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英國呢?工業變革剛剛開啟的時候它們就被迫陷入了北美戰爭的泥潭裡,那場戰爭而不是隻限於北美大陸,而是一場全球性的大戰。北美十三州的土地上主要展開的是陸戰,全球性的大海戰才是讓英國人為之傷神的重點。
戰爭眼中拖後了英國工業化的腳步,雖然在當年,英國人沒人察覺到這一點。但是在現在,回首去看,中英之間的巨大實力差距就是從那場戰爭開始。美國人的獨立,原來不僅對西方世界影響重大,對於東方世界也意義非凡啊。
在場的各國駐華外交使節中,有不少都是兼職洋行的大股東的,他們參觀這場工業博覽會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親眼看一看中國人的工業實力和他們應用技術的發展最前沿。可在此之餘,他們也會挑選中意的商品,然後大量訂購,並且租用或者乾脆買下中國造船廠製造的那些船舶,用最快的速度運回本國國內,以便它們能最快速的產生利益。
至於另外一些國家的使節——陳漢屬國,雖然也對這場這場工業品博覽會感興趣,不過他們興趣更濃的是關於彼此的利益所係——雇傭兵租賃。
日本和廓爾喀是這場交易的中心,最讓這倆國家的兵多呢。廓爾喀是一群窮鬼,現如今就算從印度身上咬下了一塊肥肉,貧窮的廓爾喀山民還是多的不可計數,這些就是廓爾喀傭兵的來源。而日本是人口壓力巨大,雖然這些年他們國內的人口已經大幅度減少了好幾百萬,但日本還遠遠談不上地廣人稀。那麼多的青壯,與其讓他們無所事事,在鄉間城市裡‘輕鬆度日’,那還不如組成雇傭兵,由德川幕府租賃出去賺錢呢。
後者現在也不再講究非武士不可從軍了,反正是雇傭兵麼,大量的日本平民就充斥其中。如此組建的雇傭軍團,德川幕府整整編練了六個,再加上四個純武士編製的軍團,光是‘現役’的雇傭兵日本就有十萬人。而日本的正規軍又有五萬之多——德川幕府隻願意維持五萬人的軍隊,同時還有十萬人的乙級預備役和五萬人的甲級預備役軍團,小小日本的武力是超乎一般的強大。
不過呢,這十萬人的乙級預備役是隻領取少量軍俸的,五萬人的預備役軍團的俸祿也隻有現役日軍士兵的三分之一。而至於十萬人的雇傭兵,那可不會浪費德川幕府的一粒糧米,相反還能為德川幕府賺取到大量的利益。
那是個純武士編製的一級傭兵軍團,陳漢雇傭兩個,都在美洲地區扔著呢,出錢的多是美洲的藩國。剩下的兩個呢,一個被南印度的土著王公所雇傭,另一個被邁索爾給雇傭了。六個二級雇傭軍團,陳漢也雇傭了一個,日本政府自己都雇傭了一個,都在美洲戰場呢。還有一個在非洲,兩個在中亞,後者的‘主人’是中亞七汗國。這剩下的最後一個就在日本國內,已經是很多人都盯上的香饃饃了。
日本人有一項超凡技能,他們能隨時擴編雇傭兵,他們的預備役也隨時可以進入正規軍當中,因為前者隨時都可以變成雇傭兵。‘傭兵之國’這四個字按在日本人的頭上,那真真的是一點也不差。
隻要有錢賺,德川幕府可以把手下的最後一個兵派出去賺錢。
隻不過幕府還是有節操的,比德意誌的黑森大公強多了。
看到華夏大聯盟自個玩的高高興興,被丟在一邊的科沃爾他們可就有點小不甘心了。
陳漢都要換皇帝了,那麼在俄國和美洲的仗還要不要打下去呢?
皇帝換了,那政局自然會有震蕩,新皇帝還想打仗嗎?
對於‘好奇’的西方外交官們的詢問,陳昇淡淡一笑,並沒有直接表明立場,而是將皮球踢給了外交部,這是外交部的鍋。
“諸位,戰爭是否會在來年繼續進行下去,這看的不是我國新帝登基,而是俄羅斯及其背後同盟國的態度。”陳昇對所有人說,陳氏皇朝的根基沉穩得很,新老皇帝交替也不會產生什麼大的波蕩。
“我朝陛下英明神武,恩澤天下,千古無出其右者;太子殿下虛懷若穀,躬勤政事,賢明持重,亦天下萬民敬仰。此番皇位之更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安有國局動蕩一說?”方維甸把話也說的死死的。
戰爭與否,國家之大方針大政策那是整個朝堂的意誌,是各階層的利益所在,便是陳鳴在位,他也會征求內閣和資政院的意見的。現在戰爭打到眼下的份兒上,陳鼎豈能擅自決定休戰?況且陳鳴又要禦駕親征,陳鼎休戰豈不是要閃自己老子一個大仰擺插?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國罷戰的可能性根本沒有。
彆看中國自我標榜著性格平和,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但這在真正的國家利益麵前屁也不是。
俄羅斯在此前是陳漢北方的最大威脅,再熱愛和平的人也不能否認了這一點。3500萬+的人口,相對廣闊的土地,這無不表明了俄羅斯的戰鬥力和戰爭潛力。
所以,摧毀俄羅斯就成為陳漢迫在眉睫的一件要事。
對於陳漢來說,這就是國家利益。
彆看現如今的中國無比強大,可從本質上來說,中國依舊是一個國家,而不是人類大聯盟。它不是蘇維埃,也不是聯合國。東西方的大博弈,那就是世界霸權和利益的爭奪。
人們可以把陳漢看做一個新近崛起的帝國,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卻沒有足夠多的殖民利益,那就必然會挑戰之前的殖民強國,從對方口中搶奪獵物,這也就破壞了當前的國際關係。
現在的中國跟曆史上的德國沒什麼兩樣,唯一的不同就是陳漢比那時的德國更加強大,它已經強大到足夠以一己之力單挑整個歐洲。
在中國崛起之後,一場極為錯綜複雜的國際鬥爭也隨之開始。在這場關係著各國殖民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國際鬥爭中,美國、法國、英國、中國、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奧斯曼、波斯等強國都參與其中。至於誰能夠“笑到最後”,戰爭就是必要的檢驗手段。
在這場國與國的競爭中,各個國家都在拉攏盟國,以對抗敵對或潛在的敵對國家。英國和法國都能從生死仇敵變成合穿一條褲子,密切合作,這就是國家利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