的。所以戰鬥很激烈。
國防軍打仗是沒有二話的,波斯係得天方軍隊打到半途的時候倒是吆喝過要撤退,隻是國防軍堅決不允許,最後在羅斯托夫一戰上兩方足足付出了萬人的傷亡代價,才徹底消滅了城內的俄國守軍。
在奪取羅斯托夫一戰裡,因為傷亡過於巨大,陳漢與波斯方麵一度產生了分歧,有了一定的隔閡,可是戰鬥打完,後者這些天方軍隊卻是更加佩服國防軍了。後者在羅斯托夫的攻城戰中的表現,震動了他們所有人。
軍隊的本質還是人,中國的軍隊有著波斯係軍隊所沒有的後勤補給和相對優渥的待遇,國防軍的武器裝備讓波斯係的天方軍看的垂涎三尺,但是在撇開了這全部的外在因素外在條件之後,陳漢軍隊所擁有的那種堅韌到極點的作戰精神,那是讓所有軍人都要敬服的。
所以,羅斯托夫之戰不是俄羅斯的‘莫斯科戰役’,更不會是沙俄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陳漢國防軍的‘神話’繼續閃亮耀眼。沙俄軍隊沒能獲得勝利,沒能去鼓舞俄羅斯人民和全西方人民反、華戰爭的勝利信心。
大批的軍隊開進了羅斯托夫,士兵們昂首挺胸,帶著勝利的驕傲。
城內最後幸存的千把俄軍殘兵在一名叫格奧爾基葉夫的上校帶領下,丟掉了手中的步槍。他們已經被先一步押送到了城外的戰俘營。而至於羅斯托夫這座俄羅斯城市裡那些來不及逃離的平民,他們全都以膽怯又仇恨的目光,望著長相跟他們完全不同的國防軍和天方軍戰士。
在羅斯托夫第一次陷落的時候,大批量的俄羅斯人被驅趕到了北方的土地上。隻是隨著俄軍的重新打回來,很多在北方過著難民生活的俄羅斯人紛紛回到了羅斯托夫。
是的,這裡也沒有無窮無儘的糧食,可這兒好歹有一棟棟可供容身之地的房屋。俄羅斯的寒冷冬季,沒有一所溫暖的房子,那是要出人命的。
而至於吃的,在俄羅斯軍隊重新取得黑海地區的優勢之後,作為俄羅斯糧倉的烏克蘭地區就開始重新恢複了黑海航線,大量的船隻在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的保護下,向羅斯托夫運輸了大量的糧食。這也是俄羅斯人要恢複羅斯托夫的重要原因之一,北高加索地區和伏爾加河地區數百萬被驅除的俄羅斯平民的過冬口糧,相當一部分就依靠著羅斯托夫來供給。知道寒冬徹底來臨。
而有了這麼重大的‘意義’之後,羅斯托夫也難怪能‘收容’數萬俄羅斯難民了,俄羅斯政府也難怪允許他們南去羅斯托夫了。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超過三萬俄羅斯平民被限製在了居民區,並且被陳漢給通知,十天之內離開羅斯托夫。大批的士兵開始合攏清剿還有零星槍聲響起的羅斯托夫街區。
儘管軍服襤褸,精神疲憊,不少入城部隊人員銳減至原有數字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但陳漢與波斯的練軍士兵仍以整齊的隊列進入聖彼得堡。特彆是走在最前麵的國防軍,這是一支在艱難的條件下依舊能夠艱苦作戰,無懼犧牲的威武之師。
陳鳴用五十年的時間組織和淬煉出來的一支鐵軍。
在眼下這個時代,除去所有的外在因素,那也是一支世界第一流的軍隊。羅斯托夫之戰裡,他們用生命和血肉擊敗了俄軍密集如雨的火力和一個又一個碉堡群,順帶鼓舞了友軍的鬥誌,也打擊了俄軍的意誌和鬥誌。
陸續走進羅斯托夫的國防軍和波斯軍隊並不知道,就在羅斯托夫現今的三萬餘平民當中,不止一個歐洲記者正用自己的筆記述著他們的一切。
這些記者並不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之前三年裡的中俄戰爭裡,陳漢已經用事實證明,他們還是比較尊重記者的。
“這不是拿破侖的軍隊,沙皇永遠也回不來了。”
一個來自奧地利的記者看著自己所住的旅館外,一隊隊趾高氣昂,卻又嚴守紀律,沒有半點搶劫擄掠,更沒有殺人的中國國防軍,內心失望又無比的複雜。
他是有著斯拉夫血統的奧地利人,如果可以,他希望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是俄羅斯,而不是中國。可是他現在看到的一幕告訴他,俄羅斯實在沒有勝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