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井忠進蛋疼了才會想著公武合體,武家在中國的支持下已經可以全盤吞吃了,腦子進水了才會分給公家一塊利益。他要的隻是一個麵子活。日本正在謀求時間一流強國之地位啊,這要是連國內政治都搞得一團糟,國際影響實在不好。
這就好比羅馬教廷的使者和法國的使者走到一起了,不管羅馬教廷對於法國有再多的不爽,為了顏麵著想,兩邊也肯定不會‘有辱斯文’。
酒井忠進認真地分析了一番,隻是他的回答並不能讓德川家茂滿意。
……
正午的陽光投射在烏克蘭黑土地上。肥沃的黑土地在反射照射來的陽光之後,仿佛真有一層油脂。
切爾諾梅爾金彎下腰,從鐵絲網的支柱下抓了一把泥土,放到鼻子前聞了聞。這就是家鄉的味道啊。這一場戰爭還勝負未知,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日後還能不能問道這股味道。
北冰洋南下的寒流把歐亞大陸的北方籠罩在了冰雪的世界裡,可作為這場戰爭的戰俘,切爾諾梅爾金他們卻必須頂著嚴寒賣力的工作著。
他們在修築路基,左右兩道鐵絲網之間的區域就是道路路麵。雖然工作效率並不高,但工程始終在一點點的進行著。每天切爾諾梅爾金他們都會累得筋疲力竭,自然也就沒時間沒力氣去倒騰盤外招了。這也是陳漢戰俘營的管理策略之一。
前幾天剛剛下過雪,泥土硬的堪比生鐵,但把外麵的一層刨來之後,底下的黑色泥土還散發著一股淡淡的土腥氣。雖然並不是一名農夫,但是切爾諾梅爾金能夠分辨出這泥土是極其肥沃的,在這片黑色的土地上耕種,隻要願意付出辛勞和汗水,就有收獲。他的家族幾百年來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那些低賤的農奴們年複一年的為他們家族生產著糧食、木材、畜牧、奶製品等等財富。在這一點上,這片土地無論是俄羅斯統治,還是中國人統治,都不會有任何區彆。
切爾諾梅爾金是一個很新潮的人,他並不看重土地,而是對新工廠和新工業十分的感興趣。如果家族的主事人是他的話,切爾諾梅爾金早就把土地賣的一乾二淨,然後拿錢在聖彼得堡開機械廠了。但他不是家族的主事人,甚至他都不是他父親的大兒子,所以他隻能看著自己的祖父和父親,以及其他的長輩們抱著土地不撒搜。切爾諾梅爾金一度對土地十分反感,可現在他一點也不反感了,他愛死了這片土地。
中國人從羅斯托夫向西打,沿著亞速海的北岸展開攻勢,打下了塔甘羅格,他們的腳步也就停留在塔甘羅格了。切爾諾梅爾金的家鄉就在塔甘羅格,他在戰場被俘虜,唯一慶幸的就是自己的親人早已經離開了塔甘羅格,在羅斯托夫第一次陷落的時候。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切爾諾梅爾金並不知道一百多年後有艾青這個人,也不知道《我愛這土地》,否則他一定會把艾青引為知己的。
不過烏克蘭肥沃的黑土地真的狠叫陳漢政府的高層眼紅,這簡直是另外一個東北啊。而東北在得到了這些年的開發之後,每年所能產出的糧食、原材料、各類金屬財富,那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烏克蘭也是一片黑土地,這樣的土地真的可以一把攥出油來,隻要辛苦勞作,就能利用這片黑土地養活上億的人口。可惜啊,陳漢現在實在沒有能力拿下整個烏克蘭。不然的話,這一議題早就在中國國內熱烈討論了,即便烏克蘭屬於俄羅斯‘不可侵犯’的利益。
誰讓土地在中國人眼中太過珍貴了呢。而且這麼好的一大塊土地,不拿到手就便宜敵人了。
帶著複雜的念頭,切爾諾梅爾金背靠那根鐵絲網的支柱坐了下去,用雙手搓著那撮泥土,直到所有的泥土變成細碎的顆粒。他才拍了拍手掌,抬頭向後方望去。
塔甘羅格,他的家鄉,亞速海邊的一座城市,也是中國人用以進攻頓涅茨克的橋頭堡。
是的,冬季來臨了,大規模的戰鬥已經停止了。在過去的時間裡,中國人對頓涅茨克的進攻並沒有得到成功的果實。他們更多的精力在安定空蕩蕩的北高加索地區。
羅斯托夫在北高加索的西側,隻有把後方打理好了,中國人才能放心大膽的在烏克蘭境內作戰。
作為一名俄羅斯的陸軍軍官,切爾諾梅爾金知道中國人並沒有對頓涅茨克死心,或者說他們並沒有對頓巴斯煤田死心。
現在的頓巴斯煤田更應該被稱作頓巴斯工業區,那裡每分每秒都在為俄羅斯帝國槍支彈藥。
在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山煉鐵基地被中國人摧毀了之後,頓涅茨克就是俄羅斯新建的軍工工業區之一,這裡是一處理想的重工業區,因為這裡有著整個東北歐最最豐富的煤炭資源。鐵礦石也不缺,完全是一個得天獨厚的所在。
現如今的俄羅斯帝國,頓涅茨克就是它最最重要的煤炭冶金基地,也是幾大軍工產地之一。
中國人當然希望摧毀這片區域,而俄羅斯和整個聯軍則誓死保衛這裡。
可以預料得到,來年的時候,這一塊地區必將戰火連天,屍橫遍野。
切爾諾梅爾金並不為來年的戰事擔憂,他很快就要離開這裡了。這裡的路基基本已經修好了,切爾諾梅爾金他們需要轉移到下一個工地了。
想到這,切爾諾梅爾金就不由得轉頭向右看了一眼,那是一座戰俘營,也是他現在的‘家’。
這座戰俘營設在塔甘羅格的西南,距離塔甘羅格城並不遠,可距離前線陣地就相當遠了。他們的‘專車’都已經到了,這幾日裡陸陸續續調來了好幾十輛大車,四匹挽馬拉動,一車能裝好幾十人。
而他所在的那所戰俘營也隻是諸多戰俘營中的一個,總共被關押的戰俘隻有一千人,真的是三四十輛馬車就能搞定的事兒。
不過這戰俘營看著不大,設施卻很完善。不僅有壕溝、望塔和鐵絲網,而且有專門的水井和蓄水池,木製的監舍建造得也很結實,如果戰俘都運到彆處去了,這地方至少稍微的整治一下,那就是一個標準的營地。
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於這場戰爭是下了極大地本錢的。這樣的營地,一個個建設起來是耗費的。